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确实是这里最看得懂的人。
因为他认得画中每一寸景致的肌理——那石阶上被糕点师傅长年累月踩踏出的光润弧度,那木窗上不易察觉的一道裂纹,甚至蒸汽升腾的形态……
画中流淌的那份近乎神圣专注的静谧与温热,正是每日拂晓沈家老铺后厨的真实写照。
眼前这个名为顾明玥的年轻女子,竟用如此洗练清透的笔触,剥离了店铺固有的“老字号”符号光环,精准地捕捉并升华了那份内里深沉的精神气质——日复一日晨起蒸腾的炉火、氤氲的水汽、匠人的呼吸、糯米在时间与热量催化下酝酿的甘甜与韧劲。
他环顾四周,终于在展厅角落临窗的一张小桌旁,看到了那位画作的缔造者。
两人虽然见过,却也只是两面之缘。
顾明玥正低头安静地坐着。
她穿着浅米色的宽松薄毛衣,袖口随意挽起,露出纤细白皙的手腕,握着一个小巧的白瓷杯。
长发松软地绾在脑后,几缕碎发垂落颊边。
阳光透过落地玻璃倾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单薄而美好的侧影轮廓。
她的眼神,带着几分难以驱散的倦怠和疏离,正望着窗外流动的人潮与车影,视线是散的,仿佛灵魂的一部分仍未从那场家族风暴的余震中完全归来,一部分还沉溺在自己笔下的水色世界里。
那种易碎感与她画作中透出的坚韧诗意形成奇特的叠影。
沈砚川心中一动,想起妹妹沈知白偶尔提及这位顾家二小姐在母亲扶持下重新执笔的挣扎,想起江城暗流中对顾家的诸多不利传闻。
无声的叹息化为更深的温和。
他放轻脚步上前,在她对面空着的藤椅上坐下,没有急于打扰,只是从桌上的青花瓷壶中,为自己也倒了一杯茶。
茶是“溯光”特供,带着白菊和蜂蜜的微温清甜。
白瓷杯底落在木质桌面的轻微声响,终于惊醒了顾明玥飘散的思绪。
她回神,有些讶异地抬起眸子看向对面。
“沈……砚川?”
她认出了来人,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上一次交集还是通过沈知白,她带自己刚完成的画作去沈记给一些糕点包装提建议,匆匆一面,印象仅止于这位沈家继承人的儒雅持重,以及他在妹妹面前流露出的温柔兄长模样。
“是我,顾小姐。”
沈砚川微笑颔首,他的笑容温和得体,带着阳光落在水面般的暖意,很容易让人心生亲近。
“贸然打扰,实在是因为……”
他目光投向墙上那幅《沈记晨曦》,认真地说,“你的画,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的画?”顾明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有些不确定地抿了下唇,“是那幅《沈记晨曦》吗?”
“是的。就是它。”
沈砚川点头,声音放缓了些,带着诚恳的回味,“很多人画老铺、画市井,追求的是一种‘旧’的热闹、烟火气和符号感。但这幅不同。顾小姐你舍弃了正面的喧嚣,选择了后巷这个少人问津的视角。看那扇窗、那团光晕里的蒸汽……你用光和雾,用水彩特有的通透感,描绘出一种近乎于修行般的专注感和孕育感。那份日复一日的‘蒸腾’,是热气,是水汽,更是时间、匠心和对味道纯粹信仰所氤氲出精神之光。”
“你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份精神的光,才是沈记百年未曾断绝的根基,甚至超越了那些具体的糕团形态。”
这一番切中画魂的解读,完全说到了顾明玥的心坎里。
她创作时的感受正是如此。
那份清晨的蒸汽与微光,在她眼中象征的不仅是糕点出炉的过程,更像一种不被尘世喧嚣打扰的、隐秘却坚韧的生命力。
她画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捕捉到了沈家的精神,只觉得那一刻的光与雾太打动她。
沈砚川却一眼洞穿。
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份疲惫的疏离感被驱散了大半,急切地看着他:“你真的是这么看的吗?我只是觉得那个时刻太美太安静了,像凝固的音符,像……像一种坚持本身在发光。”
“当然是真的。”
沈砚川莞尔,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我经营沈记这些年,一直在思索如何让老字号焕发新生,却从未想过去剥离它的神韵。你这幅画,像一面澄澈的镜子,瞬间让我看清了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谢谢你,顾小姐。”
他的感谢很真诚,并非客套。那眼神清澈坦荡,没有半分商人的世故,只有对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以后叫我砚川就好,知白的朋友便是我的朋友。”
“那……你也叫我明玥吧。”
顾明玥脸上浮起一丝很淡的红晕,低声道。
对方的欣赏,如同春日初融的暖流,悄然冲开了她心中因家族纷扰而结下的部分冰层,让某种脆弱而真切的艺术表达欲,第一次得到了不带任何预设和偏见的纯粹回应,这让她紧绷的神经微微松弛下来。
茶水的清甜香气萦绕鼻尖,仿佛也带着他话语中的暖意。
窗外的天光渐渐明亮,展厅里的人也多了一些。
两人关于那幅画的话题并未结束,反而越发深入。
沈砚川并非专业画家,但他对视觉语言的感受力极其敏锐。
顾明玥起初有些怯生,但对方温和的鼓励和精准的细节洞见一点点卸下她的心防。
她开始讲述创作时的情境:如何在天未亮就背着画板,在清冷的后巷等了几天,只为捕捉到日出那一刻水汽光晕的瞬间;如何反复尝试调配那种既清透又能承载光感的湿灰色;如何在画中藏起几分内心希冀安宁却不得的淡淡忧郁。
沈砚川安静倾听着,不时补充几句他对糕点制作中“火候”、“时间”与“心境”的微妙关系的理解。
他说蒸糕最重要的不是大火猛攻,而是心静气匀下对温度微妙变化的掌控,如同画家在调色板上捕捉那决定性的色彩倾向。
这种将美食制作与艺术创作内在神韵相通的解读方式,让顾明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