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二章 朕与太后意思一样
众人同时转头,只见祁承翊大步流星地踏进院子,走到那太监身旁,直接收了他手中的懿旨。
“太子殿下!这……”
太监大惊,下意识想伸手拿回来,意识到对方是谁后又不敢动作,只能为难地看着他。
祁承翊也并未理会他,攥着那卷懿旨,转身风风火火入了宫。
一直至走到来到寿康宫,祁承翊将那卷懿旨甩出来,语气微沉,“皇祖母这是何意?”
太后眯眼,盯着他手中的东西,“怎么?不是你说想要哀家赐婚……哀家已给你二人安排了婚事,你还有何不满意?”
“您这分明是明知故问!我想娶她,是想让她做太子妃!”祁承翊咬牙。
“不可能!”太后想也不想。
“以她的身份,给个侧妃之位绰绰有余。”
“至于太子妃的位置,哀家会另替你物色人选。定不输安国公府……”
“您刚开始,可不是这么答应的!”祁承翊有些不服地提醒。
他不提还好,话一出,太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还有脸说!若不是你故意下套,哀家怎会答应赐婚?”
“如今能给个侧妃之位,已是格外开恩!多的你就别想了。”
太后拂袖,语气不容置喙。
“那孙儿也直说了,若不能娶她,孙儿也不会再纳任何人!”
说着,将手中的懿旨往一旁的宫人手里一塞,“旨意也请皇祖母收回去吧。”
“你!”
太后面上怒意更甚,正欲开声呵斥。
却见人已经毫不犹豫转身走了。
出了寿康宫,祁承翊思虑片刻,又转头去了成宣帝的寝殿。
成宣帝小半月前染了风寒,一直病到今日身体都未有太大的好转。
所以太后寿宴也没有露面。
祁承翊走入殿内时,太监正捧着药端给成宣帝。
他三两步上前,把药接了,“儿臣来吧。”
说完,仔细搅了搅,才又把药喂到成宣帝嘴边。
后者倒也没拒绝,瞥他一眼,把药喝了下去。
喝完了,才慢悠悠问他,“说吧,什么事?”
往日祁承翊来面见他,神情素来是宠辱不惊的。
今日却仿佛把所有心事都写在脸上了,让人一眼就能瞧出不妥。
祁承翊微抿了抿唇,把手中的药碗放到一边,起身后退两步跪下,拱手道,“儿臣想请父皇下旨,为儿臣与长平郡主赐婚……封她为太子妃。”
成宣帝静静听了,眼底并无什么意外之色,只是沉默片刻,“此事朕与你皇祖母的意思一样。”
“以她的身份,做个侧妃无妨,嫁作太子妃却无益。”
“父皇!”祁承翊眼底涌起着急。
话刚出口还未说完,便被成宣帝抬手打断。
“你若当真喜欢她,纳进东宫以后,多加偏宠就是……”
“不过一个名分而已,只要你心中有她,又有何不同?”
“……”
祁承翊眼底满是倔强,不愿妥协道,“可儿臣就是想给她这个名分!”
“在儿臣心里,唯一的太子妃只能是她,换成谁都不行。”
成宣帝眯眸盯着他。
心中好似回忆起什么往事,这次,沉默了许久都没有开口。
“父皇……”祁承翊只当他态度有所软化,还想再求。
却见成宣帝忽然冷笑起来,“你想给她什么,朕都不管,唯独太子妃之位,想都别想。”
“除非……”
他顿了顿,语气划过威胁,“你连这个太子也不想做了。”
祁承翊面色骤变。
“滚吧,回去好好想清楚。”
成宣帝懒得再理他,随手让人把他赶了出去。
祁承翊心中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满腔愤懑地离开。
人走远后,太监捧着一杯茶水上前,递给成宣帝漱口,又小声道,“从前竟不知,太子殿下对那位长平郡主……竟有如此深的感情。”
“终究还是个孩子啊。”
成宣帝轻叹,“平日看着深沉稳重,一到感情之事上,反而失了分寸。”
太监小心打量着陛下的脸色。
语气分明应该是失望的,可此时成宣帝脸上却看不出多少不满,反而颇为安心似的。
半响,他才小心答话,“殿下毕竟年龄尚轻,还需再历练几年……”
成宣帝轻哼了一声,并未再说什么。
倘若祁承翊一直心思过深,让人猜不出他到底在盘算什么,反而引人忌惮……
如今这样,为了成婚会巧用计谋,有自己的心思,却又不至于聪明太过……才是刚刚好。
轻易不会脱离掌控。
……
安国公府。
“父亲!”安夫人站在厅中,眼眶微红地看着眼前的安老国公,满眼哀求。
“若非没有旁的办法,女儿也不会来求您。”
“如今皇后都已发话,除非您亲自入宫请旨,求陛下赐婚,让瑶儿嫁给太子……”
“否则,瑶儿就只能屈就大皇子了!”
“慎言!”
话音才落,就被怒斥一声,“那可是当今大皇子,还是皇后所出!你当自家是什么身份?敢说‘屈就’二字?!”
安夫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心急之下说错了话,连忙捂住嘴,又放低了声音。
“女儿并非这个意思……只是,只是瑶儿她心中喜欢的唯有太子,若强行让她嫁与大皇子,她日后也不会幸福的。”
安老国公叹了口气,“她若不想嫁大皇子,可另择一门婚事,老夫自会入宫为她请婚。”
“为何要另选?太子……”安夫人急了。
“太子从一开始,瑶儿落水之时就没有过任何表态!如此态度还不够明显么?他根本不喜欢她!”
安老国公无奈,恨铁不成钢道。
“就算老夫强行给瑶儿请了婚,你以为她入东宫后,又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更别说太子这个身份,周遭有多少人盯着?他背后又无母族可倚仗……你以为卷入皇家争斗是什么好事吗?”
老国公声音压低了许多,语气隐含警告。
安夫人咬住下唇,心中并不认同。
她当然清楚。
正因清楚,所以才更想给女儿争取!
太子没有母族,日后瑶儿嫁过去,安国公府就是他的臂助!
届时他得胜了,荣登大宝,自家女儿便可稳坐中宫之位。
这是何等的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