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飞逝,七日光阴转瞬即逝,仿佛黄巢的盘点还是昨日的事情,这也使得无数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天空。
其实他们也想象不来,作为反贼身份的张角和黄巢二人,竟然能够登上天幕,还得到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这也让很多有心之士,再次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可以说,张角和黄巢的起事成为了他们极好的参考对象。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些口号可不是说着玩的,九五之尊的位置不知是多少人的梦想。
正午时分,众生还在喧闹之际,天边已悄然发生变化。
苍穹之上,五彩祥云翻涌不息,其间似有神秘生物往来穿梭,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电闪雷鸣交错,仿佛要将天空撕裂。
消失了七日的天幕,再度现身于世人眼前。
“这次也该轮到俺老张了吧,实在是让俺好等,子龙兄弟你们就看好吧,这次定是俺老张,你们就等着吃酒吧,哈哈哈哈哈!”
“大清!大清!何时才能轮到我大清上榜!我大清的人才何在?和珅,你说呢?”
“这这这...陛下,我大清人才济济,现在不上榜只是时候未到。”
面对上榜的诱惑,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比期待的,除了少部分自知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害怕自己和上榜的胡亥一样,遗臭万年。
很快,天空的异象缓缓趋于平静,天幕之上开始出现画面与文字。
【帝王篇——大明崇祯帝朱由检】
......
明末。
“陛下!这是陛下!”
王承恩看到天幕上朱由检的名字,顿时惊呼出来,一路小跑去寻找朱由检。
而此时的朱由检仍然坐在房间内批阅奏折,虽然他也明白今日正是天幕再次出现的日子,但他依旧还在批阅奏折,只是吩咐手下太监,若是天幕出现有帝王治世的时候,再来找寻自己。
“陛下!上榜了!您上榜了!”
王承恩来到朱由检身前,语气无比激动。
“什么?!朕上榜了!”
听到消息的朱由检猛地抬头,手中的奏折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地上。
朱由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能够被天幕看重。
颤颤巍巍的起身,向外走去。
“真的!朕上榜了!”
“上天垂青!上天垂青啊!”
这下有救了!
朱由检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实在是太累了,整个国家简直就是满目疮痍,天灾人祸不断,国库更是空虚。
这下天幕将一切都显现出来,说不定他就能从中找出救国之道。
......
大明。
“这...这是我大明的皇帝!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看到文字上写着的大明崇祯帝,顿时眉开眼笑,看这架势,自己这后代子孙应该不是做了什么错事。
好啊好啊,这下子算上他老朱,还有那个欠打的老四,他们老朱家已经有了三名帝王上了榜,当真是出了名。
突然,老朱的眉头一皱,内心暗暗思考起来。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这朱由检不是老大的后代,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好啊好啊,这朱由检原来是老四的后代。”
朱元璋的目光不由得看向一旁傻呵呵的朱棣,又想起他那句‘古今往来哪个帝王比得上我’,忍不住又是一脚踢在朱棣的**上。
“爹,干嘛又踢我!”
朱棣原本看到自家又有帝王上榜,心中正高兴呢,突然挨了老爹一脚,顿时感到委屈。
自己这是又干啥了,自家后代皇帝上榜这不是好事吗,朱棣只感觉自己有点冤。
“哼,咱踢你咋了,你有意见?”
“....你是爹,你说的算。”
朱棣明白自己说不过朱元璋,没办法,从小被打到大,老爹还是太克制他了。
见朱棣没有反应,朱元璋本还想说些什么,可再次变换的天幕画面,一下子就让他愣在原地。
“为何?会是这样的场景?”
......
天幕画面缓缓变化,出现的并非像是其他帝王一般威风凛凛的场景。
只见一处大殿中,一名身着破败龙袍的身影正批阅着奏折,其龙袍上一个又一个的补丁让人很难想象这竟是一位帝王。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
【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
【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朕自登极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朱由检出生于暗流涌动的紫禁城】
【作为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他自诞生便被卷入明代晚期激烈的宫廷权力斗争】
【彼时,祖父万历皇帝与朝臣围绕“国本之争”展开长达十余年的博弈,父亲朱常洛虽贵为太子,却长期处于万历皇帝的冷落与郑贵妃的**威胁之下,这使得朱由检的童年始终笼罩在不安的阴影中】
【朱由检生母刘氏出身低微,本是朱常洛王府中的淑女】
【在复杂的王府环境中,刘氏因琐事触怒朱常洛,遭到责罚后不幸早逝】
【幼年丧母的朱由检,先后由西李选侍、东李选侍抚养】
【西李选侍在明光宗即位后妄图把持朝政,东李选侍虽秉性温和,却难以给予朱由检完整的亲情】
【这种缺乏母爱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敏感、多疑又极度渴望掌控局面的性格特质】
【尽管身处宫廷纷争,朱由检仍接受了系统的皇家教育】
【他每日研读经史典籍,对《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治国著作尤为痴迷,同时学习骑射武艺,渴望将来能有所作为】
【在深宫中,他目睹了万历怠政、天启宠信阉党的乱象,内心逐渐萌生匡扶社稷的志向,这为他日后登基后的种种举措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