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的冬雪初落,掩盖了皇城的琉璃瓦,却掩不住皇子府中涌动的暗流。三皇子苏瑾的府邸深处,一间密室烛火摇曳,三道身影围坐在案前,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 正是三皇子苏瑾、四皇子苏和与被贬后悄悄返京的五皇子苏棠。
案上摊着一张江南舆图,会稽山封禅大典的盛况速写图被压在角落,图中苏彻身披霞光、万民跪拜的场景,刺得三人眼睛生疼。苏瑾手指重重戳在舆图上的 “江南” 二字,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父皇竟封他为江南王,还赐了军政大权!照此下去,苏彻迟早会凭着江南的民心与财力,一步步蚕食我们的势力,最后连皇位都要被他夺走!”
苏瑾的母妃是温家嫡女温月娥,虽温祺已被打入天牢,但温家仍有不少世族子弟在朝中任职,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可自从苏彻在江南推行改革、举行封禅后,温家子弟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日渐减弱,连带着他这个三皇子,也成了官员们眼中 “失势的皇子”。
坐在一旁的四皇子苏和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关中门阀特有的沉稳:“苏瑾说得没错。苏彻在江南分田惠民,又开辟商路让士族获利,如今江南百姓只知有苏彻,不知有父皇;江南士族也唯他马首是瞻,连我们关中门阀在江南的商铺,都要仰仗他的庇护才能顺利经营。再让他留在江南,他迟早会建成一个‘国中之国’。”
苏和背靠关中门阀,手中掌控着西北部分军权与粮草供应,原本在皇子中势力最强。可苏彻在江南的崛起,不仅分流了朝廷对西北的关注,还通过江南商路抢占了关中门阀的部分利益,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六弟的威胁。
五皇子苏棠脸色难看,手指摩挲着案上的茶杯,声音带着几分不甘:“我在江南经营多年,本想借着盐利与士族支持,慢慢积累势力,却被苏彻捷足先登,不仅夺走了江南的赋税控制权,还让我成了百姓眼中‘勾结叛党的恶人’。若不是我偷偷返京,恐怕连性命都要丢在江南!”
他虽仍保有 “江南王” 的虚衔,却早已被苏彻彻底赶出江南核心权力圈,手中仅剩的几个旧部,也成了玄铁营的监视对象,连江南的赋税账本,都再也碰不到分毫。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满是对苏彻的忌惮与怨恨。密室的烛火跳动着,映照着他们眼中的阴鸷 —— 直到此刻,他们才真正意识到,苏彻早已不是那个 “只懂打仗的武将”,而是成了他们争夺皇位路上最大、最可怕的威胁。
“不能再让他留在江南了。” 苏和放下茶杯,眼神锐利,“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回长安,只要他离开了江南,没了民心与士族的庇护,我们就能慢慢削弱他的势力,最后夺走他的兵权。”
“让他回长安?” 苏瑾皱眉,“父皇刚赐了他江南军政大权,还允许他自主改革,怎么可能轻易让他回长安?”
苏棠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我们可以从‘兵权’入手。苏彻如今手握玄铁营兵权,又掌控江南水师,父皇心中本就有几分忌惮。我们可以联合朝中官员,以‘江南局势已稳,需调回玄铁营守卫京城’为由,向父皇上奏,请求让苏彻回长安述职,同时将玄铁营兵权暂时交由朝廷接管。”
“这个主意好!” 苏瑾眼前一亮,“我母妃可以联络温家旧部,让他们在朝堂上带头上奏;苏和你可以让关中门阀的官员附议,强调‘京城防务重要性’;我再去拉拢几位宗室亲王,让他们也向父皇施压。三股势力一起发力,父皇就算再信任苏彻,也不得不考虑朝堂的意见。”
苏和微微点头,补充道:“光有朝堂压力还不够。我们还要在江南散布谣言,说‘苏彻拥兵自重,意图谋反’,再让苏棠的旧部伪造几封‘苏彻与南梁残余势力往来的书信’,偷偷送到父皇面前。父皇本就对苏彻的威望心存疑虑,有了这些‘证据’,他定会更加担心苏彻留在江南的风险,从而下定决心调苏彻回长安。”
苏棠立刻应下:“伪造书信的事交给我!我在江南还有几个心腹,他们熟悉苏彻的笔迹,定能造出以假乱真的书信。只要能让苏彻回长安,我就算拼尽最后的力气,也值了!”
三人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狠厉 —— 为了扳倒苏彻,他们甘愿放下往日的恩怨,结成临时同盟。苏瑾起身,从暗格里取出一壶酒,倒了三杯,递给苏和与苏棠:“今日我们三人结盟,共除苏彻。若有谁中途背叛,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共除苏彻!” 苏和与苏棠举杯,三盏酒杯在空中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接下来的几日,长安朝堂上果然掀起了一场 “调回苏彻” 的风波。温家旧部率先上奏,以 “江南叛乱已平,玄铁营久驻江南恐生变故” 为由,请求皇帝调回苏彻,将玄铁营兵权交由兵部接管;关中门阀的官员紧随其后,强调 “京城乃天下根本,近日突厥异动,需玄铁营回防保卫京城”;宗室亲王们也纷纷附议,担忧 “苏彻在江南威望过盛,恐动摇皇室根基”。
皇帝看着满朝的奏折,心中果然生出疑虑。就在这时,太监总管又送来一封密信 —— 正是苏棠旧部伪造的 “苏彻与南梁残余势力往来的书信”,信中 “苏彻” 承诺 “若南梁助其夺取皇位,愿割江南三州作为回报”。
皇帝看着密信,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虽知道苏彻忠心耿耿,可 “拥兵自重”“勾结外敌” 的罪名太过严重,再加上满朝官员的施压,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苏彻留在江南的风险。
与此同时,江南也开始流传 “苏彻意图谋反” 的谣言。虽玄铁营很快查到谣言源头,将散播谣言的人抓了起来,却仍有部分百姓被谣言影响,心中生出一丝疑虑。
消息传到江南帅府,秦槐急匆匆地走进书房:“元帅,长安传来消息,三皇子、四皇子和五皇子联合朝中官员,请求陛下调您回长安,还伪造了您勾结南梁的书信!陛下恐怕…… 恐怕真的会下旨让您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