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黄台吉、代善等人,汤古岱抬不起头来。</p>
但面对还未成势的多尔衮,汤古岱却丝毫不怵。</p>
“多尔衮,你可以怀疑我,但是你不能怀疑大金的勇士。如果这伙明军没有特别之处,我大金勇士焉能全军覆没?”</p>
他不怵多尔衮,同样的,多尔衮也对这个失势的哥哥没有丝毫畏惧。</p>
“呵,我大金勇士自然天下无双。不过统兵之人嘛……”</p>
言外之意,就是将阿敏、汤古岱等人全都兜进去了。当然了,这里面还包括了图尔格、察喀喇等人。</p>
黄台吉眉头紧锁,感受到了多尔衮的恶意。</p>
但是现在时机不对,他也只能忍着。</p>
黄台吉很清楚,在阿敏死后,最大的对手是莽古尔泰。</p>
不解决了莽古尔泰就对多尔衮下手的话,说不得要把多尔衮兄弟逼到莽古尔泰那一边去。</p>
一旦他们合流,那后金可就分裂了。</p>
而且自从他登基汗位以来,多尔衮始终恭顺。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对多尔衮出手,代善会怎么想?</p>
想到这里,他决定先安慰代善。</p>
“大哥,节哀顺变。”</p>
代善儿子硕托也死在了清水关之下,白发人送黑发人,代善始终没有从哀切中缓过来。</p>
不过当初既然放弃了汗位,转而选择支持黄台吉,代善的心境可想而知。</p>
他勉强稳住,问道:“汤古岱,那伙明军何处不一样?”</p>
汤古岱这才松了一口气。</p>
他最怕的就是黄台吉问也不问,就将他治罪。既然能开口,怎么也能脱掉一些干系。</p>
“大汗,大贝勒,这伙明军虽然人数不多,然则火器犀利。他们的火铳,咱们的白甲兵百步外都防不住……”</p>
“你说什么?”</p>
“此言当真?”</p>
后金众人全都大惊失色,黄台吉更是霍地站起,目光危险起来。</p>
本能地,他觉得汤古岱在撒谎。</p>
白甲兵那是什么装备?</p>
内穿锁子甲,外披铁甲,中间还要夹一层棉甲。以往和明军作战时,即使二十步内,明军的火铳都无能为力。</p>
用后金自己不偷工减料的火铳试验,结果也是如此。</p>
结果现在汤古岱说有火铳可以在百步外就击穿白甲兵的防御,这意味着什么?</p>
这意味着后金最核心、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等于是失去了作用。</p>
见众人不信,汤古岱连忙拿出证据。</p>
“臣突围时,身边就跟着白甲兵,没跑太远就被明军火铳打死。臣知道事关重大,把人拖回来了,就在外面。”</p>
黄台吉立刻喝道:“带进来。”</p>
六月的天气非常眼热,汤古岱即使亡命飞奔,回到沈阳的时候也是十多天后了,因此那具白甲兵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p>
然而此时后金高层顾不上尸体腐烂的恶臭,纷纷上前,查看伤势。</p>
效果是很明显的。</p>
穿透三层护甲的创口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弄的一众高层心惊肉跳。</p>
“真……真的防不住?”</p>
岳托喃喃自语,遍体生寒,不禁为今后的战事担忧。</p>
倘若明军都装备了这样的火铳,那还有的打吗?</p>
对于弟弟硕托的死,他反而并不怎么伤心。</p>
兄弟俩的关系不怎么好,岳托是黄台吉一派死忠,而硕托则跟多尔衮关系亲近。</p>
豪格突然想到什么,亲自动手解开甲胄,在尸体上寻到伤口,用匕首挖掘起来。</p>
不大一会儿,一颗铅弹到了他的手中。</p>
豪格看了又看,惊疑不定。</p>
“父汗,这铅弹似乎和击伤我的差不多。”</p>
当初豪格以为自己是意外受伤,但到底是沙场宿将,回去之后越想越是不对。尤其是底下的人也议论纷纷,都说那晚的明军火铳打的真远,他就上了心。</p>
他的护甲当然是最好的,基本上和白甲兵差不多。</p>
此时听到汤古岱的话,两边立刻对照上了。</p>
黄台吉没有说话,目光专注在早已变型的铅弹上。</p>
他的心里在想,既然明军有这么厉害的火铳,那今后的仗该怎么打?</p>
宁完我本来躲在一边,此时见状,忍不住开了口。</p>
“不知这伙明军的将领是谁?”</p>
一群人面面相觑,这才发现忽略了关键问题。</p>
他们在京畿之地连番征战数月,从来没有遭遇过这种可怕的火铳。唯独豪格和阿敏遇到了,结果一伤一死。</p>
其余的明军,表现都在意料之中。</p>
因此可以推断,这伙明军比较另类。</p>>
但领军将领,无人得知。</p>
豪格又想到什么,问道:“汤古岱,可知明军番号?”</p>
那晚他就没有看到明军番号,结果回来后还被黄台吉训斥了。</p>
但不管怎么说,那晚他没有和这伙明军近战过,又是深夜,看不见番号也说得过去。</p>
这次汤古岱可是和明军肉搏战过的,总不能还看不清吧?</p>
汤古岱却脸色发苦,又不得不坦白。</p>
“这伙明军旗号很少,只有一面纯色红旗,上面什么标示也没有,实在不知何方神圣。”</p>
黄台吉脸色更加精彩了,但也有了主意。</p>
“去查。杀了阿敏和那么多大金勇士,明人不可能不大肆宣传,一定能知道此人是谁。”</p>
自有下面的人领命而去。</p>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黄台吉已经想通了该如何善后。</p>
“从正白旗拨出金十斤、银万两、粮一万斤、各种马匹百余之数,送到喀喇沁去,以示慰劳。”</p>
喀喇沁蒙古各部损失重大,如果不给补偿的话,说不得离心离德。</p>
通过这次绕路叩关,黄台吉抓住了明朝的脉门,知道这条线路无比重要。为此拉拢住蒙古各部,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p>
除了蒙古人,汉人也得安抚。</p>
黄台吉也很果决。</p>
“抬鲍承先、高鸿中、曹振彦家人入旗,让他们的孩子军前效力。”</p>
后世一直认为,满洲八旗就全是女真人,事实上并非如此。</p>
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起,八旗里面就有蒙古人和汉人。</p>
如今虽然还没有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但黄台吉笼络人心的手段也是非比寻常。</p>
直接将鲍承先、高鸿中、曹振彦的家人抬入到了八旗当中,享有和女真人同等地位。说不得,给了辽东汉人更多的念想,今后只怕更加拼死效力。</p>
多尔衮在一旁看着黄台吉果决如此,不禁暗生警惕,愈发显得恭顺了。</p>
………………………………</p>
左梦庚并不知道自己被后金盯上了。</p>
即使知道,他也不在乎。</p>
这是迟早的事儿,早一天、晚一天都没有太大的关系。</p>
反正他在山东,数年内都不会直面后金。</p>
他除了忙于整训军队,就是忙着自己的婚事。</p>
左、徐两家彼此有意,提亲过程没有任何意外。互换庚帖也只不过是尊重习俗,走个流程罢了。</p>
议亲也没有什么变故,两家都不缺钱。</p>
左府这边准备了六洋红,戒指、耳环各一套。同时附带聘礼,足足装了三十余辆大车,由左严押着送到京师。</p>
十日后,徐府的回礼也到了,阵势同样不凡。</p>
押运之人,是个年约五旬的文士。可一报名号,众人皆惊。</p>
“本官新任登莱巡抚孙初阳。”</p>
孙元化就这么突然出现在了左梦庚的面前,还是作为徐府回礼的信使。</p>
这个礼客的级别有点高,吓的左梦庚差点蹦起来。</p>
“竟是火东公当面。”</p>
左梦庚持晚辈礼,不敢怠慢,同时赶紧让人去请瞿式耜和张继孟。</p>
无论如何,孙元化都是大员,本地官员不露面不合礼仪。</p>
孙元化却不严肃,径自上来,把住了左梦庚的胳膊。</p>
“恩师将你一顿好夸,说的天上少有、地上全无。我便好奇,主动邀了这个差事。快和我说说,你是怎么阵斩五千东虏的?”</p>
既然是自己人,左梦庚也轻松下来。</p>
“火东公稍安勿躁……”</p>
孙元化不耐烦。</p>
“你乃恩师孙婿,咱们自家人何必见外?称我叔父便可。”</p>
左梦庚从善如流。</p>
“叔父远道而来,着实辛苦。先好好歇了,小侄自当尽言。”</p>
孙元化这才想起来,左梦庚还得收了徐府的回礼呢。</p>
他的笑容却很古怪,拉着左梦庚走到一辆密实的马车面前,意有所指地道:“中恒啊,这次徐府准备了丰厚的回礼。不过要说何礼最为贵重,莫过于此。你猜猜,这里是什么礼物啊?”</p>
左梦庚晕乎乎的。</p>
这聘礼和回礼不是早有定数嘛,怎么还玩上哑谜了?</p>
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猜的时候,眼前马车的帘子被从里面掀开,闪出一张艳比骄阳、媚压群芳的如画眉眼来。</p>
宜嗔宜喜,恍若荷满六月西湖,尽收江南之美。</p>
左梦庚登即傻眼。</p>
“你……你怎么来啦?”</p>sxbiquge/read/14/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