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三章 三尺书
王忠带着满身的震撼和敬佩,脚步匆匆地离去了。
周青川站在偏房的窗前,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外,神情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计划虽然已经定下,但他的心中并非全无波澜。
毕竟,他要面对的,是这个时代一座县城的最高统治者。
那位县令大人是宽宏大度,还是猜忌多疑,都将直接决定这个计划的成败。
一步行差踏错,引来的可能就不是赏识,而是灭顶之灾。
不过,担忧也只是一闪而过。
棋局已开,棋子已落,他能做的,就是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某种枯燥而规律的循环之中。
转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
对于清河学宫里的这群小少爷们来说,这一个月简直比一年还要漫长。
钱夫子的严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晨读,背不完书就要挨戒尺,写字稍有不端正也要挨戒尺,课堂上交头接耳更是要被罚抄书罚站。
昔日里一个个在家中呼风唤雨的小霸王,如今全都被磨得没了脾气,见了钱夫子就像老鼠见了猫。
就连王辩,也被收拾得服服帖帖,虽然私下里依旧抱怨连天,但在学堂上却再也不敢有丝毫的造次。
而就在这群孩子被功课和戒尺折磨得叫苦不迭的时候,周青川的秘密计划,也终于等来了新的回音。
这天下午散学后,王忠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院门口。
和上一次的行色匆匆不同,这次的他,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掩饰的轻松和喜悦。
他甚至有闲心从怀里掏出一包用油纸裹着的桂花糕,分给院子里那群刚从学堂里放出来的垂头丧气的小少爷们。
“王管家,您又来啦!”
王辩接过桂花糕,有气无力地打了个招呼,连日来的高压学习,让他连吃零食的兴致都减退了不少。
王忠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目光却已经越过他,看向了他身后的周青川。
两人再次来到那间待客的偏房。
王忠一关上门,就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
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周小先生,成了,县尊大人回信了!”
周青川接过信,入手只觉得信纸质地精良,触感温润,绝非凡品。
他起初确实有些担心,自己那套隐士高人的说辞,会不会显得太过拿乔,反而惹得县令不快。
王忠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连忙解释道:“小先生尽管放心,我这次特意跟文社的刘老板打听了。”
“刘老板说,咱们这位张县令,为人极其豁达开朗,平日里最是喜欢结交奇人异士,对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向来是礼遇有加。”
“您那套说辞,非但没有让他不高兴,反而让他觉得,这才是高人该有的风范!”
“刘老板还说,县令大人能与这本书的作者有些书信上的交流,就已经感到非常高兴了,丝毫没有因为不能见面而有半点不悦。”
周青川闻言,心中那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他点了点头,其实这一个月待在县城里,他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每日里跟着王辩上学放学,穿过县城的街道,他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石板路,是秩序井然的市集,是百姓脸上安居乐业的神情。
能将一座县城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这位张县令,想来也确实如传闻中所说,是个有能力有胸襟的干才。
他拆开信封,展开信纸。
一股淡雅的墨香扑面而来,信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笔走龙蛇,自有一股气度。
信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通篇都是些恭维客气的话,什么久仰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什么拜读先生大作,字字珠玑,令人茅塞顿开,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
周青川看着那句久仰先生大名,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
自己连个笔名都还没起,这位县令大人,仰的又是谁的名呢?
不过,既然对方已经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自己这边自然也要有所回应。
回信是必须要回的。
而要回信,就不能再是无名无姓了。
他略作思索,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让王忠取来笔墨纸砚,铺开一张新纸,提笔蘸墨。
他没有立刻下笔,而是静静地沉思了片刻。
片刻之后,他笔尖微动,在回信的落款处,写下了三个字。
三尺书。
三尺,既可指代三尺孩童,是他如今身份最真实的写照。
用这个名字,当做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笔名和身份,再合适不过了。
王忠在一旁看着,虽然不明白这三个字背后的深意,但只是看着,就觉得透着一股莫名的玄奥和高深。
周青川的回信内容同样写得十分客气,言语间滴水不漏,既维持了隐士高人的疏离感,又表达了对县令大人赏识的感谢,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写完后,他将信纸吹干,折好,重新装入信封,递还给王忠。
“王管家,还是按老规矩,将这封信交给文社的刘老板,由他转呈给县令大人。”周青川叮嘱道。
“明白!”
王忠郑重地将信揣进怀里,贴身放好。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王家在清河镇虽是首富,但在这县城里,他一个管家,还远没有资格直接与县令府邸的人打交道。
通过刘老板这个中间人,是最稳妥的方式。
王忠带着信,再次匆匆离去。
周青川并不知道,就在当天晚上,这封他刚刚写就的回信,就已经被送到了县令张承志的书房里。
这信虽然是今天才送到周青川手上,但实际上,早在十几天前,张县令就已经将信写好,交给了文社的刘老板。
只等着王忠每月一次进城送货时再行转交。
这漫长的等待,早已让这位县令大人有些望眼欲穿了。
此刻,张县令手捧着那封回信,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他将信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仿佛那上面写的不是字,而是什么稀世珍宝。
“三尺书,好名字,好气魄!”他抚着胡须,连声赞叹。
周青川那封按照规矩写客气而疏离的回信,落在他的眼中,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有句话说得好,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张县令这位头号书迷看来,这位三尺书先生的回信,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洒脱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
那看似平淡的字句,在他反复的品读之下,竟品出了一股子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韵味来。
他越看越是欢喜,只觉得能与这等高人神交,实乃平生一大快事。
“来人!”
张县令心情大好,高声喊道。
“将我书房里那套新得的湖笔徽墨备好,我要给三尺书先生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