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倏忽两载。
李钰已经在清澜书院度过了两个寒暑,他一直在等顾清澜回来。
结果对方一直没出现,让李钰很无奈。
这两年时间,他将书院藏书楼那万卷典籍几乎囫囵吞枣般啃了个遍。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乃至杂学笔记,皆烙印于脑海。
虽不敢说融会贯通,但庞大的阅读量让他腹中诗书气升华。
自我感觉于文章之道的见识和理解,又攀上了一层新的台阶。
至于当年轰动一时的花魁之约,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当面提起。
李钰也没有再劝柳如烟。
从对方不断做新曲想要获得他的认可,李钰便知道对方是个犟拐拐。
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也懒得去费唇舌了。
这两年里,李钰并未因苦读而松懈了武艺的打磨。
陈家派人刺杀他的事,他一直不敢忘,习武强身,更是增添在这个世界活下去的资本。
或许是正值生长发育期,他长高了不少,虽仍显少年人的清瘦,但骨架舒展,已初具挺拔之姿。
最大的变化在于他的容貌与气质。
长期居于书院,避日少晒,之前因为下地干活而晒黑的皮肤已经逐渐变得白皙。
加之终日与书卷为伴,周身自然而然有着一股沉静的书卷气。
穿上一身干净的月白儒衫,唇红齿白,一双眸子因博览群书而显得愈发深邃明亮。
顾盼之间,已隐隐有了一种清雅脱俗、温润如玉的君子风范。
和两年前刚到清澜书院时相比,他的变化可以说极大。
同样变化的还有林澈,他身高与李钰相差无几,不过相貌不如李钰清秀。
两人一起出去,很多人都会认为李钰是少爷,而林澈是书童。
这一日,李钰正在房间内写笑傲江湖。
几个月前,方清来信,连载的五部武侠话本已经快完了,问李钰有没有新的话本。
李钰便开始写笑傲江湖。
现在他已经不用去藏书楼了,因此也多出了不少时间。
除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五篇文章外,其余时间都写话本。
“阿钰,山长回来了。”
马致远兴冲冲跑了进来,李钰一听,急忙放下笔往外跑。
随后又想起了什么,转身回来提起一个竹筐出去。
精舍内。
李钰见到了顾清澜,和离开时相比,顾清澜又胖回来了,胡子也长了出来。
显然在外面的这段时间,日子过得很舒坦。
见到李钰进来,顾清澜笑了起来。
“李钰啊,你来得正好,我还正想让人去找你呢。”
“陈家的事,老夫已经帮……”
顾清澜话还没说完,眼睛落在了李钰手上提着的竹筐上,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声音有些发颤“你……你竹筐内装的什么?”
“文章啊。”
李钰恭敬开口。
“山长离开这段时日,学生不敢懈怠,依旧每日五篇文章,就盼着山长回来能给予学生指点。”
顾清澜只感觉眼前有些发黑。
他这次出去了快一年时间,虽然是给李钰打抱不平去了。
但日子过得也很潇洒,不用再给李钰改文章,吃饭睡觉都香了不少。
原本以为自己不在,李钰应该不会写文章了,就算写也不会像之前那么多。
没有想到这一回来就给自己惊吓!
我不在,你还每天写五篇。
李钰,你是魔鬼吗?
看着那一筐快要冒尖的文章,顾清澜感觉头皮有些发痒。
你这是真的刻苦啊!
“咳,李钰,你来清澜书院有两年了吧。”
李钰点了点头。
“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一定想家了吧,后年你就要参加乡试了。”
“不如早点回家做准备。”
李钰道:“学生也正有此打算,只是这些文章……”
顾清澜急忙道:“你就放在这里吧,有时间,我会批改然后找人送到顺庆府学。”
李钰大喜“那多谢山长了。”
顾清澜挥了挥手“既然要回家了,那就去和你的师兄们好好告个别吧。”
李钰将竹筐放下,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顾清澜看着那一竹筐文章眼皮直跳,自己好不容易长出了胡子,又恢复到了原本胖乎乎的样子。
要是改这些文章,肯定又会像之前那样。
想到被书吏误会他纵欲过度,顾清澜便打了个寒颤。
还是快点将李钰送走,至于这些文章,用空就看看,至于何时有空,那就是自己说了算。
不过顾清澜也想看看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李钰的文章有没有进步。
起身去竹筐内拿起一篇文章,看了后发现要改的地方极少。
这让顾清澜很满意,确实是可塑之才。
进步很大。
既然改的地方很少,约等于不用改,既然不用改,那这些文章老夫也就不用看了。
嘿嘿,我真是个机灵鬼。
到时候将文章发下去,让士子们看看,好好学学李钰是如何写的文章。
……
“李兄,你要回去了?”
斋舍内,苏墨白等人听到李钰的话不由吃了一惊。
他们早已和李钰相处融洽,甚至都忘了李钰是外地来求学的。
现在李钰一说,才想起对方是蜀中士子。
不由扼腕叹息,为何李钰不是苏州士子,这样大家就可以一直在一起讨论学问。
这两年时间,士子们从李钰这里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最大的收获就是卷。
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李钰一来,让书院内的学子都绷紧了弦,仿佛不看书就有大罪过一样。
两年时间,大家的水平都提升不少,确实要感谢李钰。
而且李钰的一些观点也会让他们耳目一新。
说实话,李钰当他们的教谕都足够了,现在听到李钰要走,都很不舍。
李钰笑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这两年,感谢各位对我们三人的照顾,李钰受益匪浅。”
说完对着众人郑重一揖。
众人见他去意已决,知再难挽留,纷纷叹息。
谢灵均道:“李兄明日方走,今日我等必得尽一番心意!”
“诸位,我们这就去城里,将苏州最好的糕团、丝绸、洞庭碧螺春都搜罗来,让师弟带回蜀中去!”
此言立刻得到响应,士子们呼朋引伴,顷刻间便走了个干净,忙着去为李钰准备饯别之礼。
苏墨白也起身要去准备,却被李钰拉住。
却见李钰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个厚厚的、以青绫细细封好的信封,递与苏墨白。
“苏师兄,劳烦你……将此物转交给如烟姑娘。”
苏墨白微微一愣,随即道:“你为何不自己去?”
“你就说你帮不帮吧。”李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苏墨白自然要帮,在他看来柳如烟那等绝色,也只有李钰的才学才能与之般配。
只是可惜李钰年纪小,如果和他一般大,恐怕两人早就有一段佳话。
“她虽是自愿,但我终究心有亏欠。”
李钰轻声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这个年纪少有的怅然。
“此去经年,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这些词稿……算是我一点微末的心意,还请师兄务必亲手交到她手中。”
苏墨白郑重点头:“李师弟放心,我必亲自送到。”
是夜,苏墨白便趁着夜色去了柳如烟的小院,告知她李钰明日就走,然后将东西交给了她。
柳如烟回到房中,解开青绫,里面是厚厚一沓纸笺。
上面是李钰已然可以称之为大家的字迹。
她一首首读下去,这全是李钰抄的唐诗宋词。
每一首都精妙绝伦,意境高远,灵气四溢,任何一首流传出去都足以名动文坛,引来无数追捧。
有着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柳如烟紧紧攥着词稿,又哭又笑。
心中那份原本或许还带有一丝不确定的等待,此刻变得如同磐石般坚定无悔。
……
次日清晨,苏州码头已是人头攒动。
清澜书院的士子们几乎全员到齐,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堆满了船舷。
李钰,林澈,马致远一一与众人告别,气氛颇为感伤。
铁牛倒无这种感觉,他按照李钰的要求去找红薯和土豆,还真被他找到了。
不过只找到土豆。
此刻看着满船的土特产,他有些愁眉苦脸,这么多怎么拿啊。
在码头远处的一座精致画舫窗边,柳如烟一袭素衣,戴着帷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直到李钰的船帆渐渐远去,化作天水之间一个小小的白点,她依旧伫立在窗前,良久未曾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