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一路退,赵军一路跟。</p>
秦军边退边打出火弹引燃草木以火墙保护侧翼。</p>
赵军骑兵既无法从山岭绕过也无法正面冲阵,只能不紧不慢的在后方跟着。</p>
事实上赵军骑兵可以从两侧山岭绕过,只是所耗的时间或许远比在原地等秦军撤退多。</p>
于是两军便不紧不慢的“保持接触”。</p>
偶尔有几名骑兵手痒朝秦军射几箭,但很快就被秦军弓弩手射了回去。</p>
步兵可以使用蹶张弩。</p>
而骑兵要么用弓要么用臂张弩,正面当然无法与射程远得多的蹶张弩硬扞。</p>
好不容易退回长城,秦军匆匆忙忙在城下布防,却突然发现北地骑兵已不见了踪影。</p>
胖子屯心有余悸又满怀期望的问:</p>
“赵军莫不是退兵了吧?”</p>
沈兵笑了笑:</p>
“赵军如何能退兵?”</p>
“李牧此来是不取长城不罢休了!”</p>
“等着吧!”</p>
苍霎时就被吓得一个激灵:</p>
“那为何不见人影?”</p>
“我等该如何是好?”</p>
“师兄你快想想办法……”</p>
沈兵无言以对。</p>
他是人不是神,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p>
他从现代带来的那些知识和技能对付寻常人或许还行。</p>
比如许昌和王柏。</p>
但对付李牧却力有未逮。</p>
因为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冷兵器作战经验的战神。</p>
一个战无不胜的军事家。</p>
一个受赵国军民敬仰、敬重的中心人物。</p>
……</p>
他几乎可以说是这时代的颠峰,是赵国的灵魂。</p>
如果给沈兵一些发展时间和资源,或许还能与之对抗。</p>
但沈兵来到这世界不过短短几天,并且一直都穷于应对忙于生存。</p>
然后就迎头撞上了这颗煞星,又如何能有办法?</p>
又等了一会儿,众人越是见不到敌人心下就越慌。个个都神情紧张像紧崩着的箭弦。</p>
沈兵心下暗叹:</p>
这李牧确是用兵大家,知道如何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尤其是心理。</p>
接着,便连杨婷也受不了这种压抑。</p>
她从城楼走了出来,带着伤势尚未痊愈的张眩……</p>
自从田被“英勇负伤”后,资格较老的二五百主就只有张眩了,于是他再次成了杨婷的助手。</p>
这是好事,因为此时的张眩与沈兵已是一路人。</p>
如果在此李牧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秦军内部还不和,那绝非妙事。</p>
杨婷站在城楼上往远处望了望,焦急的来回走了几趟。</p>
当看到立于城下的沈兵时就叫了声:“沈兵,到箭楼一趟!”</p>
沈兵应了声“诺”,便转身拾阶而上。</p>
只是这一次却不像往常一般信心十足。</p>
沈兵刚走进箭楼,坐立不安的杨婷马上连珠炮般的问道:</p>
“那赵军为何不攻?”</p>
“你可有御敌之策?”</p>
“我等该如何救出将军?”</p>
……</p>
又是一个把沈兵当神的。</p>
沈兵无奈的回答:</p>
“校尉恕罪,属下并无御敌之策。”</p>
“也无救将军之法。”</p>
“此次只怕……”</p>
杨婷想也不想就打断了沈兵的话:</p>
“莫要欺我,你又怎会没有御敌之策?”</p>
沈兵一时无语:</p>
刚才谁要去马头山来着?</p>
谁要去火烧李牧来着?</p>
怪我了?</p>
不过当然,沈兵不会这么回答的。</p>
“不知校尉还记得属下之前所言的攻大于守否?”</p>
杨婷回答:</p>
“当然!”</p>
“我军驻守长城不得不分散兵力。”</p>
“然先有你的‘故布疑兵、示敌以弱’,后有田被‘探敌而援’。”</p>
“赵军能奈我何?”</p>
沈兵叹道:</p>
“此一时彼一时。”</p>
“那时我等面对的是许昌,现在面对的却是李牧。”</p>
“示敌以弱故布疑兵或许能骗得了许昌,又如何能骗得了李牧?”</p>
杨婷又问:</p>
“那么探敌而援呢?”</p>
所谓的探敌而援就是之前田被说的做好情报工作,然后敌人进攻哪里就增援哪里。</p>
然而……</p>
沈兵摇头否定道:</p>
“此法对步兵或许可行。”</p>
“步兵行军缓慢一日不过五十里。”</p>
“我等可以及时探知敌人行踪后再改变部署赶往增援。”</p>
“而今李牧所领的却是骑兵……”</p>
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p>
骑兵的长处就是高机动性,一日行军少说也有百余里。</p>
所以就算知道骑兵往哪个方向,秦军只怕也无法抢在前头增援。</p>
要是李牧利用骑兵玩起声东击西那套把戏,秦军只怕会像只猴一样被调来调去。</p>
所以,沈兵只得无奈的一揖:</p>
“恕属下无能。”</p>
“除非将军带主力突围而出及时赶到长城。”</p>
“我军或有一战之力!”</p>
“否则……”</p>
杨婷不由皱了皱眉。</p>
杨端和在马头山以北被围已是自顾不睱,又怎么可能赶回长城。</p>
这时柳絮匆匆推门进来报道:</p>
“校尉!”</p>
“临漳方向燃起烽火!”</p>
杨婷“腾”的一下就起身往箭楼外走。</p>
沈兵没有动。</p>
因为这早在他意料之中。</p>
就像之前所说的,李牧必会分兵进攻长城各段以调动秦军兵力。</p>
秦军增援与不增援没太大差别。</p>
增援吧,那兵力就会被分散到各处。</p>
然后李牧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突然合兵一处对秦军发起致命一击。</p>
不增援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军攻破长城然后对秦军分割包围。</p>
……</p>
不管哪种,这长城都无法守,虽然它是天险。</p>
张眩吃力的走到沈兵面前,拍了拍沈兵的肩膀:</p>
“我等只有守长城一途,否则不堪设想。”</p>
“你可明白?”</p>
沈兵当然知道这个,但他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p>
箭楼外传来杨婷的喊声:</p>
“速去增援临漳!”</p>
这是无奈之举,即便杨婷知道是计也只能增援。</p>
李牧的高明之处就在这,他可以让对手无路可走别无选择。</p>
这或许也是赵军一路不紧追的原因。</p>
有时,沈兵还觉得对不住这些秦军。</p>
因为沈兵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看似往前走实际却是倒退。</p>
如果不是自己改良了那劳什子投石机,杨端和近十万大军此时应还在进攻长城。</p>
即便他们久攻不下,但至少可保性命无忧。</p>
可是现在……</p>
所以说世事无常。</p>
有句话叫“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的也许就是这样吧。</p>
现在能救秦军和沈兵的,或许就是奇迹。</p>
</p>sxbiquge/read/1/1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