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三年后,四个哥哥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四十二章 回门(4)

();

这番话说得直白又功利,将利用之心摆在了明面上。

姜宁心中冷笑。当初在姜府,她被当作弃子,被冤枉,被送去碧云庵受苦时,怎么不见他们想着自己是姜家的女儿?如今看她有了价值,便都成了哥哥,需要她美言了?

她抽回被姜夫人握住的手,缓缓站起身,“母亲的心意女儿明白了。只是世子爷公务繁忙,用人自有朝廷法度。哥哥们的前程,终究要靠他们自己真才实学去挣,女儿身为内眷岂敢妄议朝政,干涉世子行事?”

她顿了顿,不给姜夫人再开口的机会,“时辰不早了,国公府还有事等着处理。女儿该回去了,婆母那边还等着回话。”

她屈膝行了一礼,“母亲,大嫂,保重身体。”

说完,姜宁不再看姜夫人瞬间煞白的脸和秦氏尴尬的神色,转身便走出了偏厅,步履从容,背影决绝。

回程马车上。

车厢内,气氛比来时更加安静。

谢凭舟闭目养神,姜宁则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回想着方才偏厅里母亲那赤裸裸的索取和算计,心中一片冰冷。

“方才在偏厅,你母亲和大嫂可有为难你?”谢凭舟低沉的声音忽然响起,打破了沉默。

他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目光落在姜宁略显清冷的侧脸上。

姜宁回过神,看向他唇角勾起一抹略带嘲讽的弧度,“为难?世子爷多虑了。如今,她们只有求我的份儿,哪里还敢给我甩脸子看?”

她语气带着一丝自嘲,也带着看透世情的通透,“托世子的福,如今我在她们眼里,可是国公府里能说得上话的世子夫人,是能提携娘家兄弟的靠山,她们巴结还来不及呢。”

谢凭舟看着她眼中那抹复杂的神色,面具下的眉头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他沉默片刻,忽然伸出手,在马车微微的颠簸中,准确地握住了姜宁放在膝上的手。他的手心温热而干燥,带着薄茧的指腹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带来一阵细微的酥麻感。

姜宁身体微微一僵,诧异地看向他。

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在经历了今日回门宴的种种后,让她心头掠过异样。她脑中再次闪过那个在城门口救她的面具人……

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她反手轻轻回握住他的手,抬起眼,目光清澈直直望进谢凭舟深邃的眼眸,声音很轻,“世子……我们以前是不是早就认识?”

谢凭舟摩挲她手背的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快得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他迎着她的目光,面具遮掩了他所有的表情,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深不见底,平静无波。

“没有。”他的声音低沉而肯定,听不出丝毫波澜,“夫人怕是记错了。”

他否认得如此干脆利落,仿佛那真的只是一个无稽的联想。

姜宁定定地看着他,试图从那片深潭中看出端倪,却什么也捕捉不到。是她的错觉吗?还是他掩饰得太好?

她垂下眼帘,没有再追问,只是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那份温热。

马车在青石板路上辘辘前行,车厢内再次陷入沉默。

姜宁刚回到家里头,又开始了如火如荼的管家大业。

自那日沉香院午膳后,王氏和高氏对姜宁的嫉恨便如藤蔓般疯长。

尤其是王氏,谢若瑶平日里便是被骄纵惯了的,知道没办法进宫,将一腔怨气都撒到了自己身上。眼见着女儿整日怏怏不乐,王氏更是将这笔账牢牢算在了姜宁头上。

“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冒牌货,也敢挡我瑶儿的路。”王氏在房中恨恨地绞着帕子,“沈氏偏心,那**蹄子又是个狐媚子手段,哄得婆母和世子团团转。不行,不能让她这么得意下去。”

儿媳庄佩兰侍候在一旁劝说着,声音温婉,“婆母如今伤怀也是无用,倒是不如想想法子,好好治一治姜宁,灭一灭她那嚣张的气焰。”

王氏看着儿媳,无奈出声道,“也不是没想过法子,只是端午的那个法子,最后竟然叫她全都化解了,还给她立了威,一下子也想不到什么好法子了。”

王氏说着,眼珠一转,一个阴损的主意浮上心头。

既然正面动不了你,那就从后院点火。

哪个世家子弟没有三妻四妾?谢凭舟如今腿脚不便,又戴着面具,脾气据说也古怪,若真塞几个年轻貌美心思活络的进去,不怕搅不浑松澜院这池水。

既能给姜宁添堵,若真有人得了世子的眼,也算是自己安**去的眼线。

打定主意,王氏便雷厉风行地张罗起来。

她借着关心世子子嗣,开枝散叶的名头,打着国公府体面的旗号,从外头精心挑选了几个家世清白,容貌姣好,看起来温顺但眼神里透着不安分的年轻女子。

这天午后,王氏估摸着沈氏在午歇,便带着精心打扮过的三个姑娘,直接闯到了松澜院。

“舟哥儿媳妇可在?”

王氏脸上堆着笑,声音却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强势,径直走进了正厅。

姜宁正在看府中田庄新送来的账目,闻声抬起头,看到王氏身后跟着三个垂首敛目却难掩青春气息的女子,心中立刻了然。

她放下账册,面上不动声色,起身相迎,“二婶婶怎么有空过来了?快请坐,知秋上茶。”

王氏也不客气,在主位下首坐了,那三个女子则局促地站在她身后。

“哎呀,宁儿啊,二婶婶知道你管家辛苦,舟哥儿又是个忙人。”王氏端起茶盏,假意吹了吹,目光扫过那几个女子,“可这偌大的国公府,尤其是你们松澜院,世子爷身份贵重,身边没个知冷知热伺候起居的可心人儿怎么行?传出去,外头人还以为咱们国公府不体面,或是你这个做正室的不够贤惠大度呢。”

姜宁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温和,“二婶婶这话说的,世子身边自有得力的丫鬟小厮伺候着,婆母也拨了妥帖的人过来。世子性子喜静,人多反倒扰了他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