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的战锤40K 第549章 混淆视听

舰桥内的空气凝滞厚重,只有引擎在甲板深处持续发出的低沉嗡鸣在震动,以及全息星图投影仪内部元件运行时细微的电流嘶嘶声。

陈曦的目光从旋转的星图上移开,投向厚重舷窗外那片被战舰装甲边缘切割的、纯粹的虚空黑暗。

哈索尔的话,像一块沉重的金属坠入他翻涌的思绪,暂时压住了其中的动荡。

“是啊……指向真正的敌人。”陈曦低声重复,眼神重新变得像刀锋一样锐利和稳定。

“准备一下,哈索尔。回到罗斯托夫II号,我们还有很多‘剑’需要磨,很多‘洞’需要堵。在这艘船沉没之前,不管它要去哪里,我们都要让它烧得最亮。”

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战术全息投影台边缘,几行猩红色的加密符文无声地浮现,开始向上滚动。

麦麦的情报流接入了舰桥的最高保密信道:

目标确认:审判官卡西姆·沃伦(Inquisitor Kassim Warren)

监控节点:罗斯托夫III号铸造世界,外围工业区/居住蜂巢

事件A:沃伦的线人,代号“渡鸦-7”,已接触目标——罗斯托夫防卫军第三团后勤中尉“托勒密·瓦伦”。

接触点:下层甲板H-7区一处废弃小型机库,通过一个通风管道的维护口秘密传递物品。

目标背景:该中尉在之前罗斯托夫远征轮换支援期间,曾短暂负责过灰烬骑士战团临时前哨站的物资协调工作(不涉及核心机密)。

传输内容:一个加密数据包(低阶加密,破译中)。内容高度疑似是索要该中尉在灰烬骑士后勤支援期间,经手过的、特定时间段内的物资流动记录副本。

事件B:同一线人“渡鸦-7”在外围劳工聚集区的“铁砧与火花”酒馆内活动,使用小额信用点换取信息。重点打探对象是罗斯托夫铸造世界各类产品的具体流向。

陈曦的眼神骤然变得冰冷锐利,像瞬间锁定目标的鹰隼。

沃伦的网已经开始收紧,触角探向了外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环节。

“严密监控接触点,保持绝对隐蔽。”他的声音低沉果断,没有任何起伏。

“评估瓦伦中尉可能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和等级。非必要,不要惊动线人。我要知道沃伦想通过这些碎片拼凑出什么。”

哈索尔微微点头,金属指尖在数据板冰冷的屏幕上快速滑动,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刮擦声:“明白。启动‘混淆计划’第二阶段。”

她的指令通过最高级别的加密频道,瞬间抵达罗斯托夫III号铸造世界非核心研究区及外围信息节点:

指令:通过可控渠道,选择性释放“堡垒护盾(Bastion Shield)”项目信息。

内容核心:强调该项目是针对骑士机甲开发的下一代动能冲击缓冲与热能消散综合护盾系统。着重突出其提升战场生存率的重大意义,以及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高技术瓶颈。

释放渠道:

针对非涉密技术神甫的次级技术简报会。

技术神甫休息区内“自发”的技术难点讨论。

内部低权限通讯网络中“匿名”泄露的“技术摘要片段”。

目标效果:将外部注意力引向一个真实存在、技术难度高、资源消耗巨大、具有重要战术价值,但与核心机密完全无关的项目。

指令生效。

很快,在罗斯托夫III号铸造世界那些远离核心熔炉区的嘈杂外围地带,新的信息涟漪开始扩散。

在弥漫着机油味和蒸汽的次级技术工坊区,一场面向非核心神甫的技术简报正在进行。

主讲的初级技术神甫站在沾满油污的讲台后,语调平直地陈述“堡垒护盾”的设计目标——大幅提升骑士机甲在重火力打击下的存活率。

他调出一张能量场模型图,用指针点出几个闪烁红光的区域,着重列举当前面临的热能逸散控制难题和主结构材料在高强度冲击下的应力极限问题。

台下的神甫们大多穿着磨损的红袍,有的用数据板记录,有的在羊皮纸上用鹅毛笔书写,偶尔有低沉的二进制嗡鸣交流声响起,讨论着模型图中具体的散热通道设计。

在充斥着微弱臭氧气息和机油味道的技术神甫休息区,几个红袍身影围在一个数据屏幕前。

屏幕正反复播放一段模拟测试录像:一台测试用骑士机甲在能量护盾开启状态下承受模拟炮击,护盾剧烈闪烁后崩溃。

其中一个神甫指着录像中护盾失效的瞬间,用毫无起伏的机械音说:“动能转换效率无法突破临界阈值。‘堡垒护盾’的核心瓶颈依然在此。主散热通道的冗余设计似乎仍不足以应对实战峰值负荷。”

旁边两人发出赞同的伺服嗡鸣声,其中一人调出另一组数据流,屏幕蓝光映亮他们金属化的半张脸,开始讨论散热阵列可能的优化方向。

与此同时,在铸造世界那庞大而复杂的内部网络中,那些权限较低、连接着无数外围终端与初级伺服器的次级通讯层里,几段看似寻常的“技术摘要片段”悄然浮现。

这些片段如同幽灵,被精心抹去了任何能追溯其源头的数据标识。

内容本身零碎而分散,像是从某份完整报告中剥落的残片,然而其指向却异常清晰:它们揭露了一个代号为“堡垒护盾”项目的存在,并毫不含糊地指出其核心目标——为强大的骑士机甲提供前所未有的防护屏障。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片段直白地记录了研发过程中遭遇的、令人头疼的具体技术瓶颈:“能量场稳定性不足”、“在极端高温或低温作战环境下适应性表现低劣”、“耗能指数级增长导致无法与骑士现役主武器系统形成有效兼容”等核心问题。

这些带着秘密印记的碎片,很快就在非核心岗位的技术学徒、终日埋首于数据堆的低级记录员,以及在外围设备间奔走的维护工之间悄然流转。

它们在短暂的休息间隙、嘈杂的维修通道,或是加密程度不高的内部通讯频道里被复制、转发、低声议论,渐渐成为枯燥繁重工作之余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谈资。

于是,在这座等级森严、如同钢铁巨兽般的铸造世界庞大阴影之下,一个真实存在、技术复杂度极高、吞噬着海量资源且具有颠覆性战术价值的绝密项目信息流,开始沿着预设的、避开核心监控节点的非正式管道缓缓流淌、扩散。

这些被精心释放的信息碎片,如同投入浑浊工业废水中的**饵料,无声地悬浮着,等待着那些早已被设定好频率的、无形的探针前来识别与捕捉。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