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民 第二章 军令状

();

羊拉乡粮食事件,种子不发芽的事情,经过上级检测部门的诊断,确实如张敬民所说,就是因为长时间的冰冻,把种子冻坏了。

县委专门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对羊拉乡粮食事件作了通报,撤销了宁向红的农技站站长职务,并对宁向红作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保留公职。

宁向红不服,在县纪委哭,“老天要下雪,我总不能让它不下吧,这咋就是我的责任呢?我人都差点冻死了,我没有向组织上说过苦。”

邓军的火气上来了,“宁向红,你算是运气好了,没有追究你的刑事责任,已经是对你的宽大了,如果这事移交给司法机关,你这辈子,就完了。”

宁向红气急之下,赌气地抓住邓军的衣领,“现在查清,不是我的责任了吧,是老天的责任。现在改革开放了,路子多了,老子不干了,这公职不要也罢,我辞职。”

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县委书记朱恩铸威严地敲打着**台的桌子,“群众利益无小事。羊拉乡粮食事件就是一个教训。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群众的利益,这种子发不出芽来,群众吃什么。希望同志们认真吸取这次教训。”

“改革开放,改什么?要改的就是我们的思想,开放什么?就是要开放我们的观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想干的,或者,干不好的,可以像宁向红那样辞职。世界只有一个香格里拉,作为党员干部,有责任带领广大群众,做出一番事业来。”

县委书记朱恩铸是一张国字脸,讲话的时候,总有一句口头禅,“这个,这个,……那个那个。…”

朱恩铸敲打着桌子,“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今天这个大会,还有一个议题,就是青年干部的晋升和培养问题。组织部正在拟定方案。谁敢去羊拉乡解决群众急迫的粮食问题,就可以作为组织上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

“改革开放了,我们县的各项建设,需要大批有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谁敢立下军令状?”

会场安静得如空旷的山谷,没有人表态。

“好。我们尊重每一个年轻人的选择。想好的,自己到组织部报名。”

1983年,张敬民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南方农学院大学生毕业了。

张敬民回到香格里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雅尼,雅尼是张敬民的同学,高考落榜后就没有再考,跟着她的父亲做皮货药材生意。

雅尼是县城里的第一美女,不,在张敬民的眼里,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张敬民分工的时候,本来是可以留校的,可他就是为了雅尼,放弃了留在省城的机会。

雅尼被人们说成是‘冰山上的雪莲’。

在电影院门口,见面的第一句话,雅尼告诉张敬民,“敬民哥哥,我要嫁到四川去了。”

张敬民急了,“那,我呢?”

雅尼流着泪,“我没有办法。阿妈长年病着,下不了床。弟妹要上学,家里没有办法,只得走这条路。”

张敬民急着解释,“我,我现在工作了啊,我每个月的工资可以全部拿出来给你。”

“不行。敬民哥哥,你家的情况,我是知道的。叔叔也病得下不了床。你上学都是靠奖学金和打工才走过来的。现在你回来了,就是你们家的顶梁柱。你帮了我,你那边咋办?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可我心里一直都装着你,我的心永远属于你。”

雅尼哭着,整个身体都在颤抖。张敬民的心,如天空中掉下的玻璃,也碎了。

“难道就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吗?雅尼,我可以不要工作,跟你一起做生意,反正现在开放了,为什么一定要工作呢。只要和你在一起,做什么,我都无所谓。”

“不行。你是我们这里考上大学的第一个大学生,在我的心里,你就像那雪山上的苍鹰,是我的骄傲,我不能因为我而毁了你的前程。”

“可是,雅尼,你难道不知道,在我的心里,你就是我的前程。”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忘掉我吧。”

“你能做到吗?”

“不能,又能怎样?”雅尼哭得更厉害了,扑在张敬民的身上,“天下的女子,多得像天上的云朵,再见了,哥哥,或者永远不见。”

雅尼把泪水留在张敬民的身上,哭着,转身小跑着离开了。

看着雅尼离开,张敬民的心坍塌了,像遇到了雪崩。

没想到回来的第一次见面,却是分手。

傍晚,张敬民到了爱民路下排街毛货巷的雅尼家。只有雅尼和病床上的母亲在家,雅尼把张敬民引到了木楼上,一下扑到了张敬民的怀里,轻声在他耳边急促地说道,“敬民哥哥,我明天就要离开了,你,……你要了我吧?”

“不行。如果我不能娶你,这是对你的伤害。”

“敬民哥哥,你不要我,才是对我最大的伤害。或许,我们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见面了,你就不能给我留一点念想?”

雅尼不敢哭出声,身体不住地颤抖,“那,你还是快离开吧,否则,我控制不了自己,我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赶紧走。”

张敬民几乎是逃跑似的出了雅尼家的庭院,雅尼追了出来,流着泪,看着张敬民的背影,小声地说道,“胆小鬼,……”

张敬民悄悄到了组织部,找到干部科科长楚天洪,“我愿意去羊拉乡。”

楚天洪抬起面前的杯子,白瓷杯子上有一行红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楚天洪喝了一口茶,“你可要想好,那是我们县最艰苦的地方,下面的干部想方设法的都想调回来,就是调到其它乡镇都愿意,就是不愿在羊拉乡。开弓没有回头箭,以后不要怪我没有提醒过你。说不定,一辈子就在那里工作了,我们的大学生。”

张敬民似乎有了一些犹豫,可想着离四川很近的羊拉乡,还是下定了决心。

楚天洪进一步提醒,“军令状不是开玩笑,你要解决不了羊拉乡的粮食问题,就是考核不合格。这样说,你还敢去吗?”

“再艰苦,也得有人去,我愿意。”其实,张敬民的心里还有一个秘密,“即使干不成事业,至少离心爱的人近一些。”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