我在异世召唤全史名将 第1218章 文州调令,向阳北上!

朱棣看着孟章诚恳的眼神,又看了看那枚泛着冷光的虎符,心里虽有些失落,却也明白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总帅考虑周全,小侄代家父谢过总帅。只是武州那边战事吃紧,主公怕是等不了太久……”

他深吸一口气,稳住心中失落的情绪,站起身来朝着拱手道。

“放心,某让人算过,从大玄北部州到武州的山道虽险,但你们朱渠帅的兵马都是熟惯山地的老弟兄,最多半月就能抵达武州南境。”

“某这边会让斥候每日传递消息,只要你们主公在武州打响第一枪,蓐收的前锋营就立刻在乾州边境动起来,保证不让卫青分兵支援武州。”

孟章打断他的话,语气斩钉截铁。

“来,这杯酒祝你们主公旗开得胜。”

“等你们在武州站稳了脚跟,某亲自带青龙军团的弟兄去乾州‘串门’,到时候定让卫青知道,咱黄巾军的厉害!”

他端起酒杯,对着朱棣举了举。

朱棣连忙举杯回应,酒液入喉却没了刚才的醇厚,心里总觉得有些沉甸甸的。

他偷眼看向孟章,只见这位龙骧总帅正低头品酒,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让人猜不透深浅。

帐外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帐帘猎猎作响,烛火猛地晃了晃,险些熄灭。

乔奢费连忙上前拢了拢烛芯,帐内的光线重新稳定下来,只是众人的影子在帐壁上又开始不安地晃动。

“去,让后厨给少渠帅他们备些干粮和伤药,明日一早派人送他们去青龙堡歇息——那里的营房暖和,正好让弟兄们养养精神。”

孟章放下酒杯,对乔奢费吩咐道。

“贤侄一路劳顿,先歇上几日,等养足了精神,某再让人带你们看看潞州的军械坊,说不定能给你们主公的弟兄匀些好甲胄。”

随后又转头对朱棣等人笑道。

朱棣连忙起身道谢,心里却明镜似的——孟章这是在送客了。

因此他也识趣的带着朱厌和厉家兄弟告辞,掀帘出帐时,晚风带着深秋的凉意扑面而来,吹得他打了个寒颤。

帅帐内,孟章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去。

“来人。”

他拿起案上的虎符,指尖在冰凉的铜面上轻轻摩挲,忽然对帐外喊了声。

“总帅。”

一个穿着黑色劲装的亲卫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单膝跪地。

“备笔墨,用‘鱼肠’暗号。”

“告诉罗网的人,朱元璋要入武州,赵雍已抵炎州,让瑾瑜早做准备,另外……”

孟章的声音压得很低,烛火映在他眼底,闪烁着复杂的光。

“让卫青在乾州边境‘松’些,给蓐收的前锋营留点‘建功’的余地。”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亲卫领命退下,帐内重新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烛火燃烧的轻响。

“外甥啊外甥,你舅舅能帮你的,可都帮了,剩下的,就看你的了。”

孟章走到沙盘前,指尖划过乾州、武州、炎州三地,低声笑了笑。

与此同时,此时位于大雍的文州当中,韩信帅帐外的老槐树刚抽出新绿,蝉鸣还未在枝头响起,却已有了几分聒噪的预兆。

韩信刚用象牙镇纸压住新拟的《雀州布防疏》,帐外便传来甲叶轻叩地面的声响。

“进来。”

韩信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还沾着些微墨痕。

他不用看也知道来人是谁,整个文州军中,能有这般沉稳气度的,除了那位总挂着温和笑意的王向阳,再无第二人。

帐帘被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掀开,带着外头湿热气息的晚风卷着几片槐树叶飘了进来。

王向阳身着金色嵌银丝的软甲,腰悬那柄随他征战多年的“极光剑”,剑鞘上的缠绳被汗水浸得发亮。

他进门时下意识顿了顿脚步,像是怕靴底的尘土污了帐内洁净的苇席——这是他素来的习惯,纵使身披重甲征战沙场,待人接物却总带着几分温润如玉的细致。

“末将王向阳,参见韩帅。”

他抱拳行礼,声音沉稳如钟,带着常年军旅生涯磨砺出的厚重,帐内的檀香混着韩信案上浓茶的苦涩,是他这半年来早已习惯的味道。

上首的韩信正用狼毫批注着军报,闻言放下笔抬头,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这位在战场上宛如神明的统帅此刻眼中没有了战场上的锐利,反而带着几分温和的笑意。

“向阳来了?刚操练完?快坐,我让亲兵给你沏壶新茶。”

他指了指案旁的矮凳,目光落在王向阳腰间——那里本该挂着的虎头腰牌此刻已经解下,显然是有要事禀报。

王向阳依言坐下,接过亲兵递来的茶盏,温热的触感从指尖蔓延开来。

他看着韩信案上摊开的军报,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小字笔锋锐利,正是这位兵仙平日里运筹帷幄的见证。

想起半年前刚到文州时,自己还对这位年轻统帅的能力心存疑虑,如今却早已心生敬佩。

“韩帅,方才收到主公从乾州传来的调令。”

王向阳捧着茶盏轻轻转动,终于开口。

“天苍茫出世的消息想来将军已经知晓,主公让末将即刻启程返回乾州坐镇。”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密封的竹简,双手呈给韩信。

韩信接过竹简的手指微微一顿,烛火在他眼中跳跃了几下,他没有立刻展开,只是指尖摩挲着竹简上苏夜的私印,那枚刻着“镇国公府”的印章边角已经被摩挲得光滑。

帐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烛花偶尔爆开的轻响,以及帐外传来的巡逻士兵甲叶碰撞声。

“我约莫着也该有这么一天了。”

韩信忽然轻笑一声,展开竹简细细阅读,目光在“罡气极致”四个字上停留片刻。

“说起来,你我共事这半年,倒是难得的舒心。”

随即抬头看向王向阳,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舍,显然这段时间当中,韩信对向阳这个脾气温和,同样实力冠绝天下的大将十分满意。

“当初文州战事吃紧时,我临危受命,若非你在前线顶住项羽的霸王骑,我那几套合围计策怕是难以施展。”

“还记得上次在雀州边界,你单骑重创不可一世的江东霸王项羽,硬生生撕开江东楚军的防线——那杆宛若天神般耀眼的帝皇战戟的威风,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心头发热。”

他放下竹简,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着。

“韩帅谬赞了,若非将军战前布下的‘七星揽月阵’牵制了楚军主力,末将哪有机会建功,要不是韩帅让杨戬将军带三百轻骑绕后,那声号炮响起时,楚军阵脚大乱,末将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王向阳闻言微微低头,嘴角却忍不住泛起笑意。

“顺势而为?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抓住那转瞬即逝的‘势’,才是真本事。”

“向阳你性子沉稳,用兵却悍勇果决,这等刚柔并济的火候,可不是寻常将领能有的。”

韩信挑眉轻笑,拿起案上的茶盏呷了一口。

“说实话,文州能有今日的安稳,你居功至伟。”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真诚。

王向阳心中一动,想起这半年来与韩信相处的点滴,这位年轻的统帅虽然年纪轻轻,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沉稳与军略。

每次军议时,韩信总能从繁杂的情报中抓住关键,寥寥数语便能点醒众人;而当自己在前线鏖战时,后方的粮草补给、援军调度永远精准及时,从无半分差池。

“韩帅言重了,末将不过是冲锋陷阵罢了,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还是将军您。”

王向阳摇了摇头,朝着韩信拱手道,在与韩信共事的这段时间,向阳他同样对韩信这位算无遗漏,用兵出神入化的兵仙十分信服!

“战场之上,将帅同心才能克敌制胜,你在前冲锋陷阵,我在后调度支援,本就是分内之事。”

“说起来,这半年来辛苦你了,项羽那霸王骑的冲击力,整个天下都闻名,你每次与之对阵,都是在刀尖上跳舞啊。”

韩信摆摆手,眼中带着笑意。

“如今项羽退守江东,文州南方那些雀州的江东楚军主力也已南撤,文州暂时无虞,主公调你回去,也是应有之义。”

“天苍茫乃是罡气极致,放眼天下,能与其正面抗衡的也只有你跟白虎将军这几位了。”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文州与雀州交界的位置。

“如今你再留在文州,确实有些空耗时光了,如今文州防线已固,有杨戬和即将到来的叶华将军,足以应对任何变故。”

“倒是乾州那边,有你坐镇,主公才能更安心。”

韩信的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

王向阳看着韩信坦然的神情,心中的不舍更甚,这份对主公命令的绝对服从,以及对大局的清晰认知,更让他心生敬佩。

而且任谁在文州鏖战数月,与这位算无遗策的兵仙将帅相知相得,临到分别时总会生出几分不舍。

“韩帅深明大义,末将佩服。”

“其实末将心中也有不舍,能与将军共事,是末将的荣幸。只是军令如山,不敢违抗。”

王向阳起身行礼。

“不过将军放心,末将虽走,但杨戬将军会留下。”

“杨将军勇猛过人,刀法更是出神入化,有他在,足以应对楚军的任何挑衅。”

他顿了顿,补充道。

“杨戬将军的本事我自然信得过,三尖两刃刀耍得虎虎生风,上次对阵共工,三十回合便占了上风,确实是员猛将。”

“有他在前线压阵,我很放心。”

韩信想到杨戬这位同样战力非凡的大将,点头笑道。

“不止如此,主公的调令里还说,龙门关的叶华将军不日便会率领玉麒麟道兵前来文州。”

“叶华将军乃是麒麟神将,一手麒麟枪法出神入化,当年在横州平叛时,曾创下过单骑破营的战绩,而玉麒麟道兵更是主公麾下的精锐。”

王向阳继续说道。

“有玉麒麟道兵这等精锐加入,再加上叶华将军与杨戬将军相辅相成,文州的防线只会更加稳固。”

“别说项羽只是退守海州,就算他带着江东楚军倾巢而来,有韩帅的军略,再加上这两位猛将和玉麒麟道兵,定能让他有来无回。”

他看着韩信眼中亮起的光芒,继续道。

“这么一说,我倒是放心多了,你走之后,我正愁前线少了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如今有杨戬将军和叶华将军两位,再加上龙君佐的辅助,文州的兵力不仅没弱,反而更强了。”

韩信走到舆图前,手指沿着龙门关到文州的路线划过,语气轻松。

“如此末将就放心了。”

“韩帅用兵如神,末将在文州数月,受益匪浅,番西去,若有机会,还望能再听韩帅指点兵法。”

王向阳站起身,对着韩信深深一揖。

“你这小子,都要走了还不忘捧我,要说兵法,你在战场上的应变之快,倒是让我也学到不少。”

韩信连忙扶住他,哈哈一笑。

“这是我早年批注的《兵法》,里面有些关于骑兵突袭的浅见,你带着路上看,日后对上天苍茫,或许能有些用处。”

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案旁的木匣里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

王向阳双手接过竹简,入手微沉,只见封皮上是韩信亲笔题写的“兵无常势”四字,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末将多谢韩帅厚赠!此恩末将铭记在心!”

他心中一暖,郑重地将竹简收入怀中。

“韩帅,杨将军求见。”

帐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亲兵掀帘进来禀报。

话音刚落,杨戬便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身上的银甲还沾着草屑,显然也是刚从校场赶来。

“向阳兄,调令到了?你这是要走了?”

他一眼看到王向阳,先是愣了愣,随即眉头一挑。

“正是,主公调我回乾州,日后文州的战事,就要多劳烦杨兄了。”

王向阳点头笑道。

夜色渐浓,帅帐内的烛火摇曳,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文州城外的校场上便已集结了王向阳的亲卫。

五百名精骑身披玄甲,手持长枪,整齐地列成方阵,晨风卷着他们的披风,发出猎猎声响,韩信和杨戬站在校场高台上,看着王向阳翻身上马。

“韩帅,杨兄,告辞!”

王向阳勒住缰绳,对着二人拱手,朝阳的光芒洒在他身上,金黄色的帝皇铠甲甲泛着冷冽的光,却掩不住他眼底的暖意。

“一路保重!”

韩信抬手挥了挥,目光追随着那道逐渐远去的身影。

马蹄声渐远,五百精骑如一道黑色的洪流,顺着官道向西而去,很快便消失在晨雾之中。

“韩帅,你说向阳兄是那个天苍茫的对手吗?”

杨戬收回目光,忽然撞了撞韩信的胳膊。

“他是王向阳,是咱们大乾的罡气极致战神,你觉得呢?”

韩信望着远方,嘴角勾起一抹浅笑。

“也是!那小子可是能跟项羽硬拼的狠角色,天苍茫就算再厉害,也得掂量掂量!”

杨戬愣了愣,随即摇头轻笑。

韩信没再说话,只是转身走下高台,王向阳的离开,只是文州战事的一个段落,而非终结。

项羽未灭,天苍茫又起,这天下的棋局,才刚刚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而他要做的,便是守好文州这颗棋子,为苏夜的宏图霸业,打下最坚实的根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