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71章 攘内安外非蠢即坏(下)

攘外安内还是攘内安外,这是崇祯朝官场上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

历史上的崇祯那就是被朝臣们带的摇摆不定,一会儿想攘外安内,一会儿想攘内安外,一会儿想先收拾建奴,一会儿想先剿灭反贼。

结果是反贼也没剿灭,建奴也收拾不了,反而把大明给搞亡了。

其实,反贼剿了十余年还没剿灭的时候崇祯就应该明白了,所谓先攘内再安外那就是错误的。

原因很简单,小冰河天灾不断,粮食问题解决不了,反贼就剿不灭,不但剿不灭,还会越剿越多。

崇祯就看不透这一点,是故那是信外廷那些文官的邪,相信什么先攘内再安外的鬼话。

至于那些文官所谓先攘内再安外的依据,或者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句听着挺有道理的话其实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皆因“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上》,原文为“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这本是用来表述甘草药性的,意思是甘草既能安定身体内部,又能抵御外部病患侵袭。

也就是说,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就不是出自兵书,而是出自医书!

拿着这个作为依据,嚷嚷着先攘内再安外的那就是非蠢即坏。

这医理药性能当兵法用吗?

哪怕就是身体出了问题,那也不能拿甘草的药性来一概而论。

比如,泰昌暴毙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泰昌本就是个简单的拉肚子而已,崔文升却给其下了泻药,让其拉得根本关不住,然后方从哲的亲信李可灼再上一剂药性更为爆裂的红丸,泰昌直接暴毙!

这是攘外必先安内吗?

泰昌之所以暴毙,那就不是因为本身拉肚子的问题,而是因为有人故意给他灌泻药,甚至进献最为上火的药。

这些都是外部因素。

泰昌收拾不了那些胆敢给其下药的人,那不管得了什么病都有可能会暴毙。

这跟他自身得了什么病就没多大关系,纯外部因素使然。

是故,说到治病,这攘外必先安内有时候都说不通,更遑论兵法了。

现如今这些瞎嚷嚷攘内安外的那就是非蠢即坏。

朱觉看罢第一张那就不由得冷哼一声。

接下来就是复社主要人物的信息了。

复社的发起人张溥那就是苏州府太仓州人,且此人还是常州府状元郎周延儒的弟子,其入南国子监还就是凭借周延儒这师生关系。

张溥本就出自官宦世家,其伯父张辅之就是万历年间的南京工部尚书。

不过,张溥本是庶出,且其伯父还因争夺家产跟其父翻了脸,是故,张溥自小便受尽屈辱,从而发奋图强。

这种人若是起不来也就罢了,若是起来了,那就不得了。

说白了,这种人内心多少有点扭曲,做事多少有点不择手段。

接下来,复社二号人物张采,同样是苏州府太仓州人,这家伙还是崇祯元年进士,初授江西临川知县!

他当时就没注意,复社第二号竟然在崇祯元年进士榜单之中。

接下来,复社三号人物吴昌时亦是苏州府人,不过是吴江县的。

他貌似记起来了,此人就是周延儒的狗腿子,张溥最终好像就是此人在周延儒的授意下毒死的!

你们还惩治**污吏呢,你们就是被**污吏利用的对象,周延儒那就是青史留名的**污吏!

接下来就是复社比较有名的成员了。

第一个,吴伟业,同样是苏州府太仓州人,此人是出了名的天才,七岁就会写诗,十四岁文章便名动江南,

张溥都曾感叹:“文章正印在此子矣!”

这意思就是吴伟业跟文曲星下凡差不多。

吴伟业,那就是吴梅村!

还有一个,黄宗羲,此人还不是苏州府人,甚至都不是南直隶人,其籍贯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此人乃是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之子!

黄尊素可是被魏忠贤打入诏狱,酷刑折磨而死。

这家伙跟魏忠贤和阉党那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明白了。

难怪复社大骂魏忠贤,大骂阉党,还嚷嚷着要铲除阉党,搞半天这些人不是苏州府人就是跟魏忠贤和阉党有死仇的。

朱觉也隐隐明白了,此次苏州府民变恐怕就是张溥暗中挑起来的。

皆因周延儒派亲信回了趟老家,苏州府紧接着就闹民变了。

周延儒还能找谁?

那自然是找自己的得意弟子张溥。

这家伙貌似是怕被魏忠贤给牵连上了,是故跑金陵城去了,还利用周延儒的关系入了南国子监。

至于复社突然间冒出来,跟周延儒恐怕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家伙十有八九是想利用复社来勾连江南士绅集团跟他作对!

复社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吗?

这帮家伙好像还是有那么一点能耐的。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应朝,你去跟负责东厂密探的百户说,一直给朕盯着复社这帮家伙,细细查探这帮家伙在干些什么,随时上奏。”

王应朝闻言,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朱觉又细细想了想,随即挥手道:“去吧。”

王应朝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这造船的事还没说完呢。

朱觉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良甫,现在所有船坞改做这种拼接的巨舰还来得及吧?”

王徵琢磨道:“应该还来得及,他们还在锯船板呢,这两百多艘巨舰需要的船板可不是一般的多。”

朱觉又问道:“你这加工出来的船头船尾部件是一千六百料巨舰的还是三千二百料巨舰的?”

我哪敢一下就上三千二百料巨舰啊?

这可是第一次尝试拼接造船。

王徵连忙解释道:“陛下,这些船头船尾部件都是一千六百料巨舰的,微臣原本就是想先拼接一艘出来试试看,看有问题没,没问题了再试制三千二百料的。”

一千六百料的也行。

还是那句话,先要有。

现如今他们可是缺轮船缺得厉害。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那就先拼接一批一千六百料的巨舰试试吧。”

王徵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又看了看四周正围着等干活的匠户,随即问道:“这拼接的巨舰好像不需要那么多人来干活了吧?”

这个倒是能省不少人。

王徵缓缓点头道:“这巨舰如同拼接的话,那负责定型的和涂抹艌料的匠户就省下来了,大致需要原来一半人手就够了。”

那正好。

朱觉闻言,毫不犹豫道:“那你把多出来的匠户派去指导建斗手底下的步卒建船坞,今年我们争取把通惠河北岸这一溜船坞全造出来,水道也都挖好。”

这是多少船坞水道?

若是全建好了,一批又能造多少巨舰?

太好了!

这一下终于轮到我来大展身手了。

王徵闻言,不由满脸兴奋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