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9,熊孩子炒股,世界股神 第38章 衣锦还乡

();

证监局门外,张之平夫妇感觉像做了一场大梦。

五百多万!

这笔天文数字般的巨款,终于真正属于他们了。

然而,在一连串事件后,这笔钱却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

当晚,饭桌上。

张之平看着儿子,欲言又止。

张和看出了父母的担忧。

他主动放下了筷子,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建议。

“爸,妈,现在网吧的生意已经走上正轨了,奶奶的身体也需要静养。”

“我想,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带奶奶回乡下老家,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这个提议,充满了孝心。

但张和真正的目的,却有两层。

其一,是尽孝。奶奶年纪大了,大城市的喧嚣确实不利于术后恢复,回到熟悉的乡土环境,对她的身体有好处。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为了麻痹敌人。

他要向外界,尤其是赵家那些可能还存在的眼线,展现出一个“发了财就立刻回乡享福”的,普通暴发户家庭的形象。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威胁性,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闷声发大财的时间。

……

三天后。

一辆崭新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黑色桑塔纳轿车,缓缓驶出了魔都市区。

车里,塞得满满当当。

后备箱里,是给奶奶准备的各种高级营养品。

后座上,更是堆满了最新款的二十五寸大彩电,全自动洗衣机,和双开门电冰箱。

一家人,开着这辆在1999年堪称豪华座驾的新车,载着一车城里人眼中的稀罕玩意儿,风风光光地,回到了那个位于郊县的,闭塞的小村庄。

这,在整个村子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轰动!

桑塔纳轿车!

大彩电!

从城里衣锦还乡的张之平一家,瞬间成了全村人议论的焦点!

当车子停在张家那栋破旧的老宅前时。

整个院子,早已被闻讯而来的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

张和扶着身体还很虚弱的奶奶,走下车。

当老太太看到,自己那栋原本破败不堪,漏风漏雨的老房子,竟然已经被提前请来的工人,简单地翻修一新,粉刷得干干净净时,她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亮起了光。

当那台崭新的大彩电,被小心翼翼地抬进屋里,接上电源,播放出清晰鲜艳的画面时。

老太太更是激动得像个孩子,她颤抖着手,一遍又一遍地**着电视机那光滑的外壳,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好……这日子,有盼头了……”

一家人,围在新买的电视机前,看着节目,吃着晚饭。

屋外头,乡亲们嗡嗡的议论声,一声高一声低地往窗户缝里钻。

屋里头呢,张和一家子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是久违的亲昵味儿。

可这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就像在村口挂起了个大红灯笼,亮堂堂、招人眼。引来的不光是乡邻羡慕的眼光,还顺带着,把十里八乡的亲戚都给“吸”过来了。

头几天来的亲戚们吧,都还捧着“礼数”。

清一水儿的笑脸,手里攥着点儿实在东西——自家鸡窝里刚摸出来的鸡蛋,带着温乎气儿;要么就是刚从菜园子揪的黄瓜豆角,顶花带刺儿的,新新鲜鲜地送上门。

话里话外,那叫一个亲热。你一声“出息了的大哥”唤着张之平,我一句“了不得的神童”捧着张和,光念叨“身体好不好啊”、“日子过得咋样”的闲篇儿,那字眼儿“钱”呐,都绕得远远的,谁也没沾边儿。

但坐那儿的张和,人小,心可透亮

一屋子亲戚,人人脸上堆着和善的笑,可那双眼睛背后呢?他看得真真儿的——那些眼神里头,无论亲疏远近,全都像藏着个小算盘,那光一闪一闪的,混着点说不清的、热切又贪馋的劲儿,藏都藏不住。

他心里沉了一下,趁着给爹倒水的空档,凑到父母边上,压低声音提醒:“爸,妈,我看啊,咱家这安稳日子过不了几天了,往后头,怕是要热闹起来了。”

还真让他说着了。

眼瞅着村里议论的风头劲头给拱得足足的,那个出了名的大嗓门、爱串门的——张和三舅婆,可就坐不住了,满村子开始“吹风”了。

她是挨家挨户地蹿,嗓门敞亮,走哪儿嚷嚷到哪儿:

“哎呦我的亲娘诶!你们还没听说吧?我家之平可了不得了,在上海那大地方!”

“我听我外甥女说的真真儿的!他在上海滩,有这么老些钱——好几百万呐!”

“你们想想看,就他手指头缝里随便漏出来那么一丁点儿,都够咱这帮穷亲戚,吃穿不愁一辈子的了!”

这话像长了脚,飞快传遍了全村。

村民们再瞅张家那门楼子的眼神,一下子可就变了。原来只是眼馋羡慕,慢慢儿的,那眼神儿烧得火辣辣的,里头还掺上了“那还不是应该的?”这样的心思。

终于,到了这天晚上。

饭碗才刚撂下。

以张和的大舅公,也就是奶奶的亲哥哥为首的,几位在家族里德高望重,说话最有分量的长辈,联袂登门了。

张之平夫妇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将几位长辈请到了上座。

大舅公抿了一口茶,并没有提钱。

他只是将茶杯重重地往桌上一放,然后,满脸严肃地,看着张之平,开口说道:

“之平啊。”

“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是咱们张氏一族里,最有出息的人了。”

“有些事,我们作为长辈,不得不找你好好地,聊一聊。”

“这,是为了你好,也是为了我们整个张氏一族好。”

“这,是为了你好,也是为了我们整个张氏一族好。”

大舅公一顶“为了家族”的沉重高帽,就这么直挺挺地扣了下来,让本就不善言辞的张之平,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他哪里敢得罪这些家族里辈分最高的长辈,只能将那句“天色不早了,要不先休息”的话咽回肚子里,恭恭敬敬地,将几位长辈请进了屋。

堂屋里,油灯被点亮。

几位头发花白,满脸褶子的老人,按照辈分,依次落座。

张之平夫妇,则像两个即将接受审判的犯人,局促地站在一旁,连坐都不敢坐。

长辈们坐下后,并没有立刻切入正题。

大舅公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开始忆苦思甜。

“之平啊,你还记得不?你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年三十连顿饺子都吃不上。”

“那时候,是谁家借了你半袋白面?是我啊!”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