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李弘逐渐成熟,其储君地位与武则天扩张的权力形成直接冲突】
【公元675年,李弘随唐高宗、武则天前往洛阳合璧宫时,突然猝逝,年仅24岁】
【虽正史未明确记载死因,但《新唐书》《资治通鉴》均暗示是武则天为扫清障碍,暗中毒杀了他】
【李弘的死,是武则天为巩固权力对亲子下手的开端】
【李弘死后,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他聪慧有才干,曾多次监国,政绩显著,声望日增,但与武则天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武则天曾亲自撰写《少阳正范》《孝子传》训诫他,实则敲打其不要越权】
【公元680年,武则天以“谋逆”为由,指证李贤私藏甲胄,将其废为庶人,流放至偏远的巴州(今四川巴中)】
【流放期间,李贤始终处于武则天的监视之下】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李显】
【临朝称制后,担心李贤成为反对势力的旗帜,派酷吏丘神勣前往巴州“检查居所”,李贤随后被逼自尽,年仅32岁】
【李贤的结局,是武则天清除潜在权力威胁的明确动作】
紫宸殿。
武则天端坐于龙椅上,漫不经心的看着阶下瑟瑟发抖的内侍。
“你说,太子李贤的东宫马厩里,搜出了数百具甲胄?”
她的声音不高,却惊出内侍一身的冷汗。
“回陛下,千真万确!丘神勣将军亲自带人查验,那些甲胄都藏在草料堆下,上面还刻着东宫的印记呢!”
武则天冷笑一声,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李贤,他虽身着太子朝服,脸色却苍白如纸。
“贤儿,你可知罪?私藏甲胄,按律当以谋逆论处,你还有何话可说?”
李贤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与悲愤。
“母后!儿臣冤枉!那些甲胄绝非儿臣所藏,定是有人栽赃陷害!儿臣对大唐,对母后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啊!”
“忠心耿耿?”
武则天挑眉。
“那为何朕派去的人一查便知?若不是早有预谋,为何要将甲胄藏得如此隐秘?”
她拍了拍案几。
“事到如今,你还想狡辩?来人,将李贤废为庶人,即日流放巴州,没有朕的旨意,终身不得回京!”
李贤瘫倒在地,望着武则天决绝的背影,泪水夺眶而出。
“母后!儿臣是您的亲生儿子啊!您怎能如此对我!”
可回应他的,只有宫人们拖拽的动作。
一路颠簸到巴州,李贤的住处简陋不堪,窗外总有几个面无表情的侍卫守着。
他知道,自己从未真正脱离母后的视线。
夜里,他常对着月亮喃喃自语。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就因为我是太子,就成了母后的眼中钉吗?”
怀着忐忑的心情,李贤只能生活在此处,他根本无法反抗。
四年时光转瞬即逝,而李贤此刻正在院子里种菜。
“太子,宫里来人了!说是...说是中宗陛下被废了!”
老仆慌张地跑进来。
李贤手中的锄头“当啷”落地,这消息来的是那么突然。
他望着东方洛阳的方向,心中涌起一阵不安。
“中宗被废,母后怕是要临朝称制了...我这个废太子又该何去何从?”
“呵,怕是母后临朝称制之时,就是我的身死之日吧,以她的手段,又怎会容忍我这个威胁活下去呢...”
虽然现在还没有传出要对付自己的消息,但李贤知道,自己的平静生活已经被打破了。
果然,没过多久,一队人马气势汹汹地闯进院子,为首的正是当年搜查东宫的丘神勣。
他皮笑肉不笑地拱手,眼底满是戏谑。
“庶人李贤,陛下派我来检查你的居所,还请配合。”
李贤看着他身后的刀斧手,瞬间明白了一切。
“不必查了。”
他平静地说。
“母后是怕我成为别人的旗帜,想要我死,对吗?”
丘神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没想到这个废太子心里什么都明白。
可这并不能改变他的结局,在武则天准备临朝称制的时候,李贤就注定要死。
也只有他死了,才能熄灭一些有心之人的算盘。
“陛下只是让我‘检查’,但你若识趣,也免得大家难堪。”
当晚,巴州的月光格外清冷。
李贤坐在桌前,提笔写下最后一行字,字里行间满是悲凉。
随后,他拿起桌上的毒酒,一饮而尽。
弥留之际,他仿佛看到了小时候母后抱着他的样子,轻声呢喃。
“母后...权力真就如此重要吗...”
第二日,丘神勣向洛阳递上奏折。
“庶人李贤于居所自尽,已验明正身。”
武则天看到奏折时,正在批阅奏章,她只是淡淡说了句。
“知道了。”
便翻过了这一页。
仿佛死去的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只是路边随处可见的草芥而已。
在权力的棋盘上,李贤不过是被清除的一枚棋子,仅此而已。
【李贤死后,三子李显成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后,李显继位(唐中宗),但仅在位55天】
【他试图提拔岳父韦玄贞为宰相,触碰了武则天的权力底线】
【武则天以“欲将天下给韦玄贞”为由,当庭废黜其帝位,贬为庐陵王,流放房州(今湖北房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等地】
【在流放的14年里,李显时刻活在恐惧中,多次因武则天派来的使者而惶恐欲**,完全沦为武则天掌控下的“囚徒”】
【直到公元698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大臣劝谏下,为稳定朝局,平衡武氏与李氏势力,才将李显召回洛阳,重新立为太子】
【李显被废后,四子李旦继位(唐睿宗),但完全是傀儡】
【武则天临朝称制,李旦被软禁于宫中,不得干预政事,甚至连与朝臣接触都被禁止】
【公元690年,武则天准备称帝时,李旦深知反抗无用,主动“禅位”,被降为“皇嗣”,改名武轮,迁居东宫,形同被圈禁】
【即便如此,李旦仍多次遭武氏宗室构陷,曾被诬告谋反,幸得大臣辩护才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