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六章 战争机器
“太傅,你的意思是?”
李治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陛下,我们的帝国,就像一台越来越精密的战争机器。
我们有了最好的钢铁,最强的动力。
可驾驭这台机器的人,大部分都还不识字。”
秦源的声音很平静。
“瓶颈,不在于物,而在于人。
一个不识字的士兵,永远学不会看地图。
一个不会算数的工人,永远只能拧螺丝。
一个连律法都读不通的官吏,又怎么能治理一方?”
“朕明白了。”
李治点了点头。
“太傅想怎么办?扩建国子监?还是多开几家官学?”
“那不过是杯水车薪。”
秦源摇了摇头。
“陛下,臣,想要在整个大唐,扫除文盲。”
李治倒吸一口凉气。
在整个大唐,扫除文盲?
这口气,太大了。
大到让他觉得有些不真实。
“钱呢?老师呢?天下那么大,要建多少学堂?这……这要把国库搬空了也不够啊!”
“陛下,朝廷,不用出太多的钱。”
秦源的嘴角,露出一丝莫测的微笑。
“臣有一个法子,可称之为‘推恩令’之法。”
他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朝廷不下令建官学,而是下令,让那些占有最多土地和财富的人,自己出钱建学。
“凡大唐境内,拥有土地超过五百亩的士族、拥有庙产超过五百亩的寺庙道观、以及在长安商会注册资本超过一万贯的富商,都必须,在其家乡或属地,独资或合资,建立至少一所‘蒙学’。”
“学堂的房子,他们出。老师的薪水,他们发。”
“朝廷要做的,只是三件事。”
“第一,提供统一的教材。
由格物院印刷,成本价卖给他们。”
“第二,提供统一的老师。
所有老师,必须通过格物院的资格考试,持证上岗。”
“第三,提供一个盼头。
陛下可下旨,未来,乡、县一级的基层吏员,将优先从这些蒙学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李治听得目瞪口呆。
这……这简直是……
他把那些士族、寺庙、富商,卖了,还让他们帮着数钱!
让他们自己出钱,培养一群有文化的平民。
而这些平民,将来有了知识,有了机会当官,还会再依附于他们吗?
这哪里是“推恩令”,这分明是釜底抽薪的“掘根令”啊!
高!
实在是高!
“好!”
李治一拍桌子。
“就依太傅所言!”
“可……识字之难,非一日之功。那些泥腿子,怕是学不会吧?”
武后在一旁,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皇后娘娘放心。”
秦源从袖中,取出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上面印着一些鬼画符般的字母。
“臣,为大唐准备了一件大杀器。”
那东西,叫做《汉语拼音》。
半个月后。
格物总院。
一场特殊的“演示”,正在进行。
十几个从长安街头找来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半大孩子,局促的站在一间大教室里。
李治,武后,以及朝中几位重臣,都在场。
一名年轻的格物院教师,拿着一根教鞭,指着黑板上的拼音字母。
“ba,八。”
“po,坡。”
……
那套全新的注音方式,简单,直接,充满了韵律感。
大臣们听得云里雾里。
可那些孩子们,眼睛却越来越亮。
一个时辰后。
老师拿出一本印着拼音的《三字经》。
他指着第一句。
“ren,人。zhi,之。chu,初。”
“人…之…初…”
一个胆子大的孩子,磕磕巴巴的,竟然将那句话,给念了出来!
虽然不标准,虽然很慢。
可他,真的念出来了!
一个时辰!
一个不识字的孩子,竟然能读懂书上的字了!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眼前这如同神迹的一幕,给震撼了。
传统的反切法,没有数年苦功,根本无法掌握。
可这个“拼音”,竟然将识字的难度,拉低到了如此恐怖的程度!
“妖术!简直是妖术!”
一名老臣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李治的眼中,却迸发出无比炽热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远的未来,将有千千万万的,能读书,会写字的,大唐子民!
一场席卷全国的扫盲风暴,就此拉开序幕。
无数的蒙学,在士族和寺庙们不情不愿的资助下,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帝国的各个角落建立起来。
统一的教材,持证的老师,再加上“皇家监察队”的巡视。
一个庞大的,标准化的教育体系,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始运转。
当然,阻力,还是有的。
一些守旧的儒生,认为这种“拼音之法”,是奇技**巧,是对圣人文字的亵渎。
一时间,非议四起。
矛头,直指曲阜孔府。
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位当代衍圣公,这位圣人的后裔,如何评价此事。
秦源,没有在长安与那些腐儒辩论。
他带着一份新教材,和一名只学了三个月拼音的农家少年,一路北上,直接去了曲阜。
孔府。
当代衍圣公,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神情严肃的接待了秦源。
他没有客套。
“太傅之法,老夫已有所耳闻。只是,圣人之道,在于心悟,而非取巧。”
秦源不语。
他只是将一本同样带着拼音注释的《论语》,放到了那个农家少年的面前。
“念。”
他就说了一个字。
少年有些紧张,但在秦源鼓励的目光下,他深吸一口气,用还带着乡音的语调,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
“子……子曰:学……学而时习之,不……不亦说乎?”
声音很稚嫩,很笨拙。
可每一个字,都清晰的,敲在了衍圣公的心上。
老人脸上的严肃,渐渐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不可思议的震惊。
他看着那个衣着朴素的少年,看着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书。
他突然明白了。
这不是对圣人文字的亵渎。
这是让圣人的光辉,第一次,真正有机会,照耀到那些最底层的,目不识丁的百姓身上!
什么叫“有教无类”?
这,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啊!
老人激动得浑身颤抖,他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对着秦源,深深的,作了一揖。
“太傅……”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