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龙城故事 第二十三章 自律会招新(四)

法律系一间宽敞的教室内,午后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照亮了空气中缓慢浮动的微尘。教室前方,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上面用彩色粉笔写着整齐的美术字——“法律系自律会招新面试”。字体虽工整,却透着一股刻板的官方气息。

讲台被挪开,取而代之的是拼凑在一起的长条课桌,上面铺着红色的绒布,权作评委席。六位评委老师已然就座:系主任江芸和副主任潘禹会居中而坐,陈秋铭挨着娄越,另一边则坐着温宜和翁斯桐。桌前摆放着名牌、评分表和矿泉水。

自律会副会长栾丹丹担任主持人,她今天特意穿了熨烫平整的校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几张稿纸,站在教室前方靠门的位置,显得有些紧张。

“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栾丹丹清了清嗓子,开始照本宣科,那主持稿一听就是从网上生搬硬套来的,充斥着“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之类的陈词滥调,甚至还有几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她的普通话带着点地方口音,念到某些拗口的词汇时更是含混不清。

陈秋铭坐在评委席上,强忍着不笑出声。尤其是当栾丹丹用极其认真的表情念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这体现了系领导对我们自律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时,那明显的拼凑感和不合时宜的官腔,让他差点破功。他只能低下头,假装咳嗽,用手掩住嘴,肩膀微微抖动。

“陈老师是不舒服吗?”旁边的潘禹会注意到了他的异样,侧过头,语气带着一丝探究和不悦。

陈秋铭赶紧顺势揉了揉肚子,脸上挤出一点痛苦的表情:“没事,潘主任。中午可能喝了点凉水,肚子有点不舒服,不影响。”他心里暗想,这可比喝凉水难受多了。

潘禹会将信将疑地瞥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

台上,栾丹丹终于磕磕绊绊地念完了那份尴尬的主持稿,开始介绍面试规则:“本次进入面试环节的候选人,共有16人。下面,候选人将按照抽签顺序,依次上台进行……呃……进行时间为五分钟左右的竞选演讲。然后,评委老师可以提问,候选人回答问题。也、也可以不提问。然后,六位评委老师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算平均分就是最终成绩。本次计划……计划录取前十名。”

规则介绍得还算清楚,只是语气缺乏自信,眼神也不敢与台下的候选人对视。

16位候选人很快抽签完毕,面试正式开始。

前面的几位候选人,表现大多差强人意。有的明显准备不足,上台后磕磕巴巴,眼神飘忽,说了不到两分钟就无话可说了;有的虽然说了满五分钟,但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逻辑,听得人昏昏欲睡;还有的全程都是“我会努力”、“我一定好好干”之类空洞的大白话,缺乏实质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评委们大多面无表情地听着,偶尔在评分表上写几笔。潘禹会更是听得有些不耐烦,手指在桌上无意识地敲着。

终于,轮到了抽签顺序靠后的孙乐乐。他大步走上台,那标志性的洪亮的嗓门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各位老师好!我是法律四班的孙乐乐!我竞选的是体育部!”她开场就底气十足,然后从自己对体育的热爱、组织活动的经验(虽然只是高中班级层面的)、以及为系里体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说得条理清晰,热情洋溢,显得真诚可爱。相比于前面的候选人,她的准备显然充分得多,让大家眼前一亮。

演讲结束,几位评委都微微点头。按照惯例,前面的人都没有被提问,但潘禹会看着眼前这个来自“刺头”四班的女生,看了一眼陈秋铭,开口了:“孙乐乐同学,你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我有个问题,你作为一个女生,为什么会选择报体育部呢?据我所知,体育部过去历届的成员,可都是男生。这个部门工作强度大,经常要搬器材、组织对抗性活动,你觉得女生能胜任吗?”

他这话一出口,旁边的江芸微微蹙了下眉,陈秋铭心里更是“咯噔”一下,这话里的性别偏见意味太明显了。

孙乐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被问这个问题,但他反应很快,立刻挺直了腰板,声音依旧洪亮,却多了一份认真:“潘主任,我觉得体育部的工作,和是男生还是女生没关系!我们女生心思更细,考虑事情更周全,组织活动、协调人员、做记录这些事,说不定能做得更好!我希望老师们能给我一个机会,也希望能打破过去只有男生的惯例,千万别……别歧视我们女生啊!”

他最后这句话带着点东北人特有的直爽和调侃,却一下子把潘禹会将住了。“歧视女生”这顶大帽子,他可担待不起。潘禹会的脸色瞬间有点尴尬,连忙摆手解释:“哎,孙乐乐同学,你不要误会!我绝对没有歧视女生的意思!没有没有!只是……只是从实际情况考虑一下。好了,我的问题问完了。”他赶紧结束了提问,显得有些狼狈。台下传来几声压抑的低笑。

接下来是袁友三。他上台时略显紧张,推了好几次眼镜,但演讲内容却十分扎实。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生活部工作的理解,提到了如何高效管理物资、如何协调宿舍关系、如何细致服务同学等具体想法,逻辑清晰,态度诚恳。

“……我希望能在生活部这个平台上,真正为同学们做点实事,解决好大家生活中的小麻烦,让咱们法律系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他的结束语赢得了评委们赞许的目光。

潘禹会显然不想让四班的人太顺利,又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袁友三同学,你说你想为同学们服务,想法很好。但我想问问,你想加入生活部,负责检查宿舍内务,那你自己的内务整理得怎么样?你能起到表率作用吗?”

这个问题很实际,也带着考验的意味。袁友三似乎早有准备,他不卑不亢地回答:“报告潘主任,我不敢说做得最好,但我一直努力做好。开学到现在,我的铺位在系里的每周例行检查中,连续三次被评为‘优铺’。翁老师可以作证。”他说着,目光看向翁斯桐。

翁斯桐没想到会被点名,愣了一下,连忙点头证实:“啊,对!是的潘主任,袁友三同学的内务确实一直保持得很好,每次检查评分都很高。”他作为男生宿舍管理的负责老师之一,话语很有分量。

潘禹会再次吃瘪,只好面无表情地说了句:“嗯,保持得不错。”便不再言语。

最后上台的是梁晓青。她显得沉着冷静,演讲时从容不迫,将自己高中三年担任团支书的经历、组织过的活动、获得的荣誉娓娓道来,展示出了超出一般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思想深度,听得评委们频频点头。

潘禹会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眼看四班这三个学生一个比一个出色,他决意要为难一下这个梁晓青。等梁晓青演讲结束,他立刻抛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两难问题:

“梁晓青同学,你的经历很出色。假设,我只是假设——如果你成功加入了纪律部,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你发现一位比你高年级的学姐,正在隐蔽处吸烟。校规明确禁止吸烟,你知道。但如果你当场抓住她并上报,很可能会得罪这位学姐,甚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你假装没看见,不上报,那你就是失职,违背了纪律部的职责和你的初心。请问,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非常阴险,无论选择上报还是隐瞒,似乎都有问题,完美地模拟了一个现实中的道德困境。梁晓青显然被问住了,她蹙紧眉头,陷入了紧张的思考,会场一时安静下来。

陈秋铭心里暗骂潘禹会刁难人,他知道这是在挖坑。他不动声色地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喝了一口,然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微微侧身,用不大但足以让附近人听清的音量,对旁边的娄越闲聊道:“娄老师,现在这学生素质真是普遍提高了。就前两天,你们三班那个吴简平和常锦昊,看我抱着一摞子资料,还挺远呢,就主动跑过来帮我搬。真不错。”

娄越被这没头没脑的话弄得有点懵,下意识地接话:“是吗?吴简平和常锦昊?那我回头得表扬表扬他们。”

这番看似无意间的闲聊,像一道闪电划过梁晓青的脑海!她立刻捕捉到了关键信息——“素质高”!

梁晓青眼睛一亮,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稍加思索,从容不迫地回答道:“谢谢潘主任的提问。我认为,您这个假设的前提可能有些过于悲观了。我相信我们法律系的每一位学姐都是讲道理、明事理的,包括您假设中的那位学姐。她或许只是一时疏忽,或者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我会上前礼貌地制止她的违纪行为,但我不会抱着‘抓人’或‘得罪人’的心态。”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和诚恳:“我会耐心地告诉她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以及吸烟对她自身健康和公众环境的危害。我相信,一位真正优秀的学姐,在我坦诚的沟通和善意的提醒下,不仅不会怨恨我,反而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谢我及时制止了她,并且愿意配合改正。我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同学更好地遵守纪律,共同维护好的环境。我相信,通过沟通和引导,问题是可以圆满解决的。”

这个回答,巧妙地将一个两难的选择题,升华为了一个体现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和乐观心态的解决方案,既坚守了原则,又充满了人情味和智慧。

“好!回答得很好!”系主任江芸第一个表示赞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带头鼓起了掌。其他评委,包括娄越、翁斯桐,甚至温宜,也都跟着点头鼓掌。

潘禹会脸色青白相间,极其难看。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设计的难题,竟然被对方如此巧妙地化解,还赢得了满堂彩。在江芸的带领下,他不得不也抬起手,极其勉强地、象征性地拍了两下,然后狠狠地瞪了旁边一脸云淡风轻的陈秋铭一眼——他几乎可以肯定,刚才那番“闲聊”绝对是故意的!

陈秋铭感受到潘禹会恼怒的目光,不仅没躲闪,反而转过头,对着他笑眯眯地眨了眨眼,用眼神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没错,就是我提醒的,你能怎样?”

潘禹会气得差点内伤,只能铁青着脸,把目光转回评分表上,用力地写了个分数,笔尖几乎要把纸张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