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盘点:朱老四!你咋在上面! 第181章 内忧外患,形似元末

();

但奇怪的是,这些事并未引起魏忠贤的警惕,其他阉党成员却感到不妙,阉党开始四分五裂。

朱由检一直在等待一个彻底扳倒魏忠贤的契机。

终于,陆续有人上疏弹劾魏忠贤,工部主事弹劾他恩宠太盛,兵部武选司主事弹劾他横行无忌,刑部员外郎弹劾他生灵涂炭等,但这些都未达到朱由检的预期。

直到国子监监生钱嘉征上疏,论魏忠贤十项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列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功,九朘民,十通关节。

朱由检要的就是这种具体、落到实处的罪证,尽管祖制规定监生不得议政,但此时事急从权,他将兵部武选司主事的奏章和这份奏章一起,用邸报的形式发了出去。

魏忠贤得知后,急忙进宫喊冤。

朱由检却不予理会,只让内侍当众宣读钱嘉征弹劾他的十大罪奏疏。

魏忠贤惊恐万分,第二天便递上辞呈。

朱由检当即批准,同时收回魏家的爵位,魏家子弟连降数级。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魏忠贤失势后,弹劾他的奏折如雪片般飞来。

朱由检顺势打发魏忠贤去凤阳守陵,客氏去浣衣局洗衣,同时下旨抄了两人的家。

没想到,抄家后魏忠贤离京时,竟还带着40辆大车的家产和近千名家丁。

百姓得知后义愤填膺,朱由检也愤怒不已。

十一月四日,朱由检下旨,令兵部昼夜兼程,将魏忠贤追回来押解归案。

两日后,魏忠贤得到消息,深知自己已无路可逃。

此时,距魏忠贤的老家只有几十里路,他对着星空仰天长叹。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既回不去老家,也回不去京城了。回去皇宫,等待我的,不是死,也是死。”

绝望之下,魏忠贤在旅馆中自缢而亡 。

消息传回京城,沿途百姓欢呼。

“圣上英明,果真圣人!”

魏忠贤死后,朱由检并没有放松,他开始对魏忠贤的党羽进行大规模清算。

崇祯二年正月,朱由检开始整肃“逆党”。

“逆党”案的案犯人数、案犯名单、罪名种类、量刑标准,悉由他亲自敲定,史称“钦定逆案”。

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首逆凌迟处死的是魏忠贤和客氏。

首逆同谋死刑的有崔呈秀、魏良卿等五人。

结交近侍死刑的有刘志选、倪文焕等二十人。

结交近侍次等充军的有阎鸣泰、魏广微等十一人。

结交近侍又次等徒三年贬为平民的有顾秉谦等一百二十九人。

至此,曾经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及其党羽被彻底铲除,朱由检成功地夺回了朝政大权。

【铲除阉党后,崇祯皇帝立志中兴大明】

【他勤勉程度在明代帝王中堪称罕见,每**阅奏章至深夜,频繁召见大臣商讨国事,史载“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

【在**上,他重新启用东林党人,广开言路,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试图重建清明吏治】

【在经济上,推行赋税改革,严查土地兼并,鼓励垦荒,期望缓解财政危机】

【在军事上,积极调兵遣将,加强边防建设,起用袁崇焕、孙传庭等将领,试图扭转辽东战局】

【然而,崇祯的改革很快遭遇重重阻碍】

【明朝积弊已深,官场**、党争倾轧的痼疾难以根除】

【东林党虽重掌大权,但很快与复社、楚党等派系陷入新的权力斗争,许多政策因派系纷争难以落实】

【经济改革方面,因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推行举步维艰】

【加之天灾不断,农业减产,赋税征收反而加剧了农民负担】

【军事上,明朝军队长期存在的兵制**、军备废弛问题凸显,即便有优秀将领,也难以在短期内提升战斗力】

......

大明。

朱元璋、朱棣等人看着天幕上朱由检的情况,皆是皱紧眉头,他们没想到后世子孙要面对的情况如此之严峻。

内忧外患的不说,就连皇帝都是临危受命,刚继位就要面对如此烂摊子。

此等严峻的形势,就算是换他们来都觉得十分棘手,更不用说朱由检这个半道接手的皇帝。

谁能料到朱由校如此生猛,直接**就把自己嗑没了,更离谱的是,连个继承皇位的后代都没有,只能赶鸭子上架般的将朱由检扶上皇位。

此前,朱由检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有关君主的培养,上位之后,又因为早年生活的影响,导致他看谁都感觉像是奸臣,极其不信任。

“爹,要是换做是你,面对这种情况有什么办法?”

皱着眉头的朱棣看向朱元璋,却是发现自家老爹眉头更是紧皱。

朱元璋不语,只是一昧的沉思。

后世大明的情况实在是太烂了,简直就是要啥啥没有, 哪里都是缺口,而且这种情况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像...对,就像是元朝末年的时候,一样的感觉。

“这下可是不太妙啊,内忧外患。”

朱元璋感叹一声,而后语气却是一变。

“不过咱这后世子孙既然能登上天幕,必定有着他的原因,再说了,登上这天幕,他也能看到未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亦可早做打算。”

说完,朱元璋脑海中不由回忆起自己的那些老弟兄们,自己当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一介乞丐出身,领着一帮弟兄们,硬生生推翻元朝开创大明。

......

明末。

朱由检目不转睛的看向天幕上的场景,自己早年发生的一切再一次重现在眼前。

其中到底有多苦,终于被世人所知晓。

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天下大乱,都是自己奢靡享受导致的。

“这下好了,朕可以看到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朝中大臣究竟有哪些是朕的肱骨之臣。”

“来人,将天幕上所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不得缺少一丝一毫!”

朱由检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在位这段日子,他总觉得手下的臣子有问题,所以多次更换内阁大臣与将领,以免他们结党营私和拥兵自重。

只要看到了大明后面的情况,自然而然就会将他大明的肱骨之臣挖掘出来。

到时候,他也就能够将他们提拔上来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