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兄弟齐心

"去哪里看?"

"先去县拖拉机站,再去市里的汽车修理厂,最后去省里的重工业基地。"郑昊已经有了详细的计划,"只有了解了现状,才能找到我们的突破口。"

"好!"三兄弟都很兴奋,"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郑昊说,"今天先去和王厂长打个招呼,告诉他我们的决定。"

下午,郑昊带着三个哥哥来到县机械厂,找到了王厂长。

"什么?你们不来上班了?"王厂长很意外,"为什么?是待遇不满意吗?"

"王厂长,不是待遇问题。"郑建国解释道,"是我们想跟四弟一起创业。"

"创业?搞什么?"

"拖拉机和汽车制造。"郑昊如实说道。

王厂长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

"郑昊,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前瞻性。"他最终说道,"但是这个行业门槛很高,不是说干就能干的。"

"我明白困难很大,但正因为困难大,所以更有价值。"郑昊坚定地说。

王厂长看了看郑昊,又看了看三兄弟,最后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们决定了,我也不阻拦。不过记住,如果遇到困难,机械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谢谢王厂长!"四兄弟齐声道谢。

走出机械厂,郑建国有些感慨:"昊子,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太任性了?毕竟机械厂的工作来之不易。"

"大哥,机遇稍纵即逝。"郑昊说,"如果我们现在不抓住这个机会,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而且,我们不是在赌博,而是在投资未来。我有信心,我们一定能成功!"

看到郑昊的坚定,三兄弟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

"好!昊子,我们跟你干!"郑建国代表兄弟们表态,"这次我们兄弟四个齐心协力,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对!让所有人都看看,我们郑家兄弟不是孬种!"郑建军也激动地说。

"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都刮目相看!"郑国庆挥舞着拳头。

看着三个哥哥的豪情壮志,郑昊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有家人的支持,有朋友的帮助,有国家的政策扶持,他相信西尧重工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但是,创业的路注定不会平坦。

接下来的路,将充满挑战和困难。

不过,郑昊已经做好了准备。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退缩。

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梦想,更是整个团队的梦想,是为国家工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光荣使命。

第二天一早,郑昊就和三个哥哥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第一站是县拖拉机站。

站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听说郑昊要办拖拉机厂,很感兴趣。

"小郑,你们真的要造拖拉机?"站长有些怀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不是闹着玩。"郑昊认真地说,"我们想先了解一下市场情况。"

"市场情况?"站长叹了口气,"别提了,现在拖拉机太紧缺了!我们站里总共才有八台拖拉机,要服务周围十几个村子,根本忙不过来。"

"农民们排队等着用拖拉机犁地、播种、收割,有时候要等上十天半个月。"

"而且这些拖拉机都是老式的,毛病很多,三天两头要修理。"

听到这些,郑昊心中一喜。市场需求这么大,正说明了他们的机会。

"站长,您觉得什么样的拖拉机最受欢迎?"三哥郑国庆问道。

"当然是可靠性好的,故障率低的。"站长毫不犹豫地说,"现在的拖拉机毛病太多了,农忙时节坏在地里,急死人了。"

"还有就是油耗要低,现在柴油这么贵,太费油的拖拉机农民用不起。"

"另外,操作要简单,现在会开拖拉机的人不多,太复杂的机器没人会用。"

郑昊认真地记录着这些需求。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市场信息。

"站长,如果有新的拖拉机厂,您愿意采购吗?"二哥郑建军问道。

"当然愿意!"站长眼睛发亮,"只要质量好,价格合理,我们求之不得!"

"现在的拖拉机都是大厂生产的,价格贵不说,还要托关系才能买到。如果有本地的厂家,那就太好了!"

从拖拉机站出来,四兄弟都很兴奋。

"昊子,看来市场需求确实很大!"郑建国说。

"是啊,而且用户的需求很明确:可靠、省油、好操作。"郑建军总结道。

"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产品定位。"郑昊点头,"我们就要造这样的拖拉机。"

下午,他们又去了市里的汽车修理厂。

厂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技术专家,对汽车很有研究。

"现在全市的汽车总共不到一百台,"厂长介绍情况,"主要是一些**部门和大企业才有。"

"普通老百姓想坐汽车,只能等长途客车,一天也就一两班。"

"您觉得汽车的市场前景怎么样?"郑昊问道。

"前景?"厂长眼中闪着光芒,"前景大得很!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对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货车,需求量非常大。很多工厂的货物都靠马车或者拖拉机运输,效率太低了。"

"如果有便宜可靠的货车,市场绝对不愁。"

听了厂长的话,郑昊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厂长,您觉得办汽车厂需要注意什么?"郑国庆问道。

"最重要的是技术和质量。"厂长认真地说,"汽车不比其他产品,出了质量问题可能要命的。"

"所以一定要有可靠的技术,严格的质量控制。"

"另外就是资金,汽车制造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做起来。"

从汽车修理厂出来,四兄弟的心情有些沉重。

"昊子,"郑建国担心地说,"看来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是啊,技术、资金、质量控制...每一样都不容易。"郑建军也忧虑地说。

"不要被困难吓倒。"郑昊鼓励道,"困难越大,说明这个行业的门槛越高,也说明一旦成功,竞争优势就越明显。"

"而且,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优势。"

"什么优势?"

"技术优势,政策优势,还有..."郑昊看了看三个哥哥,"团结一心的兄弟优势。"

听到这话,三兄弟都笑了。

"对!我们是亲兄弟,比别人更团结!"

"遇到困难大家一起扛!"

"没有过不去的坎!"

看着哥哥们重新振作起来,郑昊心中充满了信心。

第二天,他们又去了省里的重工业基地,实地考察了几家大型机械厂。

看到那些现代化的生产线,精密的加工设备,四兄弟都被震撼了。

"昊子,"郑建国感叹道,"我们要达到这个水平,得需要多长时间啊?"

"至少需要五到十年。"郑昊如实说道,"但是我们可以分步实施,先从简单的产品开始,逐步升级。"

"而且,我们的优势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一周的考察下来,四兄弟对拖拉机和汽车制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困难很大,但他们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昊子,"回到家后,郑建国代表兄弟们说道,"我们考虑清楚了。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跟你干到底!"

"对!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郑建军激动地说。

"我们郑家兄弟,一定要在工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郑国庆也豪情万丈。

看着三个哥哥的决心,郑昊心中涌起无限豪情。

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朋友的帮助,有了国家的政策,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西尧重工的创业征程,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