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民国,疯狂吸取气运 第240章 去苏州

();

沈书曼心下一惊,反倒是谢云起不慌不忙,一点也不在意那人探查的举动。

“李教授精通八国语言,瓦格纳教授能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俄语和斯洛伐克语之间自由切换,何况他们聊的是数学问题。”

本来就深奥,没点专业知识,根本听不懂,又不说中文和日语,想要听明白,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他让两人自由交谈,不必太过在意现场情况,两人表现还不错,下意识避开人群,也像是不与人相撞,而并非有意躲避。

那人特意接近,他们甚至都不用转移话题,数学涉及的公式与理论,外行人根本听不懂,可内行人只要提一提名字,便能心领神会。

就比如,你知道罗文汉姆—斯科兰姆定理是什么定理吗?你知道本原集概念是又是什么概念吗?

就算知道,可德语的罗文汉姆—斯科兰姆定理和意大利语的本原集概念,是特定的专有名词,你能听懂吗?

大概除了与他们同一级别的数学家,估计没人能听懂。

而现场来的人中,那些放下礼物就走的不必说,剩下的都是接到邀请函才进来的,有什么人,谢云起大致清楚。

即便一些被带进来的人,也不可能是他们这个级别的数学家。

还是那句话,顶尖的学术圈其实很小,即便没见过,也多多少少听说过对方的大名。

这样的人,要是出现在上海,出现在宴会上,谢云起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除非瓦格纳脸上的伪装掉了,还真不会有大问题。

“所以你不必太过忧心,”谢云起笑道。

“那他们这样交流交流,就可以了吗?”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不需要计算的吗?

“其实只要得到点拨,李教授就能做好,所谓一通百通,这事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是吗?大佬的事她不懂,老老实实把谢云起要的名单一一点出来。

谢云起听完冷笑,“某些人,真叫我刮目相看。”

“确实,”狼心狗肺的衣冠禽兽竟然如此多。

李教授和瓦格纳教授比想象的还要厉害,交流了近一个小时后,便各自分开。

之后李教授借口下午有一场大学公开课,打了招呼就走了。

而瓦格纳教授若无其事的来到他们面前,用斯洛伐克语询问对他的安排。

谢云起挑眉询问,“教授不坚持回家乡了?”

瓦格纳沉默片刻,苦涩道,“霍普告诉我,弗里茨得的是结核病,之前慕尼黑流行时染上的。战时,又在闪击波兰的关键时刻,为防止疫病扩散......只会实行火葬。”

那张弗里茨躺在病床上的照片揭示了一切,手指关节异常肿大,面色潮红,消瘦异常,都是结核病的症状。

而以德军的一贯做法,在战争动员阶段,出现这样容易传染病,会直接扼杀在摇篮里,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葬礼。

所以那些日本人是骗他的,为就是让他乖乖回去。

说不定这会儿,人已经被烧成灰后,就地掩埋了,还和其他病人一起。

他现在即便回去,也找不到骨灰了,那又何必冒险呢。

“抱歉,”谢云起表示歉意,“那您现在的想法是?”

“去美国,”瓦格纳已经想清楚了,欧洲各国已经卷入战争,没有他的容身之所。

目前唯一还算安全的地方,就是美国,虽然可能之后也会参战,但隔着茫茫大海,本土应该是安全的。

何况他也清楚,美国也在研究那武器,他去一定会被接纳,就是不知道谢云起所在的背后势力,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放他离开?

“没问题,两天后就有一辆去美国的轮船,我会安排好,在这之前,你先在附近的镇里住着,有人照顾你,不要抛头露面,”谢云起道。

“好,”瓦格纳教授道谢后,乘坐汽车离开了。

沈书曼询问黑锦鲤,“真的没人注意到他吗?”

“目前没有,”底线是一步步突破的,在她软磨硬泡,欠了那么多债后,这点小事都算不上事了,黑锦鲤都不屑再和她扯皮了。

原来,在黑锦鲤这,欠钱的也是大爷啊!

那她明白了!

沈书曼松口气,和谢云起一起,送走所有客人,之后便也回去了。

谢公馆内,谢云起一回来就钻进书房,研究了整整三个小时,这才拿着两份厚厚的文件出来,递给沈书曼。

“你找机会,按顺序一一发往重庆和延安,但不可操之过急,暴露了电台存在,事情不急,以安全为主。做完这些,便更换一套密码本。”

沈书曼打开看了看,是她提供的名单,把他们投敌卖国的事揭露给两党。

但这里只有一百人不到,剩下的呢?

“我有用,”有些人他得留下来善加利用,而这些是隐藏比较深,且可能威胁到两党安危的,先通报上去,让他们有个防备。

沈书曼点头应下,“我这几天没什么事,”可以在整个上海游荡,然后找地方把信息发出去。

“不,后天你要跟大嫂回苏州祭祖,”谢云起道。

谢家虽然在上海发家,可苏州还有老宅和祖坟。

张婉玉即将带着肚子里的孩子离开上海,未来还不知道回不回来,所以提前回去祭祖,把未出世的孩子记在族谱上。

名字已经取好,不管男女,都叫谢兴夏,复兴华夏。

而沈书曼作为‘新妇’,也该回去一趟,祭告祖宗,得此佳妇,顺便陪陪怀孕的大嫂。

沈书曼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他,“你都知道了呀?”

她不是贪财,真的!

而是有些东西,与其让它留在臭水河里,不如取出来抗日。

至于那个园林,她就临时占有过过瘾嘛。

谢云起见她时而心虚,时而又理直气壮,不由好笑,抽出一张纸,写了一个地址和一个人名。

“你这个时候回去,新粮正好全部收获,危志满是苏州粮济协会的副会长,能购买到大量的粮食。”

沈书曼呼吸一窒,“有多少?”

“足够四到五万人一年的消耗,苏州是产粮大户,苏州的粮商还会从周边城镇购粮,存量丰厚。”

“可这要找的粮商也不止一个两个,安全吗?”

要知道粮食这玩意儿,日本人肯定盯的紧,那些粮商身边都有眼线,买这么多肯定会被发现吧?

且这么多粮食无辜失踪,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