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第九十六章 春信将至

();

深圳的雪下了一夜,鸿霓厂区的屋顶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女工们踩出的蜿蜒脚印上,像一条金色的溪流。

苏晚秋推开车间大门,寒气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王淑珍正带着十几个留守女工赶制香港利丰的订单,缝纫机的"哒哒"声在空旷的厂房里格外清脆。苏晚秋端着一锅热姜汤走进来,女工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冻僵的手指捧着碗取暖。

"王姐,您回去休息吧。"苏晚秋看着王淑珍泛红的眼眶,"剩下的交给年轻人。"

王淑珍摇摇头,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丝绸:"不碍事,这批活精细,我得盯着。"

"歇会儿吧。"苏晚秋递上一碗姜汤,"这批货不急在今天。"

王淑珍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没事,再赶一小时应该就能完工。"她抿了口汤,突然压低声音,"晚秋,你知道小林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吗?"

苏晚秋望向角落里埋头车线的小林。这个向来活泼的姑娘今天格外安静,眼圈微微发红。

"她家来信说给安排了相亲。"王淑珍叹了口气,"那男方是个四十多岁的离过婚的男的,就因为在香港有套房子..."

苏晚秋心头一紧。虽然这两年女工们的经济状况改善了不少,但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农村,许多家庭仍把女儿的婚姻当作改变命运的捷径。

"我去看看她。"

小林正专注地给丝巾锁边,见苏晚秋走来,慌忙擦了擦眼角:"晚秋姐,我没事..."

"不想嫁就不嫁。"苏晚秋轻轻按住她发抖的手,"鸿霓就是你的家。"

小林咬着嘴唇,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我妈说...说我要是不回去,就当我这个女儿白养了..."

苏晚秋展开信纸,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死丫头翅膀硬了""不嫁人就别回来"之类的狠话。她想起两年前小林揣着全部积蓄来鸿霓应聘的样子——那时这个渔村姑娘连缝纫机都不会用,却有着不服输的倔强。

"留在深圳过年吧。"苏晚秋将信折好还给她,"明天来我家吃年夜饭。"

小林眼眶又红了:"可是..."

"没有可是。"苏晚秋语气坚定,"等过完年,我让郑总监以公司名义给你家写封信,就说厂里要培养你当技术骨干,暂时不能结婚。"

正说着,车间大门被推开,陈明辉裹着一身寒气走进来,手里提着几个保温桶:"李阿姨让我送来的,说是给大家暖暖身子。"

保温桶里装着热腾腾的黄鱼面,鱼汤熬得奶白,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女工们欢呼着围上来,车间里顿时香气四溢。

"姐夫真好!"小林破涕为笑,捧着碗吸溜了一口,"唔...和李阿姨做的一个味!"

陈明辉走到苏晚秋身边,压低声音:"爸刚来电话,说年夜饭的食材都备好了,问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再等会儿。"苏晚秋看了眼墙上的挂钟,"这批丝巾马上完工,我想亲自检查完再走。"

陈明辉点点头,脱下大衣披在她肩上:"那我帮你。"

他坐到一台闲置的缝纫机前,动作生疏却认真地检查起丝巾的锁边。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金丝眼镜后的睫毛在眼下投下细碎的阴影。

王淑珍悄悄碰了碰苏晚秋的手肘:"苏厂长好福气啊。"

除夕当天,深圳街头张灯结彩。苏晚秋和陈明辉一早便赶往渔村,后备箱塞满了年货。

李桂芝的小院贴满了红艳艳的春联和窗花。苏大海正在院子里杀鱼,见他们来了,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来得正好,刚捞上来的鲈鱼,新鲜着呢!"

厨房里蒸汽氤氲,李桂芝和几个邻居阿婆正在包饺子。苏晚秋挽起袖子加入其中,手指灵巧地捏出一个个元宝状的饺子。

"晚秋啊,"隔壁张婶笑眯眯地问,"听说你们厂那个叫小林的女娃今年在深圳过年?"

"嗯,她..."

"我知道,家里逼婚是吧?"张婶叹了口气,"现在的小姑娘有本事了,哪还能任人摆布。"她突然压低声音,"我有个侄子,在蛇口外资厂当技术员,人老实本分..."

苏晚秋哭笑不得:"张婶,小林现在以事业为重。"

"哎呀,认识认识又没关系。"张婶不死心,"年后我带他来鸿霓看看?"

正说着,院门被推开,小林和赵兰雪拎着水果走了进来:"李阿姨过年好!我们来蹭饭啦!"

李桂芝热情地迎上去:"快来快来,饺子马上出锅了!"

苏晚秋趁机溜出厨房,看见陈明辉正和苏朝阳在院子里贴福字。两个男人踩着凳子,为"福"字正倒的问题争论不休。

"倒着贴才叫"福到"!"苏朝阳坚持道。

"传统是正贴。"陈明辉推了推眼镜,"《梦粱录》里记载..."

李晓芸在一旁捂嘴偷笑,见苏晚秋过来,连忙招手:"晚秋姐快来评评理!"

最后福字还是按陈明辉的意思正着贴了。苏朝阳嘟囔着"书呆子",被李晓芸悄悄掐了一把。

夜幕降临,团圆饭摆满了八仙桌。李桂芝端出拿手的黄鱼面,苏大海开了珍藏的米酒,连小林和赵兰雪都被灌了几杯,脸蛋红扑扑的。

"新年快乐!"

零点的钟声响起,窗外炸开绚丽的烟花。苏晚秋在人群中,看着每一张洋溢着希望的笑脸,突然明白自己穿越的意义——不仅是改变鸿霓的命运,更是让这些普通女工的人生焕发光彩。

陈明辉悄悄握住她的手:"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苏晚秋回握,十指相扣。

酒杯相碰的清脆声中,1987年的钟声悄然敲响。1987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鸿霓的新招牌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远处的海面上,零星的渔火与天际的星光连成一片,仿佛在诉说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