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憋宝人 第423章 磨盘村

();

磨盘村,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

路上的时候,我跟司机攀谈,才了解到磨盘村这个名字的来历。

磨盘村因为村口有一个大磨盘而得名,而这个大磨盘的来历还相当传奇。

相传有一年发大水,这个大磨盘就像车轱辘一样,从黄河里冲了出来,一路滚上岸。

大磨盘上面还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全都是很古老的文字,村民们也看不懂。

不过,村民们认为这东西从黄河里来,肯定是一件神物,于是把大磨盘放在村口,寓意镇宅辟邪,保佑村子风调雨顺。

后来,这座小村庄“天降磨盘”的事情众所周知,十里八乡都来看热闹,一传十十传百,小村庄的名字也就慢慢变成了“磨盘村”。

说来也怪,自从村口放了这块磨盘石,磨盘村这些年确实是风调雨顺,平平安安,黄河几次发大水,都从磨盘村门口绕了过去,磨盘村竟再也没有闹过洪灾。

现在,磨盘村的人走出去都特别自豪,但凡问到是哪里人,都会十分响亮的回答:“俺是磨盘村的!”

“哎,年轻人,听你口音是外地人吧,你来磨盘村做啥的?”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瞅我。

我笑了笑,随口说道:“走亲戚的!”

司机说:“不像!最近有不少外地人去磨盘村,都是去收货的,你不会也是去收货的吧?”

我笑而不语,心想这司机察言观色的能力还是可以。

司机见我不说话,又自顾自地说道:“磨盘村的人真他**幸运,我都羡慕他们,听说今年河道清淤,磨盘村外面的河道里挖出了不少好东西,村民们都抢疯了,拦都拦不住。

外面的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跑来磨盘村收货,用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走好东西,你们这时候才来,可能都有些迟了!”

“没事,我就看看热闹!”我笑了笑,扭头看向窗外。

本来我前几天就要出发的,结果郑媛媛突然从天而降,缠着我玩了几天,耽搁了收货的最佳时间,现在来磨盘村确实有些晚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捡到“漏网之鱼”。

面包车在村口停下,司机指着村口一块青灰色的大石头对我说:“磨盘村到了,喏,看见了吗,那就是从黄河里跑出来的磨盘!”

我谢过司机,支付了车费走下车。

走到村口的时候,我特意走到那块大磨盘前面转了一圈,这个磨盘挺大的,比一张八仙桌都要大,重逾千斤,表面有一些风化的痕迹,有种饱经风霜的感觉,年代应该相当古老。

仔细一看,磨盘上面果然刻着很多古老的文字,那些文字歪歪扭扭,有点像文字,又有点像图案,我觉得像是古老的“象形文字”。

看了半天,我也不太认识,于是我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准备回去找文字专家解读解读。

“老板!老板!”

就在我撅着**对着大磨盘拍照的时候,一个十来岁的乡村少年来到我身后。

我放下手机,回头问那少年:“有事么?”

那少年大概十五六岁,皮肤黝黑,衣着朴素,一只手捂着外衣,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

少年低声问我:“老板,外地来的吧?”

我点点头,不置可否。

少年喜上眉梢,声音压得更低:“老板,是来收货的吗?”

最近这几天,磨盘村来了很多人收货,所以这事儿在这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我打量着面前的少年,问道:“你有货?”

“有咧!”

少年左顾右盼,很谨慎的样子,确定周围没人,这才招招手,把我叫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后面。

少年松开手,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原来他刚才捂着外衣,是捂着怀里的宝贝。

我定睛一看,少年的手里拿着一只白玉瓷碗。

阳光从枝丫的缝隙落下来,瓷碗表面泛起雪白的光晕,岔眼一看,这是一件好东西。

但是,就是因为它的光晕太通透了,反而引起了我的怀疑。

“给我看看呢!”我伸出手。

少年把瓷碗递到我手里,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老板,注意点啊,这可是战国时期的白玉碗,千万别摔坏了!”

战国时期的白玉碗?!

好家伙,你小子还真是吹牛不打草稿呢!

我接过玉碗,仔细打量了一番,又举到阳光下照了照,心中已然明了,这只所谓的战国白玉碗,不过是一件赝品。

真品玉碗,材质一般是和田玉或汉白玉,呈现温润的油脂光泽,质地细腻,汉白玉表面常有类似“汗渍”的浅色自然纹路。

而假的玉碗多为树脂、普通石料,或玉粉合成,光泽不自然,显得很呆板,比如玻璃状反光,有的则暗淡如泥。

除了光泽以外,其次就是雕刻工艺。

古代玉碗为手工雕刻,纹饰深浅过渡自然,线条流畅,图案立体生动。

而现代仿品多为机器雕刻,痕迹规整统一,边缘锋利,细节模糊或浮雕浅薄,部分仿品可见波浪状模具痕迹或气泡。

我刚才举着玉碗在阳光下照了照,明显看见玉碗底部有气泡。

我瞅了一眼面前的少年,穿着普普通通,长相也很老实,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往往就是这种“老实人”,最容易迷惑人。

最近磨盘村的生意太好了,一部分人瞅准商机,动起了歪心思,他们趁着这股风,在磨盘村兜售假货,欺骗一些不太懂行的老板,或者一些收藏爱好者,从中谋取巨额利润。

这小子估计看我年纪轻轻,认为我资质浅薄,容易上当受骗。

我并没有直接揭穿他,而是笑眯眯地问他:“多少钱?”

少年想了想,悄声说:“实不相瞒,昨天刚走了这样一只碗,卖了十万!这样,我急着用钱,姐姐生了病,弟弟要读书,你给我五万就行!”

少年说着话,伸出右手比划了一下。

生病的姐姐,读书的弟弟,这种烂大街的话术差点让我笑了出来。

我强忍着笑意说:“高了!”

少年皱眉道:“那你说多少?”

“这么多!”我也伸出五根手指晃了晃。

“五千?”

“不,顶多五十!”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