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袁崇焕
皇太极就不信困居海岛的贾景能拿出来多少弹丸来,迟早会消耗完的。
“弓箭手,压制,给我压制。”皇太极厉声下令。
闻令,后方的弓箭手慌忙的向峪墙方向抛射箭矢,试图压制火枪。
然而,火器营的兵卒没有那么傻,完成一轮齐射后,根本不去看战果,立刻迅速蹲下身子,隐藏在峪墙之后,开始清理枪膛、倒入火药、塞入弹丸、用通条压实,叮叮当当的箭矢大多射在了坚固的土石墙体上,徒劳的溅起些许尘土,对墙后人员的杀伤效果极其有限。
而岭上的数名火炮,在短暂的间隙后,再次发出了轰鸣,但这一次,炮手将炮口对准后方的弓箭手。
轰!轰!轰!
密集的碎石铁渣将一片区域的弓箭手打成了筛子。
“贝勒爷!冲不上去!他们的火器太猛了!障碍也太多!”一名满脸是血的佐领连滚带爬的跑回中军大营禀报。
皇太极阴沉着脸,没有言语,只是用眼睛死死的盯着前方那道岭隘。
战场上,这些正白旗重甲步卒确实悍勇,踏着同伴倒下的尸体,无视身边不断响起的火枪火炮声,很快就在障碍区清理出一条路,最后红着眼睛,发出怒吼,向着岭上发起冲锋。
此时,火炮也因为射界,难以发挥作用。
郭长儒随即下令步兵阵地的主力准备。
峪墙之后的火器营兵卒开始向后退,而精锐营军兵卒接替上来。
冰冷的枪尖对准下方,形成一片枪林。
等正白旗重甲步卒涌上来后,战斗瞬间进入了白热化,正白旗重甲步卒凭借着个人勇武和精良的甲胄,疯狂的冲击着乾军的防线,试图撕开缺口,而精锐营军兵卒则依靠地利和严密的阵型,用长枪猛刺,甚至扔下滚木礌石,死死挡住正白旗重甲步卒的攻势。
喊杀声、兵刃撞击声、垂死者的哀嚎声……在青苔峪的山谷间回荡,震耳欲聋。
皇太极在后方观战,眉头微蹙,这伙乾军的抵抗比他预想的要顽强得多,贾景的这支兵马,绝非以往遇到的那些一触即溃的乾军。
“再上一个牛录!给我压上去!不惜代价,今日必须拿下青苔峪!”皇太极冷声下令,他就不信战无不胜的八旗兵连个山岭都拿不下来。
又一个牛录约三百人的生力军投入了战场,攻势更加猛烈。
不过这些精锐营军兵卒的勇武也不遑多让。
内衬铁片的布面甲虽然比不过正白旗重甲步卒的三层甲胄,但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利,正白旗重甲步卒还是没有翻过岭墙半步。
郭长儒更是亲自持刀在最危险的地段督战,嘶声力竭的鼓舞着士气:“顶住!都给老子顶住!总镇必有安排!让这些建奴看看,我汉人儿郎的骨头有多硬!”
..........
宽甸。
贾景是第二天才接到两路防线均爆发激战的消息,他仔细阅读着战报。
战况很激烈,不同于新奠堡有堡城可守,青苔峪方向都是接刃战,状况尤其惨烈。
“皇太极这是想一鼓作气,拼消耗打垮西路。”贾景放下战报:“呵呵,他还以为我的底牌只有火器和地利。”
郭长儒打得很好,顶住了最猛烈的进攻,现在,皇太极的注意力应该完全被吸引在正面了,他的后方……必然空虚,而且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还有一支骑兵。
“传令给骑兵营!”贾景的声音斩钉截铁,“按原计划,今夜登船,明日日落前,务必在镇江堡一线完成登陆!”
“另外,告诉常虎,新奠堡方向继续固守,但可以适当示弱,吸引住阿敏和莽古尔泰,别让他们有机会支援新安堡。”
.............
山海关。
努尔哈赤在攻下广宁、义州、锦州、宁远后,其实并没有深入辽西走廊,辽西一带更多的还是被蒙古哈剌慎、喀喇沁等部落所据。
而王在晋在得知努尔哈赤的注意力全在宽甸后,便下令袁崇焕赴宁远前屯卫安置辽人,同时与觉华岛的祖大寿取得联系,让他伺机发起佯攻,一起缓解宽甸六堡的压力。
袁崇焕接令后,没有丝毫迟疑,当即率领少量护卫,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宁远前屯卫城。
抵达前屯卫城,袁崇焕清点了番沿途召集的溃兵,便在衙署内召集了校官。
袁崇焕扫过众人,直接开门见山:“王经略有令,命我前来安置军民。”随后顿了顿:“宽甸那边,情况如何了?”
一名校官抱拳回道:“袁大人,宽甸消息隔绝,但零星逃来的辽民都说,皇太极和阿敏两路大军,数万之众,已将宽甸围得如铁桶一般!贾总兵虽骁勇,然兵力悬殊,只怕……只怕是在苦苦支撑。”
“贾景,非寻常之辈。”袁崇焕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他能以孤军收复镇江,阵斩何和礼,搅得辽南天翻地覆,令奴酋寝食难安,必有其过人之处!岂是那般容易就被困死的?”
“王经略已遣人与觉华岛的祖大寿联络,令其伺机而动,发起佯攻,牵制建奴,为宽甸分担压力!”
他环视众将,语气陡然激昂起来:“贾将军在敌后血战,牵制奴酋主力,此正是我等重整河山、巩固辽西之良机!我等岂能坐视?当效仿贾将军之勇毅,于此地站稳脚跟,与觉华岛遥相呼应,让努尔哈赤首尾不能相顾!”
此时,袁崇焕对于孤悬敌后的贾景还是相当看好的,起码这连番不断的收复失地证明了努尔哈赤并非不可战胜。
当即,袁崇焕便命人向王在晋传消息,自己打算领兵七千驻守前屯卫。
但王在晋视为轻率鲁莽之举,不准。
不过王在晋虽然在战略方面与袁崇焕冲突不断,但还是很器重袁崇焕,称赞他“胆魄称雄,志力并矫,且其澡涤之襟期、光明之心事,迥迥逸群”,自己“心重之、爱之”,感叹“今如崇焕者有几?”随后题补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