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医心 第121章 第一枪,要打在所有人的心上!

王功看着叶凡沉稳的眼神,心里那点对未知风险的担忧烟消云散,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掏出手机,快步走出了工棚。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

“喂,苏记者吗?我是青川县卫生局的王功……”

叶凡没有去关心电话内容,他转头对秦朗和李德海说:“秦科长,李院长,准备一下,把王铁柱家的情况以及我们这两天普查出来的所有典型病例,整理成最详实的材料。数据要精准,情况要真实,一个字都不能夸大。”

他又看向孙兆龙:“孙主任,你和其他几位专家,准备好接受采访。别说官话套话,就说你们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你们心里想骂什么,就骂什么。老百姓的苦,就是我们工作没做好的果,这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孙兆龙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烟熏黄的牙:“这个我擅长。保证骂得他们狗血淋头,听了就想给我们捐款。”

一时间,整个指挥部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不到半小时,王功一脸兴奋地跑了回来:“叶局!苏记者说……她说她不仅自己来,还要带上市报社最好的摄影师和一名资深评论员,组成一个专题报道组!她说,让我们等着,她们马上出发!”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市报社的专题报道组!

这分量,跟县电视台的小打小闹,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意味着,叶凡的这一枪,瞄准的根本不是青川县,而是整个江城市!

……

第二天上午,一辆挂着“江城晚报”牌子的采访车,卷着一路风尘,停在了青山镇卫生院的工地上。

车门打开,苏沐秋一身干练的牛仔裤配白衬衫,长发扎成一个清爽的马尾,第一个跳了下来。

她看着眼前这个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着那些穿着白大褂和村民们一起搬砖和泥的专家,明亮的眼眸里闪过一丝震撼。

她快步走到叶凡面前,上下打量了他一圈,那张被晒得有些黝黑的脸比在市里时更添了几分坚毅。

“叶大局长,”苏沐秋嘴角一扬,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你这可不厚道啊,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是想把我当枪使?”

叶凡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的那点压力莫名就轻快了许多。

“我哪敢用苏大记者当枪。”他笑了,“我这是给你送炮弹。能把这发炮弹打出去,打得又响又亮,我想来想去,全江城,也只有你了。”

这句半真半假的话,让苏沐秋脸颊微微一热,她哼了一声,掩饰道:“算你识货。材料呢?”

“都准备好了。”

援助仪式简单而隆重。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繁琐流程。

就在那块“阳光账本”的大木板前,叶凡亲手将一个装着五千块钱的信封,交到了王铁柱的手里。

王铁柱这个七尺高的汉子,捧着那个信封,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前几**还只是感激,今天,当这份沉甸甸的,能救活他一家子的现金拿到手里时,那种冲击力,让他瞬间红了眼眶。

他“扑通”一声,又要下跪。

叶凡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死死扶住。“铁柱大哥,咱们之间不兴这个。这钱,不是我给你的,是**给你的,是国家的政策好。你要谢,就谢党和**。”

王铁柱抬起头,泪水混着汗水,从黝黑的脸庞上滚落。

他看着叶凡,又看了看周围那些冲他点头微笑的专家和干部,最终,只是用尽全身力气,嘶哑地喊出了一句:“我……我以后就听叶局长的!让我干啥我干啥!”

摄影师的闪光灯,将这一幕定格。

接下来的采访,成了一场“诉苦大会”。

孙兆龙对着镜头,毫不客气地炮轰:“我干了一辈子外科,从没想过,在离县城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还有人用烧红的剪刀放血来降颅压!这不是医术,这是玩命!为什么?因为一个最基本的卫生院,连一支能用的体温计都没有!这是我们所有医疗工作者的耻辱!”

内科王主任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痛心疾首:“高血压二百二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三十岁的年轻人得了糖尿病自己却毫不知情。这不是个例!我们脚下站着的,不是一片土地,是一座被疾病包围的孤岛!我们再不来,这里就要被掏空了!”

苏沐秋的笔在采访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她的心神被这些最真实、最残酷的现实,深深地刺痛着。

她最后采访叶凡:“叶局长,面对这么大的困难,您有信心把这个试点做成吗?”

叶凡看着镜头,眼神平静而坚定:“信心不是我有没有,是看我们想不想。只要我们把老百姓的命,当成自己的命,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青山镇的每一位乡亲,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活得更有尊严。”

……

两天后,《江城晚报》头版头条,一篇配着大幅照片的深度报道,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江城市引起了轩然大波。

标题锋利如刀——《谁在为青山镇的百姓续命?——一项被“逼”出来的医疗扶贫样本调查》

文章没有一句歌功颂德的套话,而是用最真实的笔触,描绘了青山镇医疗资源的极端匮乏,描绘了王铁柱一家的绝望与新生,描绘了孙兆龙等专家们在一线的震撼与自责。

最后,才点出叶凡和他的团队,正在用最笨拙也最扎实的方式,试图改变这一切。

报道的配图,一张是孙兆龙赤着膊挥舞大锤的背影,一张是叶凡扶着王铁柱,两人四目相对的瞬间。

同一时间,青川县。

县长李建国的办公室里,他将报纸仔仔细细地看了三遍,然后缓缓地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拿起桌上的红笔,在报纸的标题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而在另一间办公室,气氛则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夕。

县卫生局常务副局长马文亮几乎是撞开了县委书记张海涛办公室的门。

他把那份报纸“啪”地一声拍在张海涛的办公桌上,气急败坏地说道:“张书记!您看看!这个叶凡,简直是无法无天!他这是在作秀!他这是在用舆论绑架我们县委县**!”

张海涛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早就看到了这份报纸,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扎在他的心上。

他正在全力推进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讲究的是光鲜亮丽的市容,是和谐美好的宣传。

可叶凡这篇报道,却血淋淋地揭开了青川县最穷困、最难看的一块伤疤,还把它放在了全市的聚光灯下暴晒!

这哪里是在作秀,这分明是在打他的脸!

“作秀?”张海涛抬起眼皮,冷冷地看着马文亮,“人家现在是全市上下交口称赞的扶贫典型,是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你告诉我,怎么反驳?是说他不该救那个快死的小孩,还是说他不该给贫困户送那五千块钱?还是说,我们青川县根本没有穷人,这篇报道是凭空捏造?”

一连串的反问,像一记记耳光,抽得马文亮哑口无言,满脸通红。

他支支吾吾半天,才憋出一句:“可……可他这么搞,完全不合规矩,不按程序来啊!”

“规矩?”张海涛拿起报纸,指着上面叶凡那张平静的脸,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寒意,“现在,老百姓的命,就是最大的规矩!人民的口碑,就是最大的程序!你跟我谈规矩?你去跟市里的领导谈,去跟全市的老百姓谈!”

说完,他把报纸狠狠地扔在地上,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他感觉自己精心布置的一盘棋,被叶凡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卒子,给拱翻了。

他想发火,却发现自己一拳打出去,面前空无一物,所有的力量最终都憋屈地耗在了自己胸口。

当晚,青山镇卫生院的工地上。

钱国栋和叶凡并排坐在一堆新码好的砖头上,看着远处村民们和专家们围着篝火,有说有笑。

“你这一枪,打得准,打得响。”钱国栋抽着旱烟,慢悠悠地说,“明着打的是扶贫这张牌,疼的却是某些人‘文明城市’那张脸。他现在啊,是有苦说不出,吃了这个哑巴亏,还得捏着鼻子认下你的功劳。”

叶凡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不过,你小子也别得意得太早。”钱国栋话锋一转,“舆论这东西,是双刃剑。今天它能把你捧上天,明天,就能让你摔得粉身碎骨。你记住,锦上添花的东西,永远靠不住。咱们当干部的,根基,还得是脚下这片土地,是实实在在的成绩。”

他用烟头指了指那栋已经初现轮廓的卫生院大楼。

“把这楼盖得结结实实,把医疗队带得能打硬仗,让老百姓的死亡率降下来,人均寿命提上去。这些,才是谁也抢不走,谁也骂不掉的护身符。到时候,你不用说话,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替你说话。”

叶凡重重地点了点头,将这番话刻进了心里。

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短信,来自苏沐秋。

“报道效果不错,听说市里领导都做了批示。我这个月的奖金,看来是稳了。叶大局长,你欠我一顿大餐。”

叶凡看着屏幕上的字,脸上露出了连日来最轻松的笑容。

他抬头看了看漫天的繁星,又看了看身边这群可爱可敬的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着。

“等卫生院盖好了,请你来剪彩。顺便,尝尝我们青山镇的特色大锅饭,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