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只是将骨架搭建起来,而调试,则是要为这具庞大的钢铁骨架注入灵魂。
这灵魂,就是李峰亲手编写和设计的计算机控制程序。
接下来的几天,厂房里不再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精细和安静的忙碌。
李峰带着设备管理科的核心技术员,一头扎进了复杂的调试工作中。
周苗苗和王萍,作为设备管理科的一正一副,几乎成了李峰的左右手。
她们两人,都是李峰亲自带出来的技术员,现在对厂里的各种机械设备了如指掌。
她们都是金陵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理论知识扎实,接受新事物很快。
“周苗苗,你看这里,”李峰指着一台半开着机箱的控制柜,里面密密麻麻的线路和闪烁着微弱光芒的电子元件,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个逻辑门电路的反馈信号有延迟,虽然只有零点零几秒,但在高速运转下,足以造成定位误差。
我们需要在这里加一个信号放大和校准模块。”
周苗苗这时候凑过去,只不过这些东西对她来说,就像天书一样。她能听懂每一个字,但连在一起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毕竟周苗苗现在是学机械的,但关于这些还是她还是不太懂。
“李厂长,这……这要怎么加?”
李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把烙铁和一小卷焊锡,对旁边的王萍说:“王萍,你来看我的操作。注意我焊接的角度和时间,这种精密的电路板,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都很容易烧毁元件。”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手腕沉稳,烙铁在电路板上轻点,一缕青烟升起,一个闪亮的焊点便完美地形成了。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着其中的原理:“计算机控制的核心,就是无数个‘是’与‘否’的判断。我们的程序发出指令,传感器回馈信号,系统根据信号判断下一步动作。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确保每一个信号都精准无误,每一个指令都能被完美执行。”
王萍看得目不转睛,她感觉自己大学里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在李峰这里瞬间变得生动而具体。
而且王萍还学习到了其他专业的知识,随后她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李峰说的每一个要点。
李峰不仅仅是自己动手,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引导和教学。他会故意设置一些小故障,然后让技术员们去排查。从最简单的线路通断测试,到复杂的程序逻辑判断,他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个人。
“不要怕犯错,调试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我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李峰的话语,像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大家面对未知技术时的畏惧和焦虑。
几天下来,周苗苗和王萍带着科里的技术员们,已经能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调试问题了。
他们看着那些冰冷的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能够做出精准的动作,那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厂里的领导们,尤其是朱厂长和吴厂长,对调试的进度可以说是高度关注。
朱厂长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要来现场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他也不多问,就是站在不远处,看着李峰带着一群人围着控制台忙碌,那副专注的劲头让他心里塌实。
“李厂,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没有?后勤方面有任何需要,你尽管开口!”朱厂长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
“朱厂长放心,一切都在计划内。”李峰从一堆图纸中抬起头,虽然眼中有血丝,但精神依旧饱满,“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再有十天左右,就能进行全线联动测试了。”
“好好好!”朱厂长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不着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他嘴上说着不急,可一回到办公室,就立马抓起电话,给在部里的郑副司长拨了过去。
“喂,郑司长吗?我是五星陶瓷厂的老朱啊……对对对,跟您汇报一下,李峰同志这边的调试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是,他说了,大概还有十天……哎,您放心,我们全厂上下都全力支持,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样的电话,朱厂长每天都要打一次。他知道,这个项目不仅仅是陶瓷厂的未来,更是郑副司长力排众议拍板定下来的,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一个工厂的范畴。
吴厂长则更关注细节,他会带着人检查现场的用电安全,会安排食堂给加班的工人们加餐,送来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和姜汤。
有时候,财务科长吴娜也会跟着过来,她总会找个由头,给李峰的搪瓷缸里续上热水,然后状似不经意地问一句:“李峰,听说你设计的这套系统,比国外的还先进?”
李峰只是笑了笑,点点头:“我们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子,目标是更高效,更稳定。”
吴娜看着他自信而沉稳的侧脸,在灯光下仿佛镀上了一层光晕,眼神里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痴迷。
时间就在这样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一天天过去。
十几天后,一个寒冷的清晨,调试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的凝重。
今天,是全线联动测试的日子。
所有参与项目的技术员,设备管理科、工程部的人,还有朱厂长、吴厂长等一众领导,全都聚集在了生产线的起始端。
崭新的生产线上,一排排洁白的陶瓷胚体已经准备就绪。
李峰站在总控制台前,深吸了一口气。
他的身后,是几十双充满期待和紧张的眼睛。
“各单位注意,检查各自负责的区域,三分钟后,启动全线测试。”李峰的声音通过厂内广播,清晰地传到生产线的每一个角落。
“一号区域正常!”
“二号区域正常!”
“……”
随着各区域的报告声陆续传来,整个厂房安静得只剩下众人的呼吸声。
李峰的目光扫过控制台上那一排排闪烁的指示灯,手指在启动按钮上悬停了片刻,然后,毅然决然地按了下去。
“嗡——”
一阵低沉的电流声响起,整条生产线仿佛一头沉睡的巨龙,缓缓苏醒。传送带开始平稳地转动,机械臂精准地伸出,将一个个胚体稳稳地抓取、放置、传送……从拉胚成型,到干燥,再到后续的转运,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
银白色的机械臂在灯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传送带上的胚体像一队队整齐的士兵,流畅地向前行进。没有一丝一毫的卡顿,没有一点多余的噪音,只有机械运转时那种特有的、富有节奏感的声音,像一首雄壮的工业交响乐。
王萍手里拿着秒表,眼睛死死地盯着生产线的终端。
当第一个合格的胚体被稳稳地送到指定位置时,她猛地按下了秒表。
“出来了!出来了!”她激动地喊道。
周苗苗一把抢过秒表,看着上面的数字,整个人都愣住了,她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用颤抖的声音对朱厂长说:“厂长……这……这速度……”
“怎么样?快说啊!”朱厂长急得直跺脚。
“比一期的生产线……快了……快了一倍!整整一倍啊!”
“轰”的一声,人群瞬间沸腾了!
“成功了!”
“天呐!真的快了一倍!”
“李副厂长太神了!”
欢呼声、鼓掌声响彻了整个厂房。
许多老技术员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他们拍着彼此的肩膀,又笑又跳。
他们亲手安装、亲手调试的生产线,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朱厂长激动地冲上前,紧紧握住李峰的手,用力地摇晃着:“李厂!你……你真是我们厂的宝贝!不,是咱们国家工业的宝贝啊!”
李峰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他看着眼前欢呼的人群,看着那条流畅运转的生产线,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条生产线,这是他智慧的结晶,更是这个时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
京城,轻工业部规划司。
郑副司长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
他抓起电话,还没来得及开口,听筒里就传来了朱厂长那激动到几乎变调的声音。
“郑副司长!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全线联动测试一次性通过!生产效率,比一期工程的制造速度整整提高了一倍!一倍啊!”
郑副司长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因为太过用力,椅子被带得向后滑出老远,撞在文件柜上发出一声闷响。
但他完全顾不上这些,他的血液在这一刻仿佛都燃烧了起来。
“好!好!好!”郑副司长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声音洪亮,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振奋,“老朱!你们干得漂亮!李峰这个小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这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多少人质疑,多少人观望,认为他把宝押在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太过激进,太过冒险。
而现在,事实给出了最响亮的回应!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的技术改造项目,这是对未来工业发展方向的一次成功探索!计算机控制自动化,这条路,走对了!
“我现在就去跟姜部长汇报!”郑副司长挂断电话,激动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这不仅仅是五星陶瓷厂的胜利,更是他郑某人的胜利!这份沉甸甸的政绩,足以让他在部里,乃至更高的层面,都挺直腰杆!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将中山装的领口扣得一丝不苟,拿起桌上的文件,眼神中闪烁着锐利而兴奋的光芒,大步流星地朝着姜部长的办公室走去。他知道,一个属于中国工业的新时代,或许就将由这次汇报,拉开序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