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爷,老爷传话,您和徐家小姐的婚事,府里要开始筹备了。”</p>
左严找到庄子上来,带来了左良玉的吩咐。</p>
上次左梦庚京师之行后,徐光启特意请了左良玉上门作客,谈论了左梦庚和徐若琳的婚事。</p>
能和名满天下的徐光启结亲,左良玉当然是求之不得,哪有什么不同意的。</p>
后来左梦庚也好、左良玉也罢,都出征在外,忙于战事,此事也就耽搁了下来。</p>
如今诸事平定,左家父子联袂高升。</p>
一个到了武将的巅峰,贵为总兵;一个名动天下,阵斩奴酋。</p>
徐光启欢喜之下,又催促了一遍。</p>
不催不行啊,徐若琳都十八岁了。在这个时代,妥妥的大姑娘了。</p>
别人家的闺女,孩子都会跑了。</p>
也就是徐氏这样的基督徒家庭,对此比较宽容。</p>
可饶是如此,徐光启也不得不顾虑世人的目光。</p>
左良玉更是巴不得婚事敲定。</p>
奈何他如今是永平副将,跟随在侯恂身边,忙于整顿军伍,分身乏术,因此只好传书家中,让府内准备起来。</p>
“哈哈哈,中恒,恭喜啊!”</p>
“参座的婚事敲定,可谓人心定矣。”</p>
其他人都是单纯的恭喜,茅元仪却有不同见解,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p>
作为团体领袖,左梦庚的身上就不存在纯粹的私事。</p>
跟随他的人不但要看眼前,还要看将来。</p>
左梦庚孑然一身,在这个医疗卫生严重不足的纷扰乱世,人的生命实在是有太多的意外了。</p>
左梦庚能够稳定下来,并且顺利延续香火,众人也就有了团结的目标,不至于人心散乱。</p>
左梦庚自己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经验,但看到这些人真心欢悦的样子,也知道自身背负了许多。</p>
想想自己才十六岁,居然就要开始操劳婚事了,左梦庚不禁好笑。</p>
后世这个年龄,初中都还没有毕业吧?</p>
“那就劳烦严叔跑一趟京师吧。”</p>
身为左府大管家,左梦庚的婚事自然由左严办理。</p>
左严问道:“少爷,不知媒人如何安排?”</p>
一般百姓家里成婚,媒人找媒婆就行。到了官宦之家,一般的媒婆根本凑不到跟前。</p>
再说了,临清这里的媒婆去了礼部侍郎府,还不得吓晕过去。</p>
这种事黄道周比较熟,问道:“中恒在京师有相熟的官场前辈吗?”</p>
左梦庚高兴起来。</p>
“恩师念台公恭为顺天府尹。”</p>
黄道周便道:“那就让贵府管家持庚帖去京师,请念台公帮忙操持便可。”</p>
左、徐两家私底下已经说好了的,因此婚礼不会出现任何意外。</p>
上门交换庚帖,也不过是应有程序罢了。</p>
徐光启为礼部侍郎,刘宗周为顺天府尹,正好门当户对。</p>
左梦庚对古代婚礼的流程也不是很熟,从善如流,便让左严去办了。</p>
左严精明,回去和黄氏商议了一番,便让府里开始准备聘书聘礼,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p>
左梦庚步步高升,依旧勤俭。</p>
左良玉却不同,那真的是升官发财两不误。连带着左府的日子也富裕了不少,聘礼准备的异常豪奢丰富。</p>
左严带了庚帖赶到京师,拜访了刘宗周。</p>
听闻是弟子的婚事,刘宗周欣然答允,立刻操持了起来。</p>
请了京师里最好的媒婆,拜访了徐府,顺利交换了庚帖。</p>
左严不敢耽搁,一路奔波,回到临清,将庚帖压在灶君神像前的净茶杯底,以测神意。</p>
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p>
这些都没有,那就开始进入定亲阶段。</p>
这次左严北上提亲,还商定了左梦庚和徐若琳的婚期。</p>
短时间内是无法举行了,因为左梦庚又要出征了。</p>
这段时间白莲教闹的太凶,整个山东大半沦陷,各地官府除了城池,根本就顾不上农村了。</p>>
尤其是登莱那边,总兵张可大被白莲教搞的焦头烂额,根本不敢出城。</p>
一旦登州有失,可是会影响到辽东大局的。</p>
张可大的求援书信接连往京师送了十封,崇祯怒火攻心,但也只能尽力而为。</p>
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登莱巡抚。</p>
不恢复不行啊。</p>
如今的登莱不归山东管,最高长官就是总兵张可大。</p>
可问题是张可大一介武将,管管登州城还行,剩下的登州各县都不理会他,更不要说旁边的莱州了。</p>
没有统一事权,也是张可大无力剿匪的一个重要原因。</p>
目前放眼朝廷,唯一能够动用的兵力,也就只有左梦庚的东昌协了。</p>
在左严前往京师定亲时,黄道周也启程去了东昌府赴任。</p>
左梦庚派了第二团随行。</p>
一方面是保护黄道周的安全,另外也是给第一师在东昌府寻找合适的驻地。</p>
可不管怎么说,他出征平定白莲教作乱一事,肯定就在月余之内,婚礼不得不靠后。</p>
六月的山东,骄阳似火,左梦庚的事业也红红火火,热热闹闹。</p>
六月的辽东却一片阴云,人心动荡。</p>
大胜的喜悦早已散去,大败的惊恐笼罩沈阳,也让黄台吉几欲吐血。</p>
“五千大军,说没就没了?阿敏到底是怎么领军的?”</p>
议事堂里,黄台吉大发雷霆,怒不可遏。</p>
没法不生气,实在是阿敏全军覆没这件事的影响太恶劣了。</p>
原本他冒险一击,绕路叩关,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完全没有想到收获会那么丰厚。不但抢夺了数量众多的人口和物资,还弄死了最难缠的对手袁崇焕。</p>
因为这一次行动,不但女真内部,就连东蒙古各部也对他心悦诚服,彻底成为了女真的盟友。</p>
黄台吉早就想好了,要趁着这次大胜的余威,彻底巩固自己的汗位。要像中原的皇帝那样,一言九鼎,高高在上。</p>
阿敏、莽古尔泰这些桀骜不驯之辈,都是他要清理的对象。</p>
结果汤古岱却带着二十来个残兵狼狈跑回沈阳,带来了阿敏大败、全军覆没的消息。</p>
虽然想要弄死阿敏是既定策略,但以罪论处和阿敏战死沙场,完全是两回事。</p>
哪怕阿敏的指挥确实有问题,罪无可赦,但阿敏这么一死,把黄台吉的计划全都打乱了。</p>
他早想好的是,等阿敏回来后,以罪名惩处阿敏。这样一来,无人可以置喙不说,还能彰显他大汗的权威。</p>
毕竟连四大贝勒他都可以任意惩处,谁还敢不敬服他的威权?</p>
阿敏这一全军覆没,不但让黄台吉的计划落空了,还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p>
要知道那五千大军里,可不只有女真人,还有数量众多的汉人和蒙古人。</p>
自从汤古岱逃回来后,黄台吉明显感觉到,沈阳城里的气氛不一样了。</p>
汉人将领们似乎有了别样的心思,</p>
鲍承先、高鸿中、曹振彦的家人更是哭告门前,祈求黄台吉为他们的家人报仇。</p>
如果说汉人的波动还能控制,那么蒙古人的怒火就令黄台吉头疼了。</p>
蒙古王公们特意派遣了人过来问罪,希望黄台吉能够给出交待。</p>
足足一千多人的损失,对东蒙古各部而言,也是不太能够承受的。</p>
看着跪在眼前的汤古岱,怒火攻心的黄台吉几欲将他看成阿敏,真想一刀剁了。</p>
汤古岱就是不知道他的心思,否则的话,还不如战死在清水关下得了。</p>
他还觉着自己忠心,亡命逃回来,只是为了禀告实情。</p>
“大汗,这伙明军不一样。”</p>
多尔衮难得出言讽刺。</p>
“明人有何不一样?咱们入关,那些明人将领又不是没会过,全都是土鸡瓦狗罢了。”</p>
阿敏战死,多尔衮绝对是乐见其成的。</p>
黄台吉要对付阿敏的心思,多尔衮心知肚明,也是持支持态度的。</p>
别看多尔衮兄弟对黄台吉始终保持警惕,但要说最欲处之而后快的,一定是阿敏和莽古尔泰。</p>
黄台吉虽然也对多尔衮兄弟虎视眈眈,但阿敏和莽古尔泰就是纯粹的恶狼,已经开始磨牙了。</p>
现实的生存压力面前,多尔衮不得不依附黄台吉,力求解决了阿敏和莽古尔泰,先自保再说。</p>
现在阿敏没等黄台吉收拾,战死沙场不算,还坑害了数千蒙古、汉人军队,又给黄台吉制造了大麻烦,多尔衮更加高兴了。</p>
他现在就想要看看,黄台吉怎么面对这些麻烦。</p>sxbiquge/read/14/14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