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如此,我并不缺灵宝。”
杨宣笑着摆了摆手,孔子递过来的两件上品后天功德灵宝,并未让他感到心动。
即便是所有准圣当中,杨宣也是最丰厚的那一个,极品先天灵宝都有好几件,自然不会太在意两件上品后天功德灵宝。
况且,相对于这两件后天功德灵宝,杨宣更在意孔子和儒家的未来。
儒家的浩然正气,乃是杨宣斩出善尸之机,将来儒家越是强盛,浩然正气也会越发浓郁,对杨宣的帮助也会更多一些。
到了如今这个阶段,孔子对儒家的学说框架已经创建得差不多了,接下来需要走出去,和洪荒东方各大学说进行交流,完善儒家学说。
虽然孔子现在有功德金轮护身,只要没有太大的因果,即便是大罗金仙,也不会轻易对孔子下死手。
但只要孔子的表现愈发耀眼,迟早会进入有心人的眼中。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守规矩,都想着靠交易,以论道的方式说服孔子。
对于一些大势力来说,大罗金仙固然珍贵,属于是中流砥柱,但是金仙、太乙金仙却算不得什么,属于是消耗品。
如果这些势力用金仙、太乙金仙作为盘外招,孔子固然有气运加护,不会轻易死去,肯定也会因此而遇到不小麻烦。
若是有两件上品功德灵宝护身,孔子接下来的周游之旅,多少都能多一些安全保障,杨宣也能放心一些。
孔子见杨宣这般说,也没有再坚持下去,反正他在春秋竹简的署名上面,已经把杨宣的名字写上去了,
不管杨宣是否收下,这春秋竹简和春秋笔都有杨宣一份。
天降功德,落于孔子小院,在青州引起不小风波,许多人都注意到了这一幕。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周围的人族族人便知晓,这是因为孔子编著春秋一书,人道有感,降下功德。
不仅孔子编著的春秋,以及用于编著春秋的毛笔,蜕变为后天功德灵宝,
孔子本人更是修为大涨,成功渡过金仙劫,从此长生久视,再无寿元之忧。
这些年,百家争鸣之事在九州传得沸沸扬扬,各种学说、功法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其中也有得人道认可,天降功德的功法、书籍,但总归是少数。
如今青州人民得知孔子创法,得人道认可,没有过多犹豫,他们当即便安排族内后辈前往学院拜师学艺。
一时间,孔子的学院变得热闹非凡,当真是门庭若市。
孔子所创下的儒家框架当中,有着截教‘有教无类’的根本教义,一直以来,他对于求学之人都是来者不拒,如今也是如此。
但仁义礼智信也是儒家的根本,他对于求学之人来者不拒是不假,但入学之人必须学习仁义礼智信,
若是做不到,便会被请出学院,没有任何商量余地,这是原则问题。
即便如此,学院的学生数量也还是在日渐提升,不到十年时间,便已经超过了千数。
不过,天降功德,落于孔子小院这件事的影响范围,仅仅只是在青州内外,并未在其他的地方造成太大哄动。
虽然孔子这次获得了不少人道功德,甚至连一些大罗金仙都要维持侧目。
但现在洪荒的规模太大,再加上以往的时候,杨宣获得功德的动静比这次更加浩大,次数也更多。
故而,即便有其他地方的生灵知晓此事,也只是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继续自己的事情。
比如,龙族众多大能在烛龙的带领下,齐聚龙族祖地,不知在谋划什么。
再比如,佛门数个传教队伍,从各个不同方向进入洪荒东方,有的前往云梦泽,有的前往九州。
“还挺能忍的嘛……”
杨宣行使太阳星权柄,俯瞰洪荒大地,目光在这群佛门的传教队伍身上扫过,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
这些佛门传教队伍皆由一个大罗金仙带队,但却没有杨宣想要的人。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再等一段时日,只要在天庭修复远古星空之前做成此事,那便不算晚,不必急于一时。
“你总会离开的,实在不行……”
杨宣眸光闪烁,心中有了决定,便暂且将此事放下。
时光悠悠,不知不觉间,又是万年之后。
在这万年间,佛门或是通过论道之法,或是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在洪荒东方有了不小影响力,收获了不少佛门信徒。
若非有着百家争鸣阻挠,以佛门这般作风,同样都是万年时光,恐怕洪荒东方将会有半数左右的生灵,成为佛门信徒,受洪荒教义荼毒。
孔子学院。
孔子坐在书桌边上,看着面前关于佛门的消息,眉头微微皱起。
“佛门教义,不求今生,只要诚心礼佛,死后便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此等教义,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此以往,洪荒生机何在?于洪荒众生无益。”
并不是所有生灵,都能像孔子看得这么透彻。
在他们看来,只要诵经念佛,死后就能往生极乐,得传佛门真意。
这就相当于是白捡的好处,谁不愿意呢?
尤其是那些本就资质不行、悟性不佳的生灵,更是将希望都放在往生极乐上面。
即便有百家争鸣助东方生灵开智,也只能延缓佛门教义的传扬速度,想要迫使佛门更改教义,一时半刻显然是不太可能。
就连九州境内,近些年也出现了不少佛门信徒,修建了不少佛门庙宇。
孔子想起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时常能够看到双手合十,念诵:“礼赞如来佛祖”的人族百姓,便感觉忧心忡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整日诵经礼佛,不务正事,只期早死,往生西方极乐,若是长此以往下去,九州何来的未来可言?”
孔子沉默了片刻,来到要杨宣的房间,敲响房门,说出自己的担忧,询问道:
“杨先生应当也已经看出,佛门教义对人族,对洪荒众生并无好处,佛门此举,皆是为了大型佛门,乃是自私自利之举,
我人族先贤想必也能看出,你可知他们为何不曾出手。”
“事实上,人族先贤已经出手了。”杨宣摇了摇头,并未多说。
孔子何等聪明,听杨宣这么一说,便明白原因所在,喃喃自语道:“百家争鸣?”
“正是如此。”杨宣点了点头,“正所谓,堵不如疏,想要将佛门堵在九州之外,就相当于让人族隔绝和九州内外的交流,此举并不现实。”
“况且,佛门乃是圣人所创,将其拒之门外,多少有些不妥。”
“既然堵不了,不如让洪荒东方的生灵意识到佛门教义的问题,从而迫使佛门更改教义。”
“只要佛门教义对九州人族,对洪荒众生有益,让他们在九州、在洪荒东方传教又有何妨?”
孔子闻言,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渐渐地,孔子原本带有忧愁的双眸多了几分色彩,神色变得越发自信。
“杨先生所言不错,堵不如疏,与其将佛门堵在门外,不如为众生开智,让洪荒众生明白佛门教义的问题,迫使佛门更改教义。”
“如今我的学问框架已成,也是时候游走九州、洪荒,为众生开智,抵御佛门的侵蚀!”
说罢,孔子当即起身走了出去,回到自己的房间收拾行李,并叫来子夏,让他通知学生过来一趟。
很快,学院的学生听到子夏的通知,在后院集合。
这些年下来,学院的学生数量,早就超过了万数,相应的,孔子的这座庭院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张,否则根本就放不下这么多人。
等到所有学生都来了之后,孔子走到台上,露出一脸严肃之色,沉声说道:
“周游洪荒,宣扬思想,启发民智,抵制佛门,诸位可愿随我一同离开青州、走出九州?”
“我等愿随老师一同离开洪荒,宣言思想,抵制佛门!”
一众弟子本就看佛门不顺眼,觉得佛门的思想不思进取,会让信奉佛法之人逐渐变成不会思考,自动的诵经念佛的机器。
他们跟着孔子、杨宣学习,知道佛门的教义对人无益,
但是他们亲戚长辈,邻里朋友不知道,觉得佛门乃是圣人教派,自有其高明之处,若能往生西天极乐,对他们而言,就是此生最大机缘。
不论他们如何奉劝,都难以改变这些人的想法,甚至还有个别愚昧之人回怼一句,
‘你们的老师岂能和圣人相比?圣人的教义还能有问题?’
对此他们是要又气又恼,却又无可奈何。
对方都把圣人搬出来了,他们又能说什么,说了又有什么用?
如今听到孔子说,欲要周游洪荒,宣扬思想,抵制佛门,他们自然是大为激动,完全支持,各自回家收拾行李。
至于他们家里的长辈是否会同意,他们却是并不担心。
就像他们阻止不了某种亲戚长辈成为佛门信徒,他们的长辈也阻止不了他们周游洪荒。
等到第二天早上,学院所有的学生全都打包好行李,汇聚在庭院门口。
“杨师,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走吗?”
子夏看着站在门口相送的杨宣,心中有些不舍。
“这是你们自己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杨宣拍了拍了子夏的肩膀,“而我,也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
杨宣抬头看了一眼远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随后又看向子夏,笑着说道:
“我虽不能随你们一同前去,但你们若是遇到危险,我亦会出手相助。”
“好吧……”
子夏有些失落,虽然这些年下来,杨宣这个代课的老师,在子夏这些学生心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孔子,
对于杨宣所说的话,他们向来都是深信不疑。
但杨宣最后的这句话,子夏却是保持怀疑,觉得杨宣只是随口说说。
杨宣虽是金仙修为,对他们而言,是不可触碰到的境界,
但他也知道,九州很大,洪荒东方就更大了,仅仅只是金仙修为,如何能在他们危险的时候帮助到他们?
想要身处青州,帮助到身在九州其他的地方,乃至是九州之外的他们,恐怕得是传说中的大罗金仙,乃至是准圣才能做到吧。
即便是孔子,也只是觉得杨宣这是在说客套话,并未放在心上。
“杨先生,此次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孔子和杨宣朝夕相处多年,如今第一次分别,哪怕是他的心境,依旧有些不舍。
“你我皆是修行者,今后自有再见之日。”
反观杨宣,却是心境平和,几万年时光对他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而且,这又不是什么生离死别,何须感慨。
“不知杨先生今后是继续住在书院,还是前往何处?日后我要去何处寻你?”
孔子认真求问,他能够看出来,杨宣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恐怕他们离去后,杨宣也会离开此地,不知是否还会归来。
“自是会继续住在书院,孔夫子若是有事相告,只需高呼我之名号便可。”
“既然如此,那我可就要时常叨扰了。”
孔子飒然一笑,知道杨宣会继续住在书院,他倒是松了一口气,至于呼唤杨宣名号,就能隔空传话之事,他却没有放在心上。
他也是修行者,是能够长生久视的金仙,岂能不知这种事情的难度,就算是大罗金仙,能不能做到这一步都不好说。
孔子并未纠结这些,和杨宣告别后,便带着一众弟子,御使遁光朝着远处飞去。
直到孔子一行人的身影消失不见,杨宣这才收回目光,转头望向西方,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对于孔子等人来说,佛门在九州的传播速度飞快,在九州拥有诸多信徒。
但对于佛门来说,这样的速度太慢太慢,远比他们计划慢太多。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百家争鸣对洪荒东方生灵的影响越来越大,佛门在洪荒东方传教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要减少百家争鸣的影响,维持传教的速度,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其一,便是如杨宣所希望的那般,改变佛门教义,让佛门为信徒着想,不再一味收割香火愿力。
其二,靠绝对的实力,或是通过论道,或是靠一些盘外招,
让诸子百家信服,让洪荒东方生灵知道,佛门乃是百家最强,往生西方极乐,便可修行佛门的无上真法。
佛门想要加快传教的速度,只有第二条路可以走,这也是佛门如今的选择。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洪荒东方境内的这些佛门弟子,显然是没有这个实力。
于是,便有更多佛陀、菩萨走出好须弥山,朝着洪荒东方飞遁而来。
有如来佛祖的善尸,有观音菩萨,还有燃灯佛祖……
这其中,便有杨宣等待多年的人。(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