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老子儿孙满堂,遍布朝野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赔!

魏珅的报复,如同阴沟里滋生的毒藤,无声无息却带着致命的恶意。

他并未直接动用魏家庞大的力量正面碾压宋家,那太显眼,也太容易引起反弹。

他选择了更阴险、更琐碎也更难防范的方式。

宋家最先遭殃的是“食为天”旗下的店铺。

这一日,临县的糕点铺酥香斋被人告官。

衙役们带着封条将酥香斋暂时查封。而酥香斋眼下的老板宋三郎也被带到县衙例行问话。

对于自家的东西,三郎是很有把握的。

虽然都说无奸不商,但父亲的教导三郎从未忘过。

父亲说过,诚信乃立人之本,做生意亦然。

偷斤短两,以次充好,或许能够赢得短暂的利益,但却会阻了长期的发展。

三郎一直将此话铭记于心,对下面的商铺也都严格要求,从不疏漏。

特别是那些关系到人命安全的酒楼和点心坊,三郎甚至都要亲力亲为地过问货源。

如此仔细,又怎会出现把人吃坏的情况?

三郎心中无鬼,自然敢在堂前对峙。

告官的是一个老妇,她跪在堂下,歇斯底里地指责三郎为富不仁。

一口咬定自家的小孙子就是吃了酥香斋的糖果子才腹泻不止,险些没了性命。

不少百姓围在县衙外面看热闹。自打宋家来了临县后,传出来的可都是好名声。

谁曾想,还能出酥香斋这档子事。

不过,大家对宋记的东西还是很信任的。一时间,外面看热闹的百姓竟一边倒地觉得这事定是个误会。

保不齐就是那老妇的孙子偷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这才导致了腹泻。

然而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人群中又忽然冲出来一个人。

“县太爷做主,草民家的女儿也是吃了酥香斋的东西后出现了腹泻的情况。

草民先前还未曾往这里想,如今回想起来,的确是酥香斋的糕点有问题。”

三郎蹙眉,转头看向被挡在外面的那个大汉。

这个时候,临场喊冤,属实是有些带节奏的意思了。

有一就有二,很快便又有人闹着自己也曾跑肚拉稀,分明就是酥香斋的东西不干净。

原本信任宋记的百姓们都开始动摇,三人成虎,这么多人都说酥香斋有问题,那说不准还真有问题呢。

王守仁坐在堂上,有些为难,他与宋远廷虽说算不上什么深交,但到底还是互相帮助过的。

王守仁不想把事情搞得太难看,可眼下这些苦主却又好像是有备而来。

为官多年,王守仁可不是一般的精明。再加上先前宋家被魏家针对,这位县令很快就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此事或许有魏家的手笔。可越是想到,这事便越是麻烦。

王守仁不敢得罪魏家,却也不想与宋家撕破脸。

魏家是如今的权贵,宋家一门四秀才,却也可能成为未来的新星。

王守仁是瞻前顾后,谁也不像得罪。最后他想了想,提出了一个自以为折中的办法。

“宋三郎啊,这些人虽不知到底是不是吃了宋记的东西而发病,但终究是去过酥香斋。

我看就这样吧。你给他们些银子,也算是弥补了。”

在王守仁看来,宋家定是不缺钱的,能够用钱摆平的事情,那就不算事情。

这些人闹事,无非也就是为了银子,只要宋家给的足够多,他们自然也就消停了。

原以为这是个好得无可挑剔的办法,可宋三郎却勾唇一笑,直言道:

“不可能!赔不了!”

“你说什么?”王守仁的声音不自觉地微微提高。

三郎不卑不亢,重复道:“我说,赔不了。”

眼见王守仁就要发怒,三郎忙继续解释:“大人容禀,草民不是心疼银子。

但今日若是草民赔了,那岂不是承认我酥香斋的糕点有问题?

我宋记开门做生意,从不欺骗乡亲。凭什么无端被他们诬陷!

若是有人病了,没钱医治,我宋家绝无二话。

但如此诽谤我宋家,却还想得些好处,门都没有!

今日,草民不仅不陪,还要反告他们诬陷之罪。

捉贼捉赃,捉奸拿双,既然他们都声称是我酥香斋的糕点有问题,大可拿出证据来。

大人不是已经把酥香斋查封了吗?草民请求即刻将酥香斋内的原料都送到这里检查。

倘若真有问题,多少钱草民都赔,倘若没有,这些诬告之人按律当杖责!”

三郎年纪不大,气势却半点不弱。

跪在堂下的老妇和出来帮腔的几个人都有些心虚。

三郎见状,又继续说道:“还有,那几个生了病的孩子也需得到这里接受检查。

草民不才,妹妹懂些医术,那些孩子是真病还是假病,又或是因为什么而得病,想来都能查得出来。

大人若是担心宋家人自查失了公允,也可把县里的几位郎中都一并请过来。”

王守仁见三郎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心里虽有些不高兴,却还是看向那几位“苦主”。

“你们可愿意?”

几位苦主本就不是吃酥香斋的东西吃坏的,他们只是收了魏珅钱财故意来闹,哪里经得起查?

可事情都到了这种地步,总不能说不敢吧。

若真是那样,岂不是当场就漏了馅。

就这样,几人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酥香斋的东西很快就被送到县衙检查。这些东西都是宋远廷一早让人查好的,即便是魏珅的人也根本没有机会下手。

经过一番查验后,酥香斋的食物没有问题。

而那几个所谓吃坏了的孩子也压根就没有什么严重的病症。

最多不过是脾胃虚弱,贪凉吃得多罢了。

一番调查,宋家的酥香斋完全没有问题。

几个诬告的都被王守仁申斥了一番,放回家中。

王守仁没有判几人杖刑,说到底还是怕得罪了魏珅,得罪了魏家。

三郎回家后,有些郁郁寡欢,虽说他今日为了酥香斋正了名,但那些信口雌黄的狗东西却没能付出应有的代价。

这一点,三郎很介意。

宋远廷见儿子如此,便将三郎单独留在屋里。

“心里不舒服?”宋远廷开口问道。

三郎也不瞒着,微微点头。

“今**能为宋家驳回一局已然是了不起了。王守仁为官圆滑,自然知道背后的黑手是谁。

他不敢得罪魏家,这很正常。但今天的事却也能让咱们看到另一个信息。”

“什么信息?”

“至少王守仁眼下也不想与宋家交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