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成李景隆,开局北伐朱棣 第四十六章 黄雀在后

();

接下来的五日,朱棣一直驻跸宁王府。

朱权却似浑然忘却前事,始终待之以诚,面上全无半分防备之色,一如往日般兄弟相洽。

今日是朱棣辞行之日,他托朱权代笔的请罪书早已送往京师,临去时,却借着不舍兄弟情谊的由头,执意要朱权亲送他出城。

朱权依着李景隆先前的嘱托,一口应下,心里却暗自打鼓——李景隆已好几日没露面了。

“老十七,你还记得吗?咱们兄弟里,除了大哥,就数四哥最疼你。”朱棣拉着朱权的手,缓缓走向马车,“如今你已是一方藩王,更该明白这一切来得多不容易。”

他顿了顿,又道:“我起兵靖难,全是为了大明。允炆太年轻,容易被人蒙骗,性子又懦弱,终究不是承继大统的最佳人选。你若肯助我...”

“四哥不必多言。”朱权轻声打断,欠身指了指面前的马车,“时辰不早了,四哥请上车吧。做个亲王挺好,至少在这大宁地界,凡事还由我说了算。”

朱棣嘴角几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勉强挤出笑意:“也罢,那就同去,不是说好送四哥出城的么?”

“马车是特意为四哥备下的,小弟骑马便好。”朱权摇头,旋即转身翻身上马,动作干脆利落。

朱棣轻笑一声,不再强求,径直登车。只是转身进入车厢的刹那,眼底骤然掠过一抹阴鸷狠厉。

朱权勒着缰绳,眺望四周,眉头不自觉地蹙起。他在等李景隆,可放眼望去,始终不见人影。

李景隆明明说要活捉朱棣,此刻却迟迟不现身,他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一时没了主意。

不多时,送行队伍缓缓启程,朝着北门而去。

正策马前行时,一名护卫装扮的人突然快步凑近,往他手里塞了张字条。那人虽穿着宁王府护卫的**,却绝非王府中人!

朱权心头一凛,急忙隐蔽地展开字条,上面只有八个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初见时他还皱眉不解,转瞬便恍然大悟,迅速给朱鉴递了个眼色,接着悄悄撕碎字条,任其悄悄散落在风里。

一炷香后,送行队伍与朱棣留在城外的人马会合。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四哥,小弟只能送到这里了。”朱权抬手对着缓步下车的朱棣一揖,“望四哥一路保重,靖难之事,恕小弟实在无法从命。”

朱棣面露失望,故作无奈地叹道:“十七弟当真不再考虑?四哥所做的一切,绝非为了一己私利。”

“四哥不必再说,我意已决。”朱权摇头,语气坚定。

“既如此,就莫怪四哥心狠了。”朱棣眯起眼,缓缓抬手轻挥。

一声尖锐的号角骤然划破长空,紧接着四周蹄声如雷,埋伏在暗处的一万燕军精锐猛然杀出,瞬间将送行队伍团团围住!

更令人心惊的是,连朱权麾下的朵颜三卫骑兵,竟也列阵其中!

“四哥这是何意?!”朱权脸色骤变,厉声质问。

“既然十七弟不识时务,四哥只能兵行险招了。”朱棣冷哼一声,先前那副手足情深的模样荡然无存,“靖难之事刻不容缓,四哥只能借你麾下八万精兵一用!”

“朵颜三卫的统领早已暗中归降,今后便是我的人了!”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你放心,我不会为难你和你的家人,他们会在北平与你团聚。你若此刻回心转意,事成之后,我愿与你平分天下!”

朱权面色阴沉,冷冷地盯着他,眉宇间透着一丝鄙夷:“那人说得果然没错,四哥当真是疯了!”

朱棣一愣,眉头紧锁:“那人是谁?你在说什么?!”

直觉告诉他,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就在这时,又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另一队人马出现在外围。

李景隆一身白衣,骑在白马上,缓缓映入众人眼帘。

他的身后,是一直隐匿不出的平安,以及五百名配备了新式火器的南军精锐!

“王爷!是李景隆!”朱能一眼认出了来人,慌忙凑到朱棣耳边低声急报。

朱棣猛地转头,怒视朱权的目光犹如淬了冰,双拳瞬间攥得死紧。

原以为朱权才是被蒙在鼓里的那个,到头来,自己反倒成了那个蠢货——朱权与李景隆,竟早已暗中勾结!

“燕王殿下,又见面了。”李景隆冲着朱棣的方向勾了勾唇角,声音扬得老高,“不打算聊聊?”

朱棣扫了眼李景隆身后的人马,抬手挥了挥,命人让开一条通路。

李景隆只带了区区几百人,他还没放在眼里。

李景隆带着几分挑衅的笑意,轻挥缰绳,白马踏蹄而入,穿过层层包围,径直来到朱权与朱棣近前。

“你何时到的大宁?”朱棣冷冷盯着他,声音里翻涌着按捺不住的恨意。

若不是李景隆,燕军何至于一路溃败?

或许早已踏破南军,兵临京都城下!可偏偏,这是他自己挑的人——这份悔恨与怨毒,更让他心头发拧。

“不算早,只比殿下早来一日。”李景隆笑盈盈的,居高临下地看着朱棣,“不过看来,一日已足够。”

他扫了眼周遭剑拔弩张的架势,语气带了几分嘲弄:“这是打算逼着宁王跟你反?用人家的兵马算计人家,燕王倒是真不地道。”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打量朱棣,也是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

朱棣咬紧牙关,眼底似有火焰烧起来:“既然你都知道了,还敢露面?那就休怪我不客气!”

“今日,你休想活着离开!”

“所有人听令!扣押宁王,诛杀李景隆!”

话音未落,朱棣带来的一万余众齐刷刷拔出兵刃,眼看就要动手。

可就在此时,原本混在其中的朵颜三卫却突然倒戈,拔刀相向,硬生生拦在了包围圈最内层!

朱棣脸色骤变,瞳孔猛地收缩,难以置信地转头看向朱权。

“四哥不必这般看着我。”朱权冷哼一声,嘴角撇过一丝不屑,“你收买的,不过是三只见利忘义的蛆虫,并非整个朵颜三卫。”

“把人带上来!”

话音刚落,三名五花大绑、浑身是血的汉子直接被拖拽上前,“咚”地一声丢在地上,只剩半口残气。

朱棣眉头拧成疙瘩,看看地上奄奄一息的三人,又看看朵颜三卫中那三位统领——这才惊觉,朵颜三卫的统领,早已换了面孔!

所谓臣服,不过是将计就计,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局!

“你是怎么...”朱棣咬着牙看向朱权,话未说完便猛地转头,怒火直直射向李景隆,“是你?!”

“见笑了,正是在下。”李景隆笑得狡黠,抬手虚虚一拱。

“好!好得很!”朱棣双拳紧握,脸色被怒火憋得通红,“你们演得一出好戏!可真当这样就能困住我?”

“四哥,束手就擒吧,回头是岸。”朱权语气冰冷,缓缓从怀中掏出一封密函,“这是替四哥写的请罪书,我从未送去过京都。”

瞥见那封密函,朱棣脸色再变,整个人几乎要眦目欲裂,像是要吃人。

“四哥莫非真当我糊涂?”朱权当着朱棣的面,将密函一点点撕得粉碎,“这东西一旦送进宫,让陛下与满朝文武瞧见出自我手,我岂不是坐实了你的同党?”

“朝中早已无人信你,谁会当真以为你在谢罪?”他冷笑一声,“你不过是想逼我与你同谋罢了!”

从朱棣让他**谢罪书的那一刻,他就看穿了这层算计——李景隆知道所有的一切,,朝廷怎会信这等鬼话?

“现在,这份谢罪书,还有这三个吃里扒外的东西,都还给你。”朱权看着几近疯狂的朱棣,眼神渐渐冷如寒冰,接着扬手将撕碎的纸片抛向空中,碎末随着寒风四散,落了一地。

几乎同时,朱鉴毫不犹豫地挥刀,三名叛徒当场被杀!

鲜血喷涌而出的刹那,一股彻骨寒意骤然席卷开来,仿佛将所有人都罩进了一座巨大的冰窖。

天空中,竟零零落落飘起了雪花。

“杀!”

一个苍白而嘶哑的字眼,从朱棣齿间迸出,像是在死死攥住自己最后一丝身为王者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