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启动

一周后的一个清晨,西尧村就被一阵轰鸣声惊醒了。

三辆大货车缓缓驶进村子,车上装载着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机械设备。村民们纷纷从家里跑出来,围观这从未见过的阵势。

"老郑,你们这是买了什么宝贝?"有村民好奇地问道。

郑昊站在货车旁边,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12台车床、8台铣床、4台磨床,还有各种辅助设备。咱们西尧重工的生产线!"

王师傅已经爬到第一辆货车上,掀开油布仔细查看:"成色不错!这台CA6140车床保养得很好,轴承箱都没有磨损。"

张国强从驾驶室里跳下来,风尘仆仆但精神很好:"郑哥,设备全部到齐,没有一台损坏。大连那边还派了两个师傅跟车来帮忙安装。"

"太好了!"郑昊握了握张国强的手,"辛苦你了,这一趟跑了三个地方。"

"应该的。"张国强擦了擦额头的汗,"对了,还有个好消息。省里的预付款批下来了,18万元,昨天已经到县农机公司的账上。"

18万!这可是及时雨。郑昊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建军二哥,你马上去县里把钱取回来。"郑昊对郑建军说道,"我们马上要用钱的地方很多。"

"好,我这就去。"郑建军二话不说,骑上自行车就往县城赶。

陈建华围着货车转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设备选得不错,都是实用型的。现在关键是安装位置和生产线布局。"

"陈总工,您看这样安排怎么样?"郑昊拿出一张草图,"我们把村委会后面那个大院子改造成车间,设备按照加工流程排列。"

陈建华仔细看了看草图:"基本思路对,但有几个地方需要调整。车床和铣床要分开布置,避免切削液互相污染。磨床要单独放在一个区域,减少震动影响。"

"您说得对。"郑昊虚心接受,"那就按您的意见重新布局。"

正说着,老王头匆匆赶来:"老郑,钢厂那边有消息了!"

"什么消息?"

"太钢的老李答应帮咱们申请15吨的月配额,价格按内部价算,比市场价便宜200元一吨。"

"太好了!条件呢?"

老王头有些不好意思:"他想让咱们给他侄子安排个工作。"

郑昊想了想:"如果他侄子有技术,我们可以考虑。但绝不能因为关系就降低标准。"

"明白,我会跟他说清楚的。"

这时,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刘师傅从外面跑回来:"老郑,县里来了个技术员,说是从沈阳机床厂派来的。"

"这么快?"郑昊很意外。昨天张国强才从沈阳打电话,今天人就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跟在刘师傅身后走进院子。他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安全帽,一看就是干技术的。

"你好,我是沈阳机床厂的李明,大家叫我李师傅就行。"来人主动伸出手。

"欢迎欢迎!"郑昊热情地握手,"您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安装设备。"

李师傅环视了一下院子:"设备不错,不过安装前需要做基础。这些车床都比较重,地基必须打牢。"

"地基?"郑昊有些意外,"原来的地面不行吗?"

"不行。"李师傅很专业地解释道,"机床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如果地基不稳,会影响加工精度。而且这些设备都有冷却系统,需要预埋水管和电缆。"

陈建华点点头:"李师傅说得对。磨刀不误砍柴工,基础工作要做扎实。"

"那需要多长时间?"郑昊关心的是进度。

"如果抓紧干,一周能完成。"李师傅估算着,"但需要水泥、钢筋、砖石这些材料。"

又是一笔开支。郑昊快速计算着,基础工程估计要花5万元。好在预付款到了,资金压力小了很多。

"国强,你负责采购建材。师傅,你负责指导施工。争取三天内把基础搞定。"郑昊当机立断。

"三天?"李师傅有些担心,"时间是不是太紧了?"

"我们的时间很宝贵。"郑昊解释道,"三个月内要生产50台拖拉机,一天都耽误不起。"

李师傅被郑昊的决心感动了:"好,我全力配合!"

正在大家热火朝天讨论施工方案的时候,村里的小喇叭又响了,叫郑昊去接电话。

电话是太原工学院李教授打来的。

"郑同志,我们的三个学生准备后天出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没什么特殊要求,就是住宿条件比较简陋,让同学们有个心理准备。"

"这个我已经跟他们说过了,年轻人不怕吃苦。对了,还有个事情想跟你商量。"

"您请说。"

"我们学院想跟你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除了派学生实习,还可以承担一些技术开发项目。"

这倒是个好建议。郑昊眼前一亮:"我们很欢迎这样的合作。不过具体怎么合作,需要面谈。"

"那我找个时间过去一趟,实地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

"随时欢迎!"

挂了电话,郑昊心情很好。人才、设备、资金、技术,各个要素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回到院子里,施工已经开始了。村里的青壮年都来帮忙,有的挖基坑,有的搬材料,干得热火朝天。

"老四,咱们真的要开工厂了?"郑大山看着这阵势,还有些不敢相信。

"不是要开,是已经开了。"郑昊笑着说,"爸,您就等着当厂长的父亲吧。"

"厂长的父亲?"郑大山哈哈大笑,"那我得好好表现,不能给你丢脸。"

下午,郑建军从县里回来了,带回了18万元的银行支票。

"钱拿到了,但县里有个要求。"郑建军把支票交给郑昊。

"什么要求?"

"要求我们每月向县里汇报生产经营情况,接受县里的指导监督。"

郑昊皱了皱眉。这明显是昨天李局长他们提出的"协调小组"在发挥作用。

"其他的呢?"

"暂时没有其他要求。不过我觉得县里还会有后续动作。"郑建军提醒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郑昊把支票收好,"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生产搞上去。"

傍晚时分,基坑已经挖好了大半。李师傅拿着图纸指导工人绑扎钢筋,一丝不苟。

"李师傅,"郑昊走过去,"沈阳那边的数控改造什么时候能开始?"

"等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就可以。大概需要两周时间。"李师傅回答道,"不过数控改造需要一些专用配件,我已经让沈阳那边发货了。"

"改造后效果怎么样?"

"加工精度能提高一个等级,效率提高30%以上。对你们这种批量生产很有帮助。"

"那就太好了!"

夜幕降临时,第一天的工作基本结束。虽然累,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郑昊站在院子里,看着挖好的基坑,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从这里开始,西尧重工将真正走向工业化生产。

但他也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设备安装、人员培训、原材料供应、生产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时间紧,任务重,但团队的士气很高。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机器轰鸣,一台台崭新的拖拉机从这里驶向全省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