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灯人 第081章:焦氏煮奶茶

();

三月中旬的日头,暖得正好,不燥不烈。

镇国将军府的事告一段落。

焦氏也开始打起了心思。

儿子早已到了开蒙年纪,蒙馆里的浅学细识终究难成气候。

若想为将来入仕铺就坦途,族学才是必经之路——这一步,绝不能含糊。

族学里的先生都是饱学之士,同窗也皆是适龄子弟。

若是能顺利入了族学,不仅能学得真学问,更能早早和那些世家小辈打好关系。

将来儿子入仕,便多了几分旁人不及的底气。

她要为儿子筹谋了。

这日,焦氏在屋中煮了奶茶,遣人去请温毓过来。

她亲手执壶,为温毓斟上一杯。

琥珀色的茶汤冒着细密的热气,清雅的茶香与醇厚的奶香缠缠绵绵。

浓淡得宜,沁人心脾。

焦氏抬眼时,眼角带着温和的笑意,轻声道:“这是用上等红茶掺着鲜奶细细熬的,还加了些冰糖收稠了滋味,你尝尝,可合口味?”

温毓接过杯子,浅啜一口后眉眼弯起,诚恳赞道:“味道极好,从前在家乡也喝过,却远不及表嫂熬得这般香醇浓厚。”

“这煮奶茶的门道可不少呢。”焦氏放下茶壶,和她讲,“先是火候得盯紧了,不能急也不能懒,还有红茶和鲜奶的比例,差一丝味道就偏了。”

“一杯奶茶竟有这么多学问。”

“还是老太太在世时教我的。”焦氏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望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声音低了几分,“老太太最是钟爱这一口,常说红茶性温,配着鲜奶熬煮,既养人又解腻。我跟着学了好些年,才算摸透了里头的火候。”

温毓下意识问道:“老太太几时去的?”

“五年前去的,也算得是喜丧了。”焦氏话音刚落,话锋陡然一转,“说起来,老太太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偃儿。那孩子也着实念他祖母,那时他才三岁,按理说懵懂无知,可老太太走的时候,他硬是哭了许久,还生生烧了一场,把我和他爹都急坏了。”

她说着,目光若有似无地胶着在温毓脸上。

眼角的余光紧紧捕捉着对方神色的一丝一毫,生怕错过半点反应。

温毓闻言,顺着她的话头接道:“偃儿小小年纪就知孝意,将来定是个有出息的。家里这偌大的生意,日后也正需要他这样的孩子来接手。”

焦氏心中暗忖“来了”,眼底飞快划过一抹不易察觉的亮色。

随即又压下,语气带着几分试探与期许,缓缓道:“虽说我们是商贾之家,可我心里却另有个念想——若是偃儿能有机会进族学读书,将来参加科考,谋个功名,于他而言,也是一条更稳妥的好出路。”

她刻意顿了顿,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目光却紧紧锁着温毓,等着她的回应。

“听表嫂的意思,是打算让偃儿走入仕这条路?”温毓问。

“哪个做母亲的,不盼着自己儿子能入朝堂、谋个好前程呢?”焦氏望着温毓,语气里带着几分期盼,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她满心指望温毓能顺着话头接茬。

哪怕只是随口应和,也是个松动的信号。

温毓却只是淡淡一笑,呷了口奶茶道:“表嫂有所不知,这入朝为官,未必就是坦途。”

焦氏心头一紧。

温毓话语轻柔,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通透继续说道:“官场里的门道、人心的复杂,可比经商难多了,何必去蹚那浑水?”

焦氏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了僵,随即勉强扯出一抹尴尬的笑。

赶紧端起茶杯掩饰着心底的失落。

她暗忖: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表姑娘怎么还不接茬?总不能直接说“求你帮偃儿进族学”吧?

太过直白反倒落了下乘,惹人生厌。

罢了罢了,这事急不得,慢慢磨——先让表姑娘改观,觉得偃儿入仕是桩好事,她才会真心实意出力。

毕竟族学的事,有她帮衬着,才能少走许多弯路。

就在这略显凝滞的当口,门外传来一声清脆的“母亲”。

郑偃下了蒙馆的学,一身小小的青布儒衫,眉眼干净,推门而入。

瞧见屋中坐着的温毓,他立刻敛了脚步。

规规矩矩地躬身行了一礼,声音软糯却有礼数:“阿毓表姑。”

温毓冲他点头,又笑了下。

焦氏给儿子倒了杯温热的奶茶,递到他手里,问:“偃儿,今日在蒙馆可还顺利?先生都教了些什么功课?”

她要借这个机会,让表姑娘亲眼看看偃儿的聪慧。

这比自己说一百句都管用。

郑偃捧着茶杯,小抿了一口,抬眼时先飞快地瞥了母亲一眼。

然后顺着她的话头脆生生答道:“回母亲,先生今日让我试着做了篇短文,我写了一篇关于‘春’的。先生说,文章里有优有缺,但就我这个年纪来说,已经算写得不错了。”

“哦?竟还写了文章?”焦氏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语气拔高了几分,恰到好处地引向正题,“那你把文章带来了吗?”

“带来了,先生让我带回家给长辈看看。”郑偃说着,从随身的小布包里掏出折得整整齐齐的纸笺,双手递了过去。

焦氏接过,转手就送到温毓面前,脸上堆着恳切的笑:“表姑娘,你学问好,快帮偃儿瞧瞧。先生说有不足的地方,你帮着挑挑,也让这孩子长长见识。”

她特意加重了“学问好”三个字。

又暗暗用眼神示意儿子,让他表现得更恭顺些。

温毓接过纸笺,细细读了一遍,放下时眼中带着几分真切的赞许:“写得确实不错,字句通顺,立意也干净,表姑才疏学浅,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话锋一转,她略带好奇地问道,“我记得蒙馆里多是教些算数识字、启蒙读物,怎么先生还会考你们写文章?”

郑偃闻言,又下意识地看了母亲一眼。

他知道,母亲是想让表姑知道自己用功。

便顺着话头补充道:“先生说我识字多些,便试着让我写写,还夸我肯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