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第211章 法兰西的“幕后总理”

之前关于“三篇”的传言已让许多人暗自嘀咕,但毕竟未有“实锤”,还可视为捕风捉影。

但《高卢人报》这篇“有鼻子有眼”的报道,尤其是那个具体的篇目《米隆老爹》,极大地增强了谣言的可信度。

人们宁愿相信这背后一定有肮脏的交易,否则根本无法解释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何以能获得如此“殊荣”。

罗昂伯爵的府邸和教育部门口,聚集了比前几天更多的记者。

伯爵乘坐马车外出时,甚至能听到路边有人发出嘘声。

他试图对记者强调:“无论是三篇还是四篇入选,都是荒谬至极、毫无根据的臆测!编纂委员会的工作是严肃而审慎的,绝不会受任何非文学因素干扰!”

然而,他的辩解在汹涌的舆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没有人愿意相信他。

《高卢人报》的报道已经先入为主,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那就是丑闻确实存在。

保守派报刊趁机大肆抨击共和派**的教育改革包藏祸心,甚至暗示罗昂伯爵为了**利益出卖了法兰西的文化尊严。

连一些中间派报纸也开始表达“深深的忧虑”。

罗昂伯爵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出身高贵如他,哪怕遇到过一些**风波,但何曾被这样千夫所指过?

他的名誉、家族的声誉,甚至他的**前途,似乎都在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暴中,摇摇欲坠。

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阿尔贝,你明天和莱昂纳尔私下谈一谈……”

——————

“所以,这一切难道不是你的父亲,罗昂伯爵,自导自演的把戏?”

一边说着,莱昂纳尔一边悠闲地喝了一口咖啡。

他和阿尔贝坐在索邦旁边的「爱神」咖啡馆里——下课后,阿尔贝硬拉着他来了这里。

阿尔贝听到莱昂纳尔这句话,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莱昂,我以罗昂家族的荣誉发誓!我父亲绝对没有操作任何事!

那些荒谬的谣言绝非出自他的授意!他现在的处境极其艰难,舆论完全失控了……”

莱昂纳尔静静地听着,等到阿尔贝说完,他才缓缓抬起头,声音也出奇的平静:“阿尔贝,你仔细想想——

如果我此刻按照你父亲的意思,发表声明退出。外界会怎么解读?”

阿尔贝一怔。

莱昂纳尔仿佛在讨论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他们会说,看啊,内幕交易被揭穿了!莱昂纳尔·索雷尔做贼心虚了!

罗昂伯爵顶不住压力,被迫放弃了他的‘宠儿’!我们之前的任何否认,都会变成苍白无力的谎言,甚至会成为笑柄。

这根本不是退让,而是投降,只会让对手更加疯狂,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阿尔贝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他发现自己完全没考虑到这一层。

他只想到了父亲的困境,却没想到莱昂纳尔的退让反而会坐实一切。

阿尔贝有些茫然无措:“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莱昂纳尔站起身,将12个苏的硬币放在桌上:“告诉你父亲,请他再忍耐几天。什么也不要做,什么也不要说,尤其是不要再对记者发表任何澄清声明。”

“可是舆论……”

莱昂纳尔转过身:“舆论交给我,我能搞定这件事。只需要他保持沉默和耐心。”

……

阿尔贝带回的讯息让焦头烂额的罗昂伯爵陷入了更深的犹豫。

莱昂纳尔拒绝退出,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那个年轻人所谓的“自己搞定”又是什么意思?

他实在想象不出,除了低头认错或者强硬对抗——这两者目前看来都后果难料——还有什么破局之法。

阿尔贝试图安慰父亲:“父亲,莱昂他……他总是有些出人意料的主意。也许这次也一样?”

伯爵叹了口气,挥挥手让儿子出去。

如今他似乎也只能暂时按兵不动,看看那位“索邦的良心”能玩出什么花样了。

——————

然而,舆论的风暴并没有因为罗昂伯爵的沉默而稍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高卢人报》的成功让其他报纸眼热不已,纷纷开始挖掘更多关于莱昂纳尔·索雷尔的“内幕”。

就在《高卢人报》那篇报道出炉后的第二天下午,《费加罗报》编辑部也收到了一封匿名投稿,署名“一个诚实的巴黎人”。

这封信的内容更加离奇,声称据“权威渠道”透露,莱昂纳尔的那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将以节选的形式进入《法语读本》。

目的是“教会年幼的孩子们什么是真正纯粹、高尚、富有牺牲精神的爱情观”。

《费加罗报》的主编犹豫了一下。

这篇确实感人至深,在沙龙里备受贵妇小姐们的推崇,但将其与“儿童教育”挂钩,未免太过牵强甚至荒诞。

但考虑到这个话题的热度,他还是决定谨慎地将其刊登在不那么起眼的版面上。

然而,这仿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

紧接着,《辩论报》收到“一名忧心忡忡的教育工作者”的来信。

信中声称莱昂纳尔正在《小巴黎人报》和《现代生活》上连载的长篇《本雅明·布冬奇事》也会有章节入选《法语读本》。

目的是“教育孩子们平等对待身体有缺陷或遭遇不幸的人”。

甚至还有报纸的编辑收到信说莱昂纳尔的剧本《合唱团》,已经被内定为“法国所有公立小学必须排练的指定剧目”。

其中的插曲也会成为“法国小学音乐课本的固定曲目”。

这些离奇的投稿和传言,有些被相对谨慎的大报选择性刊登,放在不起眼的版面。

但大部分则被那些追求销量、无所顾忌的小报欣然笑纳,用醒目的大标题刊登出来。

关于莱昂纳尔作品入选《法语读本》的传言,以惊人的速度变得荒诞不经、光怪陆离起来。

“听说了吗?索雷尔小子要垄断整个读本了!”

“何止读本!连音乐课和戏剧课都要被他霸占了!”

“他是不是给费里部长和罗昂伯爵下了什么**?”

“我看没那么简单,说不定他才是共和派背后的真正推手!”

酒馆里、沙龙中、公共马车上,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这些越来越离谱的传闻,添油加醋。

有人哈哈大笑者,有人愤愤不平者,有人忧心忡忡者。

莱昂纳尔·索雷尔的知名度以另一种方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仿佛成了一个符号,一个集天才、阴谋家、幸运儿、堕落者于一身的怪物。

甚至开始有匿名文章煞有介事地分析,莱昂纳尔·索雷尔如何通过其文学作品和与关键人物的“特殊关系”,暗中影响甚至操控共和派**的决策。

他已经俨然已成为法兰西的“幕后总理”。

风暴眼中的莱昂纳尔,却似乎消失了。

他不再公开露面,拒绝了所有采访请求。

这种沉默,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种默认或是无言的傲慢。

罗昂伯爵看着这些越发疯狂的报道,目瞪口呆,心灰意冷。

他觉得自己和莱昂纳尔都完了,这团乱麻再也无法理清,他几乎要后悔听从了莱昂纳尔的建议保持沉默。

他已经在想如何与莱昂纳尔切割,并自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