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955章 润物细无声

三日后的清晨,京中飘着细密冷雨,

打在牙行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水花。

裕兴牙行门口,挤满了撑着油纸伞的人,人人脸上都带着愁容。

昨日还停在一两六的地价,一夜之间又跌了两钱,如今只剩一两四。

“这日子没法过了!”

身穿粗布短衫的老王头攥着地契,指节泛白,声音带着哭腔,

“我这三亩水田,前儿还能换五两银子,现在连四两都卖不上!

再跌下去,真要白送了!”

旁边一个穿绸缎的商贾也叹了口气,手里的算盘拨得噼啪响:

“可不是嘛!我上月收的十亩地,

现在抛出去都得亏一半,

这哪是做生意,这是往火坑里扔钱!”

牙行里,掌柜的趴在柜台上,

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待售字样,愁得直叹气。

伙计匆匆跑进来,雨水打湿了半边衣裳:

“掌柜的,城西的泰和牙行那边,

地价也跌到一两四了,有不少人说不卖了,宁可自己种粮。”

掌柜地揉了揉眉心:

“不卖?那就等着继续跌吧

十两银子一亩的地最后跌到一两、一钱,想卖都卖不出去啊。”

就在京中一片哀嚎时,巳时刚过,

城东的同福牙行突然闯进一群汉子,身后跟着马车,进门就喊:

“掌柜的,待售所有的地,我们都要!

不管多少亩,一两四,现银结账!”

掌柜的以为听错了,抬头一看,

只见门外停着三辆马车,车帘掀开,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晃得人眼晕:

“你们.你们要多少?”

领头汉子拍了拍桌子:

“有多少要多少!赶紧拿地契来,我们赶时间,还要去下一家牙行。”

周围的百姓和商贾都看呆了,有人小声议论:

“这又是哪来的财主?”

有人反应快,赶紧掏出地契:

“我这有五亩地,一两四,现在就卖!”

不到一个时辰,城东五家牙行的地全被扫空。

紧接着,城西牙行也来了同样的队伍,

手里的银子像流水一样花出去。

等到天黑,侯显拿着账目去见陆云逸时,声音还带着几分激动:

“大人,今日一共收了两万两千亩地,花了四万两银子!

城东城西的牙行,现在连一张地契都没有了!”

陆云逸正在看京畿地图,只是点了点头,手指在城东城西的位置画了个圈:

“知道了,让兄弟们歇着,明日去城外县城看看。”

侯显愣了愣:“县城?大人,那些地方怕是卖的人不多啊。

现在城中这些卖地的人都是小有家资,不用担心挨饿,

而县城.大多是穷苦百姓,

那几亩地是他们立身之本,不太会卖。”

陆云逸抬头看他:

“无妨,有多少买多少,按市价收,越快越好。”

侯显应下,退了出去,心里也有些犯嘀咕,

大人这是要把京畿的地都收了吗?

第二日一早,昨日听到消息的百姓和商贾都等着地价上涨,

一股脑地将地卖出去止损。

可等来的却是更坏的消息,

城东城西的地价不仅没涨,反而跌到了一两三。

“怎么回事?昨天不是有人收地吗?怎么还跌?”

老王头站在牙行门口,急得直跺脚。

穿绸缎的商贾也皱着眉:

“莫不是那些财主后悔了,又要抛地?”

这时,牙行的伙计给了他们答案:

“上一次那些人来得快去得快,

客人们都想着把地抓紧卖了,不奢求涨,维持现状就行,

结果就是

卖得人多,没人买,价格又下来了.”

此话一出,众人又翘首以盼,

等着那些大户,心里琢磨着怎么还不来!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

午后,城外各县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有人在县城的牙行里大量收地,一两三的价格,

一口气收了六千亩,花了近万两银子。

“县城的地都收?”

裕兴牙行的掌柜看着传来的消息,喃喃自语,

“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

收了城里收城外,难不成想把整个京畿的地都包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京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事!

到了第三日,京中的地价终于开始反弹,

从一两三涨到一两六,又涨到一两八,最后突破了二两。

“涨了!终于涨了!”

老王头拿着地契,脸上露出了多日来第一个笑容,

“我就说嘛,这么多财主收地,地价肯定能涨!”

不少商贾也动了心思,纷纷拿出银子抄底,生怕地价变回原来的十两。

牙行里又热闹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地价没跌的时候。

可热闹只持续了一天,接下来的五日,京中又恢复了死寂,

收地的大户不见了,地价停在二两,不上不下。

一开始,百姓和商贾还抱着期待,

天天去牙行打听消息,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始终没动静,不安又开始蔓延,地价应声下跌!

“坏了坏了,我二两五买的啊,现在怎么一两八了.”

有商贾欲哭无泪,手里的地契攥得紧紧的。

而那些没有卖地的百姓也暗暗拍着大腿,后悔不已:

“就应该在二两多的时候卖!”

恐慌的情绪又开始弥漫。

第五日傍晚,就在所有人快要绝望的时候,

牙行里突然又出现了一些大户,

还是精壮汉子,还是装满银子的马车。

只不过这次,他们不再只盯着城东城西,

而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动手,

只要牙行里有地契,不管是一亩还是十亩,通通收下,价格直接开到二两五!

“我的天!又收地了!”

裕兴牙行的掌柜惊呼一声,赶紧拿出压在柜底的地契,

“我这还有二十亩地,二两五,买不买?”

领头的汉子点头:

“买!写契!”

周围的人都疯了,有人挤着递地契,

“等等我,我这还有地”,

牙行里乱成一团,连外面的冷雨都没人在意了。

等到天黑,京中所有牙行的地又被扫空,

这一次,地价直接飞到了三两,恢复到了原先的三成。

“涨了!涨到三两了!”

老王头拿着刚到手的银子,手都在抖,

“我就说能涨!没白等!”

商贾们也松了口气,有人笑着说:

“看来这些财主是真的打算买地,以后地价说不定还能涨!

不说恢复如初,一半也行啊。”

京中信心一下子恢复了不少,

街上的议论声也从抱怨变成了期待。

一些抄底的商贾更是兴奋不已,觉得捡了大便宜,

他们可是抄底啊,抄底!

此时,赵府!

赵勉坐在主位上,下面站着几个身穿锦袍的江南丝绸商人,个个脸色凝重。

“大人,地价涨到三两,再涨下去,我们之前收的地就没优势了!”

一个瘦高个商人急声道,

“那些人不知来头,要是一直收下去,地价疯涨,

咱们费了这么多钱和工夫把地价砸下去,

那些地,咱们可都是实打实的卖了!

要是那些百姓不将手里的地丢出来,咱们就亏死了!”

赵勉手指在桌案上敲着,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慌什么!不过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商贾罢了!”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狠戾:

“明日起,继续压价,能卖多少卖多少!

一两五也好,一两三也罢,总之,不能让地价再涨上去!”

瘦高个商人愣了:“大人,这么抛出去,我们会亏很多!”

赵勉冷笑一声:

“亏?现在不亏,等那些人把地价买到五两,我们亏得更多!

把地价压下去,让他们知道,京中谁说了算!

只有百姓害怕,你们才有机会去买那一两银子的地!”

几人互相看了看,虽然不情愿,

但也知道赵勉说的是实话,纷纷躬身应道:

“是,大人,我们明日就抛!”

其中一名老者站起身来,

他名为严翰,六十多岁,在江南从事丝绸生意百年,家中世世代代都做这行,

“大人,这些人在城中肆意妄为,衙门可不能由着他们胡来啊。”

赵勉脸色阴沉了几分,沉声道:

“本官现在冲在前面,你们怕什么?

人已经在查了,都是一些北方商贾,

他们来与应天商行合作,正好赶上地价便宜,这才不要命地买。

但你们放心,他们的银子有限,

应天商行那边,本官也会去施压!”

严翰面露恍然:

“原来如此,有迹可循那就好办了,还望大人快快制止。

否则我等先前投进去的钱损失惨重啊。

十两银子买,一两银子卖,

若是被旁人捡了便宜,那就太荒谬了。”

“放心吧,此等不正之风,很快就会消弭!”

严翰点了点头:“那大人,我等先告辞了。”

等到他们走后,赵勉看向走进来的管家,问道:

“市易司最近有动作吗?”

管家沉声道:

“回禀大人,没有动作,市易司后堂的钱财分文未动,陆云逸也整日深居简出。”

“知道了。”

赵勉面露思索,眼中闪过狠辣,

“备马,去刘思礼府上。”

“是。”

第二日一早,京中的百姓和商贾刚打开门,

就被牙行里的景象吓住了,

无数身穿锦袍的人涌进牙行,手里拿着厚厚的地契,

大声喊着“一两五卖地”“一两三卖地”“一两也卖”,

价格一降再降,像不要钱一样。

“怎么回事?怎么突然这么多人卖地?”

老王头刚走到裕兴牙行门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旁的商贾也慌了,手里的地契瞬间变得烫手:

“完了!又被骗了!!”

牙行里顿时乱成一团,地价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下跌,

从三两跌到二两五,再跌到二两,

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了一两五。

“我的银子!我的地!”

一个刚抄底的小商贾瘫坐在地上,

手里的地契飘落在雨水中,被浸湿的字迹模糊不清。

老王头也傻了,手里的银子攥得紧紧的,

心里庆幸自己昨天把地卖了,不然现在也得亏得底朝天。

京中的氛围又从期待变回了绝望,冷雨还在下,

打在人身上,凉的刺骨。

冷雨淅淅沥沥下到傍晚,

中军都督府的书房里,烛火被穿堂风晃得微微发颤。

徐辉祖站在窗前,手里捏着张刚送来的文书。

“大哥,军报都整理完了。”

门帘被轻轻掀开,徐增寿走进来,

身上还沾着雨丝,刚进门就打了个轻颤。

他见徐辉祖盯着文书出神,便放轻脚步,凑过去瞥了眼,

纸上密密麻麻写着今日各个牙行发生的事,

末尾还画了个朱红的“急”字。

徐辉祖转过身,将文书递给他,声音沉得像浸了雨的铁:

“看看,赵勉那边动手了。”

徐增寿接过文书,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这些人疯了?已经到三两了,现在直接往一两抛?他们有多少钱这么嚯嚯?”

“不是疯,是怕了。”

徐辉祖走到桌前,端起冷透的茶抿了口,眼底闪过一丝锐光,

“陆云逸前几日断断续续收地,

看似没章法,实则是在磨他们的性子。

现在这些商贾沉不住气,急着抛地压价,倒省了不少工夫。”

他顿了顿,看向徐增寿,语气变得郑重:

“你现在就去市易司,把这消息告诉陆云逸,就说,他等的人动了。”

徐增寿愣了愣,随即挺直脊背:

“大哥放心,我这就去!”

说着便转身要走,刚到门口又被徐辉祖叫住。

徐增寿来到市易司衙门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门口禁军见是徐增寿,立刻放行。

侯显正站在门内的廊下等着,手里撑着柄油纸伞,见他来便快步迎上去:

“徐公子,陆大人在正堂等着呢。”

“陆大人知道我要来?”徐增寿有些诧异。

侯显笑了笑,引着他往里走:

“大人下午看文书时就说,中军都督府那边,今夜该有消息了。

您跟我来,这雨大,小心脚下的青石板滑。”

两人一路走到正堂。

刚掀开门帘,就见陆云逸坐在梨花木桌后,

手里摊着一幅京畿地图,红蓝两色的标记密密麻麻:

“允恭来了?快坐。”

陆云逸抬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又对侯显道,

“给他倒杯热姜茶,驱驱寒。”

徐增寿嘿嘿一笑,毫不见外地上前,掏出怀中文书:

“大人,大哥让我来报信,说是那些人动了。”

陆云逸拿起文书,逐字逐句看过去,轻笑一声,将文书放在地图旁:

“终于忍不住了。”

徐增寿看着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里的不安也消了大半:

“那陆大人打算怎么办?明日就动手收地?”

“不仅要收,还要敞开了收,有人上赶子送钱,怎么能不要。”

陆云逸抬眼,语气斩钉截铁,

“你回去告诉魏国公,明日起市易司会动用存银,有多少收多少,一直将价格买到五两!”

这话一出,连侯显都愣了,他站在一旁,忍不住插话:

“大人,用后堂的现银?若是被发现”

“就是让他们发现。”

陆云逸打断他,眼神笃定,

“明日要浩浩荡荡,让所有人都知道,市易司要收地了!

今夜就将银子送到牙行门口,大大方方的,别遮掩。”

侯显心里一震,连忙躬身应道:

“是!下官这就去办,保证明日天亮前,银子都运到各牙行!”

侯显应着,脚步匆匆地退了出去。

徐增寿看着侯显的背影,又看向陆云逸,忍不住问:

“大人,这下子可是花钱如流水啊。”

“哎~相比于地,钱才不值钱,放心吧,这次一定赚得盆满钵满。”

陆云逸拿起茶杯,抿了口热茶,嘴角勾出一抹浅笑,

“他们现在是惊弓之鸟,见我们敢接,只会更慌,

要么继续抛地压价,要么就不敢再动。

若是前者,我们就把地都收了,让他们亏个大的,

若是后者,京中地价自然稳住,目的也就达成一半了。”

他顿了顿,手指点了点地图:

“接下来,就是让他们血本无归了。”

徐增寿满脸茫然,不知大人要如何操作,不过他心里却很有信心。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