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云听到慧明禅师的话,不由得笑道:“压你一头,哈哈哈!”
“我所求者,乃万般法,千般道,道法且归真,悟得天地阴阳理,明了世间是与非。”
“五台山的五座禅寺,也只不过是我经历风景中的一隅罢了,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压倒东风,说什么压与不压,法无恒胜,道无常尊。”
“我心中未曾有胜负之心,又何来胜负之分?倒是禅师你,执着于佛道两门之分,荣誉声名,可还像个出家之人?”
韩云的意思是,我根本就未曾将你说的事情放在心上,倒是你揪着那一点点功利之心不放,是何道理。
慧明禅师被韩云这一番话说得脸色变了又变,最后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是老衲着相了,施主不愧是空王佛传人!”
他双手合十,深深一揖:“韩施主境界高远,老衲惭愧。”
韩云再行一礼,随后告别。
慧明禅师亲自送韩云离开显通寺山门,他望着韩云离去的背影,感叹道:“真佛子也!”
韩云一直以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问问道,求求法,闲暇时停驻一二,看看沿途的风景,风景或好或坏,都不影响韩云去看。
这风景可以是诸天世界的精彩,也可以是人生百味的思索与探讨,韩云总会有几分收获。
我来此,我见证,便已经足够了。
兴起时,或会插手世界的纷纭,兴败时,又会冷眼旁观,凭的是一颗心,也唯有心在不断经历、磨受。
至于说终点在哪儿?
韩云其实也不知道,他只听说过一句话,道无止尽!
此时,内景空间内。
韩云将慧明禅师那崩碎的慧剑碎片放入一片金脉琉璃菩提叶中,只见那菩提叶中的世界发生改变,倒映出慧明禅师修息慧剑法门的历程。
大乘菩提心经有无量智慧,这智慧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最终都会成为韩云的资粮。
韩云看着那满树菩提叶,三千菩提叶,三千智慧法,三千世界即是三千法,这是第一片叶子,往后还会有第二片、第三片……
直到所有菩提叶满,又是一个新的轮回,叶枯叶落,叶再新生,循环往复,无止尽矣!
韩云将一缕心念投入那菩提叶中,再睁眼时,眼眸中射出两道虚无琉璃法剑,此剑乃是智慧精神所化,可斩烦恼,断凡尘。
可封记忆,断过往,灭五感,锁六根!
吾有一剑,可于心念世界中斩山海万象!
终于,韩云的眉心之处生成一道金色的竖状纹路,其形似眼瞳,却又十分狭长。
韩云的先天异能的根本性质,乃是超越时空过往之能,先天一炁包裹时,自成一方小天地,与大天地脱节。
只不过韩云之前修为尚浅,只能将其理解为复眼蝇目的能力,用更恰当的比喻来说,其更加类似于龟蝇体!
在得到空王佛传承后,领悟不在此间,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之意。韩云对先天异能的领悟愈发深刻,触及了存在与非存在的玄妙边界。
是虚是幻,亦是空!
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
韩云身体这个小天地,可以存在于一人之下的现实世界,也可以存在于内景世界,内景世界即是心念世界,也可以同时存在于两方世界。
韩云忽然心念一动,身形竟同时出现在三个不同的方位,一个在菩提树下静坐,一个在云端俯瞰,还有一个正在山间漫步。
三个身影互相对视,却又浑然一体。
三个韩云同时开口,声音重叠回荡:“不在此间,是说可以无处不在;不在彼岸,是指无需超脱,自己已然超脱,与天地等同位格;不在中流,意味着已然超越对立。”
一即是万,万即是一!
收束万我唯一,一又可化作万般之我,非分身,非化身,皆是本身。
真空妙有,不即不离;万象森罗,不离一念。
菩提树与内景空间融合,其本身象征无量智慧福德积累,而慧剑法门,则相当于将智慧精神凝聚为一把兵器,化虚成实。
就像是一个契机恰好触动了韩云的内景空间,将韩云的内景世界在肉体上显现出来,最终在韩云的眉心处化作异象。
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天眼”、“慧眼”!
我以天眼观世界,实则乃是以内景世界观世界,故而我所见者,皆是世界规则本相,是道之本根。
就相当于,内景空间启动,解析外面世界的规则是怎么运行的。
除此之外,因为其本身是内景的缘故,所以还有兼具智慧与灵性洞察力,可通晓因果、过去未来的能力。
更是可以将慧剑,内景能量所化的雷霆、真火,菩提树所收录的法门等等作为攻伐之术。
韩云以后无需再苦心求那功法传承,只需用天眼观之,便能明白其中运行之理。
当然,韩云的金色眉心竖纹是可以随时收起来的,并不会显露在普通人面前。
韩云心念微动,眉心那道金色竖纹便悄然隐去,仿佛从未出现过,随后,他韩云出了内景空间。
韩云站在山间小径上,感受着刚才所领悟的种种玄妙,心中一片澄明。
远处传来钟声,悠扬回荡在山谷之间。韩云抬头望去,只见夕阳西下,余晖染红了五台山的群峰。
他忽然想起空王佛曾说过的一句话:“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此刻的他,似乎触摸到了这个问题的边缘答案。
“内景外显,天人合一!”
韩云喃喃道。
他心念一动,眉心竖纹再次显现,这次却不是为了施展什么神通,而是单纯地想要以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
透过天眼,他看到了常人无法看到的景象。
山间流淌的不仅是溪水,还有天地之炁的脉络;寺庙中升腾的不只是袅袅香火,还有信徒们的七彩色的愿力汇聚;就连脚下的泥土,也在天眼观察下呈现出独特的能量纹路。
韩云忽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观世界本相。如今内景外显,天眼自成,他终于可以直观地感知天地大道的运行。
超脱表象与本质的对立,直接把握道的全体,故而为:观世!观道!
内景空间就像是一口小井,韩云偏偏要坐井而观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