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最高机密等级,先进材料实验室。
刺目的白光灯下,空气中弥漫着臭氧与金属冷却剂混合的独特气味。
那块巴掌大小的【“烛龙”超级玻璃】样品,静静地悬浮在磁场约束的测试台上。它的表面完美无瑕,通透得仿佛不存在,却又折射着一种深邃的、仿佛蕴**整个宇宙星空的微光。
周围,是共和国最顶尖的一批国防科学家。他们身上的白色研究服一尘不染,但每个人的眼底,都倒映着那块玻璃,眼神中混杂着狂热与敬畏。
测试已经进入尾声。
“超高压冲击测试,完成。样品结构无任何变化。”
“极限温差循环测试,完成。从绝对零度到三千摄氏度,样品性能数据无任何衰减。”
“高能粒子束轰击,完成。未检测到任何层面的结构损伤。”
数据流在主控光幕上疯狂刷新,每一条结论都像一记重锤,敲击着在场所有人的心脏。他们穷尽了人类现有科技能模拟出的一切极端环境,结果只有一个——无效。
这块玻璃,坚固得不讲道理。
它完美得宛如神迹。
巨大的惊喜浪潮退去后,一个更加棘手、甚至有些荒谬的现实,浮现在所有人面前。
国防部先进材料加工中心。
这里的气氛与隔壁实验室的狂热截然不同,沉重,压抑。
中心主任周振学,两鬓已经斑白,此刻他死死盯着面前的测试报告,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全是挫败。报告上,“无法切割”、“无法打磨”、“无法塑形”的字样,触目惊心。
“主任,第十七次尝试,失败了。”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声音干涩地汇报,他的额头上全是汗珠。
在他们面前的加工台上,一台价值上亿的超高能激光切割机刚刚停止了咆哮。它的功率已经超载了百分之三十,理论上足以瞬间汽化任何已知合金。
然而,激光束的焦点处,那块同样的“烛龙”玻璃样品,连一丝热量聚集的红点都没有出现。
它的表面,依旧光滑如初,连一个原子都没有被撼动。
旁边的另一台设备上,镶嵌着工业级金刚石的超高速磨头,在接触玻璃样品的瞬间,磨头本身崩解成了粉末。
周振学感觉自己的太阳穴在突突直跳。
他摘下眼镜,用力地**眉心。
“神之材料……”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哭笑不得的意味,“我们得到了一种神明才能使用的东西,可我们……是凡人。”
这句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却发现自己连给这面盾牌安上握把的能力都没有。
无法加工,就意味着无法量产。
无法塑形,就意味着它永远变不成战斗机的座舱盖,变不成士兵的头盔面罩,变不成潜艇的观察窗。
它就只是一个躺在实验室里,供人惊叹的“概念艺术品”。
一个对国防实力没有任何实际提升的屠龙之术。
这个结论,比测试失败本身更让人难以接受。
“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周振学猛地站起身,声音斩钉截铁,“连接最高指挥部,我们需要援助。立刻,马上!”
……
一小时后,一份加密等级为“最高绝密”的联合技术攻关请求,跨越物理距离,直接送达了那所创造奇迹的大学。
校长办公室。
何宇看着终端屏幕上跳出的红色认证请求,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
他没有丝毫意外。
当那份“烛龙”的合成数据被他“推导”出来时,他就清晰地预见到了这一天。
材料的创生,与材料的毁灭,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宇宙法则。能创造出它,自然也知道如何“解构”它。
这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
通讯接通,军方代表严肃而又急切的面孔出现在全息投影中,他用最精炼的语言,陈述了那个“甜蜜的烦-恼”。
何宇平静地听完,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我明白了。”
他只回答了这四个字,便切断了通讯。
随后,他按下了另一个内部通讯按钮。
“通知陆建华院士,方振国教授,以及材料学、高能物理学所有核心成员,十分钟后,到一号会议室开会。”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十分钟后。
一号战略会议室。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座无虚席。头发花白的陆建华院士正与身边的方振国教授低声交谈着什么,而更外围的,是那些年轻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是这个庞大科研体系中最新鲜、最敏锐的神经末梢。
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空气中那股不同寻常的肃穆气息。
何宇准时步入。
他没有半句寒暄。
“各位。”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
何宇抬手在空中一挥,那份来自军方的联合技术攻关请求,瞬间被投影在会议室中央巨大的全息屏幕上。
猩红色的“最高绝密”印章,烙印在文件顶端。
一行行冰冷的文字,清晰地陈列着军方遇到的困境。
“……动用7N级超纯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割无效,刀具损毁。”
“……采用超临界流体喷射,冲击无效。”
“……尝试等离子弧蚀刻,样品表面无任何反应。”
一连串的失败记录,看得在场的许多年轻学生倒吸一口凉气。这些技术,很多都是他们只在最前沿的论文上才见过的名词,代表着人类工业加工能力的极限。
然而,这些极限,在“烛龙”面前,脆弱得如同孩童的玩具。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全息屏幕,缓缓地、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何宇身上。
他们创造了它。
现在,他们要亲手驯服它。
何宇的表情依旧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们的‘烛龙’,遇到了一个小小的加工难题。”
他用“小小”这个词,让现场凝重的气氛悄然一变。
那不是轻视,而是一种源于绝对掌控力的自信。
“国家战略有迫切需求。”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在每个人的耳膜上震动。
“所以,我决定……”
他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再次扫过每一个人。
“将攻克‘烛龙’玻璃的量产加工技术,确定为当前学校的首要科研任务!”
话音落下。
预想中的震惊或者畏难情绪,并未出现。
短暂的寂静之后,台下师生们的眼中,非但没有任何退缩,反而迸发出一种更加炽热、更加明亮的光芒。
那是一种被点燃的火焰。
对一名顶尖的科学家而言,还有什么比一个“不可能”的难题更具吸引力?
对一名心怀家国的学者而言,还有什么比来自国家最高层面的战略需求,更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太……太好了!”方振国教授猛地一拍大腿,他性格急躁,此刻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这东西没那么简单!常规方法要是能行,那还叫什么‘烛龙’!”
陆建华院士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没有说话,但微微前倾的身体,和那紧紧盯着技术参数的专注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不再仅仅是一项科研任务。
这是来自共和国最高武装力量的求援。
这是一种认可。
更是一种荣耀!
他们,这所大学,这群师生,再一次被国家推到了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上。
何宇看着台下那一张张被**点亮的脸庞,心中了然。
他要的,就是这股气。
一股敢于向任何不可能发起挑战的冲天豪气。
“具体的加工原理,我已经有初步构想。”何宇的声音再次响起,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抓住,“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理论,变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