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议既定,诸葛亮立刻开始调兵遣将,部署各项事宜。
“主公,”诸葛亮对刘备道,“请主公亲率主力,坐镇新野,稳定人心,统筹全局。”
“善。”刘备点头。
“云长将军,”诸葛亮转向关羽,“请将军率领五千兵马,前往博望坡右侧豫山设伏。待敌军进入谷中,听闻火起,即刻率军从山上冲下,截断敌军退路,勿使一骑逃脱!”
关羽抱拳道:“末将领命!”
“翼德将军,”诸葛亮又看向张飞,“请将军率领五千兵马,前往博望坡左侧安林设伏。待火势燃起,敌军大乱之时,即刻率军杀出,冲击敌军中部,务必将敌军阵形冲散!”
张飞兴奋地应道:“得令!俺老张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子龙将军,”诸葛亮目光转向赵云,“将军乃我军先锋大将,请将军率领三千精兵,前往博望坡前诱敌。切记,只需诈败,不可恋战,务必将夏侯惇主力引入博望坡中。”
赵云肃然道:“末将领命!定不辱使命!”
“糜竺先生,”诸葛亮看向糜竺,“请先生负责调集粮草,供应前线,并组织新野城内百姓,加固城防,以备不时之需。”
“遵命。”糜竺躬身应道。
“简雍先生,”诸葛亮又道,“请先生负责动员新野及周边乡勇,协助军队搬运柴草、硫磺、硝石等引火之物,运往博望坡预设地点。”
“好。”简雍点头。
诸葛亮一一分派完毕,帐内众人各司其职,迅速行动起来。
整个新野城,瞬间从欢庆胜利的氛围转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状态。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骨感。
新野不过区区一个小县,根基确实太过薄弱,准备工作很快便遇到了诸多难题。
首先是兵力不足的问题。
关羽、张飞、赵云三将带走的兵马,已接近新野现有兵力的极限,城中只剩下数千老弱残兵和新招募的乡勇,防务空虚。
其次是物资匮乏。
火烧博望坡,需要大量的柴草、硫磺、硝石等引火之物。
新野本就不富裕,骤然间要筹集如此多的物资,难度极大。
糜竺和简雍跑断了腿,也只征集到了一小部分。
再者是时间紧迫。
夏侯惇大军已出宛城,距离新野不过数百里路程,骑兵旦夕可至。
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在短短数日之内完成,压力巨大。
负责征集引火之物的简雍首先遇到了麻烦。
他匆匆赶回县衙,向刘备和诸葛亮汇报:“主公,军师,城中及周边百姓家中的柴草本就不多,大多是自家过冬所用,百姓们虽有报国之心,但也不愿尽数交出,征集困难啊!硫磺、硝石更是奇缺,只有药铺里有少量存货,远远不够!”
刘备闻言,眉头紧锁:“这可如何是好?没有足够的引火之物,火攻之计岂不成了空谈?”
诸葛亮也是面色凝重,陷入沉思。
帐内气氛一时有些压抑。
就在这时,诸葛彦开口道:“主公,叔父,侄儿或有一法,可解引火之物匮乏之困。”
众人目光立刻聚焦在诸葛彦身上。刘备急忙道:“思诚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诸葛彦道:“柴草之事,可不必强求百姓尽数交出。可令百姓将家中多余或不太重要的干柴、枯草交出,官府给予合理的价钱补偿,而非强征。
“如此,百姓既得了实惠,又尽了心力,想必会乐于配合。至于硫磺、硝石,侄儿记得,新野城外不远处,有几处旧的窑场和石矿,或许能找到一些类似硫磺、硝石的矿石或土硝。可派人前往开采提炼,虽量未必足,但可解燃眉之急。”
“以钱购柴?”刘备和简雍皆是一愣。
这年头打仗,征调民夫民物,多是强征或摊派,甚少给钱。
诸葛彦解释道:“主公仁德,素有爱民之名。如今正是收拢人心之际,以市价购柴,既能得柴草,又能彰显主公爱民之心,何乐而不为?
“至于矿石,虽未必能提炼出多少,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思诚此计甚妙!既解了物资之困,又收拢了民心,一举两得!主公,可行!”
刘备大喜:“好!就依思诚之计!简雍先生,你即刻带人,按思诚所说,去办!”
“遵命!”简雍如释重负,连忙下去安排。
解决了引火之物的难题,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负责组织乡勇协助搬运的糜竺也遇到了麻烦。
他回报说,乡勇们大多是普通百姓,从未经历过军事行动,组织涣散,效率低下,且对搬运沉重的柴草上山颇有怨言。
“主公,军师,”糜竺苦着脸道,“这些乡勇,平日里散慢惯了,如今要他们肩挑背扛,将柴草运往博望坡的山林之中,路途艰险,他们多有抵触,进度缓慢得很。”
刘备皱眉道:“这……若不能及时将柴草运到指定地点,火攻之计亦难成功。”
诸葛亮沉吟道:“可许以重赏,激励他们?”
糜竺摇头:“试过了,效果不大。他们更担心的是战事一起,自家安危。”
诸葛彦再次开口:“糜先生,侄儿有个想法。这些乡勇,之所以抵触,是因为他们不知为何而干,也不知此事的重要性。
“不如,请主公亲自出面,向他们讲明当前局势,说明夏侯惇大军南下的残暴,若新野失守,他们的家园将毁于一旦,家人将流离失所。
“再告诉他们,搬运柴草,是为了打败曹贼,保卫家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承诺战后加倍补偿,妥善安置。或许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搬运之时,可将乡勇与士兵混编,由士兵带领,既能提高效率,也能起到监督和鼓舞作用。
“还可效仿军中,设立伍长、什长,层层管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晓以大义,混编管理……”刘备细细思索,觉得甚有道理。
他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抚掌道:“善!思诚此策,抓住了人心要害!主公,可即刻举行一场誓师大会,激励士气!”
刘备当即决定:“好!明日辰时,于校场举行誓师大会,我要亲自向新野军民宣告,与曹贼决一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