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年代,从摆摊开始赚到10亿 第950章 优化

沈琰没直接回答,只是重新抽了张纸,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

线条、参数、线圈结构,没一会儿,一张比刚才更复杂的图纸就铺在了众人面前。

“这张是在幼雪刚才设计的基础上衍生的,结构更精密,但前期投入产出会慢一些。”

他指着图纸上的多极感应环,语气平静却带着对技术的精准把控,

“目前我能算出来的极限是:一厘米距离传输率 99%,十厘米能稳在 50%。后续的优化,就得靠你带团队推进了,我和幼雪有空也会参与,这么有前景的技术,我可不想错过。”

云明辉凑过去,手指顺着线圈的纹路扫过,越看眼睛越亮:

“一厘米 99%、十厘米 50%,这已经够用了,就拿咱们的超算来说,内部线路布局一直是难题,用这个技术,能省多少空间和故障率。”

“能用是能用,但应用范围还是太窄。”

沈琰说着,拿起手机对着图纸拍了张照,语气带着点期待,“小龙,把这张图纸优化一下,看看能提多少效率。”

“收到,正在进行多维度参数优化。”

沈小龙的声音从音箱里传出,不过十几秒,又传来回复,“优化完成,需要显示在哪里?”

“放我电脑上就行。”

云明辉立刻点开屏幕。

下一秒。

优化后的图纸跳了出来。

原本的线圈结构旁,多了几处倾斜的磁感线标注,参数表上的数值更是大变样。

云明辉盯着屏幕,眼睛瞪得溜圆,语气都带着点激动:

“小龙,你这也太神了,把刚才的效率直接提了十倍不止,半米距离能稳在 50%,连一米都有 1%的传输率,这已经能覆盖不少场景了!”

“谢谢明辉哥夸奖,只是基础算法迭代而已。”

沈小龙的声音带着点恰到好处的俏皮。

“小龙这优化确实超出预期了。”

沈琰看着屏幕,嘴角也露出点笑意,

“半米 50%的效率,已经能用在不少地方了,要是家庭用户不介意能耗,连插线板都能省了。”

“可不是嘛。”云明辉笑着打趣,

“大不了原本用一度电,现在用两度,换个方便,值了!”

沈琰点点头,思路也跟着清晰起来:

“明辉哥,你让人先按这个优化图做一批元器件,然后把非凡书院里的长椅改造一下,装个太阳能板,

再集成无线输电模块,学生坐下来就能给手机充电,过段时间做个问卷调查,说不定能收集到不少改进建议。”

云明辉刚想应下,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额头:

“忘了个关键问题,现在咱们的手机里,根本没有无线输电接收模块啊,得等下一批定制手机才行。”

“嗨,把这茬忘了。”

沈琰无奈地笑了笑。

前世无线充电早成了手机标配,可现在大家用的还是 2G手机,

连触屏都没普及。

哪来的接收模块?

“那也不急,慢慢推进就行。”

他摆摆手,语气倒没什么失落,

“等接收模块能装到手机上了,再改造也不迟。”

“行,我这就安排人做元器件,同步推进模块研发,争取早点让这技术落地!”

云明辉干劲十足,拿起手机就开始打电话。

对他来说。

只要技术有方向,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从电子事业部出来时,沈琰特意多拿了些元器件。

回家给床头柜做几个无线输电发射器,再给家里人的手机都加装接收模块。

这样往后躺在床上玩手机,再也不用被充电线缠手,也少了电线老化的安全隐患。

至于半米距离 50%的传输效率,

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几部手机充电,能多耗多少电?

回到家,

沈琰直接扎进工作室,苏幼雪也跟着凑过来搭手。

发射器的设计图是沈小龙帮忙画的,做成了不到十厘米的小熊猫摆件模样,圆滚滚的耳朵、短短的四肢,看着就讨喜。

两人分工合作,沈琰负责焊接线圈,苏幼雪帮忙调试电容,一个下午就组装好了两个。

晚上吃饭时。

沈琰和苏幼雪手里各捏着个小熊猫摆件,刚摆上桌就被沈沁梅注意到了。

“你们俩在工作室忙了一下午,就捣鼓出这么个小玩意?”

她伸手捏了捏熊猫的耳朵,眼里满是好奇,

“倒是挺可爱,不过肯定不止是摆件吧?”

沈沁梅太了解自家这个弟弟了了。

家里的扫地机器人,自动洗碗机,哪一个不是沈琰捣鼓出来的实用物件?

之前沈军还想让沈琰也给自家做个扫地机器人,

可他住的地方不在工业特区,沈小龙连不上网络,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沈军现在天天盼着上面能快点通过沈小龙的安全审核,好让智能设备也能进自家门。

“这是无线输电发射器。”

沈琰笑着解释,“我和幼雪这几天再做几个,给你们每个床头柜都放一个,以后手机充电不用插线,不过得先给手机加装个接收模块。”

“哦,难怪下午云明辉特意叫你们去厂里,原来是说这个事。”沈沁梅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又追问,

“这技术要是成熟了,是不是以后连电线都不用拉了?”

“理论上是这样。”

沈琰点点头,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

“您想想,要是不用电缆,咱们每年能省多少铜和铝?这两种矿产咱们看着多,

其实人均储量一点都不丰富,每年都得花大价钱进口,省下来的钱,不管是投到民生还是科技研发,都比浪费在电缆上强。”

“那以后咱们厂生产的电器,是不是都会装这个接收模块?”

沈沁梅最关心的还是实际消费,

“会不会因为加了这个,电器涨价啊?”

“肯定会装,但绝对不会涨价。”

沈琰知道二姐的顾虑,笑着摆手,

“这模块技术成熟后成本很低,分摊到每台电器上也就几块钱。像是那种趁机抬价、为富不仁的人吗?”

“不是就好。”沈沁梅松了口气,夹了一筷子菜放到他碗里,“只要普通人家能消费得起,这技术就是真的好技术。”

**

“刘总,过几天咱们非凡书院的军训就要到最后的检阅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沈琰笑着邀约,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

“我们这军训可是按新兵标准来的,每年花在一个学生身上的费用就有三千多呢。”

“这开销可真不少。”

刘总听完有些吃惊。

他清楚大多学校的军训,顶多是站军姿、踢正步,好点的会练套军体拳,能摸到枪的都少之又少。

非凡书院肯花这么多钱,显然不只是简单的军训,

打靶肯定有,说不定还有更硬核的项目。

“确实不少。”

沈琰点头,想起去年的事又补充道,

“去年我没算过具体开销,直接批了两个亿用于军训,结果所有项目走完,也就花了两三千万,剩下的都统筹到其他教学经费里了。”

“今年有经验了,预算比去年多一点,但效果肯定更好。我敢保证,就算让这批学生跟刚出新兵营的士兵比试,也绝对不落下风。”

他顿了顿,又提了句细节,

“因为训练强度大,食堂在军训期间提供的都是药膳,既能补回学生的消耗,不会留下后遗症,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这么高强度的训练,你们没少挨家长骂吧?”刘总笑着问道。

“哪能不挨骂呢。”

沈琰无奈地笑了笑,“不少家长说,是送孩子来读书的,不是来当兵吃苦的。

后来我让学校回应,要是觉得自家孩子吃不了这份苦,随时可以退学,学费全额退还。”

“确实有个别学生退了学,但大部分孩子都坚持下来了,个个都是好样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轻松了些,

“也多亏去年的铺垫,今年那些怕吃苦的家长,基本不会让孩子报考非凡书院,所以骂声少了很多,也没人退学了。”

刘总皱着眉想了想,语气带着点感慨:

“这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觉得孩子吃不得一点苦,这些人的思想确实有点问题。”

“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无所谓。”

沈琰看得很开,

“只要大多数人没忘吃苦的本分,那一小波人影响不了大局。”

“那我倒要去见识见识你们军训的成果,咱们明天就去怎么样?”刘总来了兴致。

“当然行,随时都欢迎。”

沈琰应得爽快,

“进了校园有摆渡车,坐上车直接就能到训练场。”

第二天吃过早饭。

沈琰和苏幼雪陪着刘总来到非凡书院正门。

刘总抬头一看,忍不住咋舌:

“你这到底是学校大门,还是古代的城门啊,就连老城门,都没你这气派吧?”

眼前的大门足足有几十米高,横跨也近几十米,气势恢宏得不像校园建筑。

也就沈琰敢这么设计。

沈琰满脸得意:

“咋样,够有气势吧?这里不只是大门,还是学校安保部的总部,里面还整合了各种办公区。”

“气势是有了,但你就不觉得浪费吗?”刘总没好气地反问。

“哪儿浪费了?”

沈琰立刻解释,

“学生报到缴费、咨询入学事宜这些事,全在这儿办,省得大家进了校园迷路,不知道往哪儿跑,这样一站式服务,办事效率反而高多了。”

“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没浪费。”

刘总点点头,认可了这个设计,

“确实是个提升效率的好办法。”

刚要进门。

刘总瞥见大门旁的显示屏,上面跳动着一串数字,又好奇地问:“那上面的数字是啥意思?”

沈琰抬头看了眼,随口答道:

“这个啊,每进一个校外人员,数字就加一,到五千的时候就不让进了。

咱们非凡书院的校园环境好,一年四季都有人来逛,所以设了人数限制,每天最多接待五千个校外人员。”

他顿了顿,补充道:

“毕竟是学校,主要是学生上课的地方,还是少接待些游客,尽量不影响教学秩序。”

“没必要这样吧?”刘总有点不理解,

“一个学校而已,每天哪能有五千人来逛?大家又不是没事干,跑学校来干啥?”

“您进去就知道了。”

沈琰笑着说,“咱们书院的食堂是对外营业的,味道在附近很有名,好多人专门来学校食堂吃饭呢。”

刘总听完,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非凡书院简直是全国高校里的奇葩。

走的路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偏偏还特立独行得理直气壮。

最经典的是录取不看英语,全国独一份,

关键还能得到批准。

估计领导们也觉得,非凡书院就是非凡研究所和工业特区的技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

可看沈琰这架势,显然没把书院当技校办。

他分明是想把非凡书院建成一流高校的样子。

进了校门,刘总一眼就看到一条笔直的主干道,宽得有几十米,道路两旁种满了成排的古树。

“这些古树都多大树龄?你小子为了弄这些,肯定花了不少钱吧?”他忍不住问道。

“最低也得有五十年吧,说不定还有上百年的,具体我没细问。”沈琰说得无所谓,

“只要好看、有氛围就行,这条主干道上大概有不到三百棵,学校其他地方也有古树,好多比这边的树龄还大呢。”

沈琰是真心想让非凡书院在各方面都碾压其他学校,

所以从校园建设到教学安排,每一处都花足了心思。

好在付出总有回报。

非凡书院虽只成立三年多,却已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农作物育种、中药材种植领域接连出了成果,

其他学科也稳步推进。

“难怪你要限人数,这学校里的游客还真不少。”

刘总看着校园里推着婴儿车的家长、慢悠悠散步的老人,忍不住感慨,

“要是不限,每天来上万人都有可能。”

“现在这五千个名额,不到中午就满了。”

沈琰苦笑着摇头,“好多人一来就待一整天,学校里物价比外面低,商店、超市也齐全,根本不愁没地方吃饭购物。”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坚持,

“但这里终究是学校,大部分设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之前有人提议建个儿童游乐园,全被我否决了,咱们是办学的,不是开公园游乐园的,建那些东西,岂不是本末倒置?”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