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 第211章 何不扑杀此獠!

();

大殿之中,李治正坐在龙椅上,指尖反复摩挲着龙椅的扶手,殿内的寂静比金銮殿的铜钟更压得人喘不过气。

“诸位爱卿。”

李治终于开口,声音里透露出难以压制的疲惫。

“皇后王氏久未生育,又涉巫蛊之事,朕欲废后,立昭仪武氏为后,众卿以为如何?”

话音未落,长孙无忌已出列跪地,紫袍上的金线在阴影里泛着冷光。

“陛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乃是太祖皇帝亲选的良配,辅佐陛下十余年,未有大过,废后之事关乎国本,还请陛下三思!”

褚遂良紧随其后,手里高举着笏板,苍老的声音在大殿里震颤。

“臣敢以死进谏!武氏曾侍先帝,此乃人尽皆知之事,若立为后,后世将如何评说陛下?臣死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李治的脸色沉了沉。

“褚爱卿此言过重了,武氏在朕身边多年,贤德淑良,绝非传言那般。”

“陛下!”

褚遂良猛地向前膝行几步,将笏板狠狠摔在地上。

“此乃**之举!臣若不阻拦,便是千古罪人!”

说着,他竟直起身,朝着殿柱猛撞过去。

“噗”的一声闷响,鲜血顺着他花白的鬓角往下淌,在青石板上洇开一朵刺目的红。

“陛下若执意废后,就先取了老臣的性命!”

龙椅后的珠帘突然哗啦作响,一道清亮却淬着寒意的女声穿帘而出。

“何不扑杀此獠!”

满殿死寂。

所有人无比震惊大殿之上竟有女子出现。

长孙无忌猛地抬头,看向那片晃动的珠帘,眼里的震惊渐渐凝成冰。

“武昭仪竟在殿中?!”

他转向李治,声音因愤怒而发颤。

“陛下!此乃朝堂议事之地,后宫不得干政,难道太祖定下的规矩也要废了吗?”

李治攥紧了龙袍的袖口,指节泛白。

“长孙太尉,昭仪只是...”

“只是什么?!”

褚遂良抹去脸上的血,冷笑一声。

“她这是要学吕雉、贾南风吗?陛下若真听了妇人之言,离亡国不远了!”

“你!”

珠帘后的声音更冷。

“褚遂良身为顾命大臣,却当众诅咒君王,难道不该杀?”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李勣突然出列,他撩起袍角缓缓跪下,动作沉稳得像座山。

“陛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殿文武。

“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像重锤砸在水面。

长孙无忌猛地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勣,这位手握兵权的英国公,平日里都是选择明哲保身,竟在此时出声相助武氏?

李治眼中倏地亮起光,他猛地拍案而起。

“李爱卿所言极是!”

他看向地上的褚遂良,声音里再无犹豫。

“褚遂良大不敬,即日起贬为潭州都督,即刻离京!”

长孙无忌还想争辩,却被李勣用眼神制止。

珠帘后的身影听到此处也悄然隐去,只留下淡淡的香气在殿内盘旋。

李治望着那片血迹,缓缓道。

“废后之事,朕意已决!三日后,拟旨昭告天下!”

散朝时,长孙无忌走在最后,看着褚遂良被侍卫架着离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他亲手将武氏从感业寺接回宫中。

那时只当是枚制衡王皇后的棋子,却没料到,这枚棋子最终会掀翻整个棋盘。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武则天借"韦季方谋反案"发难,由许敬宗出面诬告长孙无忌交通韦季方,意图谋反】

【李治虽不忍,却在武则天"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催促下,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

【为斩草除根,武则天设计了"链式株连"】

【从韦季方牵扯出长孙无忌,再从长孙无忌牵连出褚遂良、韩瑗,最后扩大到所有与关陇集团有姻亲关系的官员】

【据《资治通鉴》统计,此次清洗涉及24位高官,彻底瓦解了自西魏以来延续百年的关陇**集团】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的长安城,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早已暗流涌动。

武则天望着御座旁那位优柔寡断的皇帝李治,心中清楚,铲除长孙无忌这个心腹大患的时机到了。

“陛下,韦季方一案的供词中有蹊跷啊。”

许敬宗手持卷宗,故作凝重地跪在殿中。

“臣审得韦季方招认,曾与长孙无忌暗中勾结,意图...意图颠覆朝纲。”

李治猛地抬头,眉头紧锁。

“敬宗,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长孙无忌是朕的舅舅,更是开国元勋,怎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陛下息怒!”

许敬宗叩首。

“正是因为他权倾朝野,才更容不得半点异心,臣已查实,韦季方家中藏有与长孙无忌往来的密信,字字皆含谋逆之意啊!”

退朝后,武则天屏退左右,对李治轻声道。

“陛下,许敬宗的话并非空穴来风,长孙无忌手握重权,朝中党羽众多,若真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

李治面露难色。

“可他毕竟是朕的亲舅舅,若仅凭一封密信便定他死罪,天下人会如何议论朕?”

武则天眼神一凛,眼底掩藏着无穷的杀意。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年隋文帝就是因姑息外戚,才让隋朝江山落入他人之手,如今长孙无忌结党营私,早已威胁到皇权,若不趁早处置,将来必成大患!”

李治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

“罢了,念及亲情,便将他流放黔州吧,也算全了舅甥之情。”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武则天深知斩草要除根的道理,暗中授意许敬宗继续深挖。

很快,卷宗上的名字越来越多。

“陛下,褚遂良曾多次与长孙无忌私下会面,必是同党!”

“韩瑗身为宰相,却为长孙无忌辩解,显然参与其中!”

“还有这些与关陇集团联姻的官员,个个都脱不了干系!”

一个又一个名字出现在朝堂之上,全都与造反一事扯上了关系。

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从长孙无忌的核心党羽,到沾亲带故的边缘官员,都被卷入这场“链式株连”之中。

据《资治通鉴》记载,此次清洗共涉及24位高官,抄家、流放、赐死的圣旨一道接一道发出。

当长孙无忌在黔州收到赐死的旨意时,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苦笑道。

“我辅佐三朝君主,终究还是败给了一个妇人!”

这场风波过后,自西魏以来延续百年的关陇**集团彻底瓦解,武则天的势力则一步步渗透进朝堂的各个角落,为她日后的称帝之路扫清了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