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轮舟轮船速度着实快,特别吕直这趟几乎还是空载,那速度都不止一百里一个时辰了。
次日下午未时许,他便赶回了京师。
这会儿朱觉还正好在造船厂里看剩下那二十余艘车轮舟轮船什么时候能完工。
吕直一直用望远镜扫视呢,一下就看到了王承恩和方正化等熟悉的身影。
他是连忙命人把船开进造船厂的水道,很快便来到朱觉身边,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样,辽东情况如何?”
吕直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辽东现如今形势相当不错,孙大人已然将边墙修复的差不多了,且已经击退了建奴骑兵第一拨攻击。
建奴骑兵现如今在边墙北面的一个树林里扎下了大营,孙大人说,估计建奴是不甘心,想等步卒来了再攻击边墙试试。
他说这个问题不大,建奴步卒最少还要三十天左右才能赶到,到那时七万京营车兵早到了。
孙大人还上了份奏折,说是对复辽有些补充提议。”
说罢,他便将怀里的地图和奏折掏出来,双手躬身奉上。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孙传庭对复辽的整体策略没提出什么意见,只是在细微处做出了一些补充。
比如,先收复南面的时候最先应收复海州卫。
皆因盖州卫还在大辽河入海口以南,且盖州卫北面几乎无险可守,若是先收复盖州卫,则防线需拉长两倍多,且还需修建百余里的边墙。
若是先拿下海州卫就不一样了,海州卫的位置差不多正好跟现如今的边墙平齐,且海州卫北面还有辽河的支流小海河自大分水岭直接流到边墙与大辽河的交汇处。
也就是说,拿下海州卫之后只需沿着小海河南岸建一条百余里长的防线便能抵御北面建奴的进攻了。
这个的确有道理,他也没说孙传庭一定要完全按他的来。
他细细看完奏折,又接过地图展开看了看,随即微微点头道:“嗯,伯雅说的很对,你去跟他说,就按他说的来吧。”
吕直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传庭没说需要点什么吗?”
吕直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孙大人说了,他们这次缴获了一点粮食,再加上今年秋收最少有几百万石粮食,那边是不缺粮食了,就是那边被建奴奴役过的军民缺生活物资。
他们是锅碗瓢盆都少得可怜,衣服也破破烂烂的,这样的军民总计有八九万户,三四十万口人,陛下,您看?”
辽东军民这几年的确是吃尽了苦头。
朕得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才行,这样孙传庭也能在辽东更得人心。
朱觉琢磨道:“伯雅给朕省了最少几百万石的粮食,这些买粮食的钱朕都得给他变成物资。
这样吧,锅碗瓢盆按十万户的配,你算算大致多少钱,朕等下让若愚给你开个票据,你去内库取钱就行了。
还有布匹,正好魏忠贤从苏州府缴来不少,你先拉四十万匹过去,给那些军民每人都来上一匹。
这一趟你先拉这些过去,到了那边你再问问伯雅,看还需要什么。”
吕直闻言,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你赶紧算钱啊。
朱觉提醒道:“你现在就把买锅碗瓢盆的钱大致算一下,取了钱赶紧命人去买,明天一早就出发,凑不齐的你跟商家说一下,下趟来拉。”
现在算啊?
那只能大概算了。
铁锅,买大点的,算五十文一口吧。
碗,民间用的那都是几两银子一担,一担都够上十户人家用了,十万户就算六万两。
瓢算五文一个。
盆算十文一个。
吕直细细算了算,随即小心道:“陛下,大概六万多两,不到七万两。”
这么点钱?
看样子你不贪。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若愚,给开张八万两的票据。”
刘若愚那是在人家算的时候就准备好了。
朱觉一开口,他是刷刷几下就写好了。
王承恩再把大印一盖,这就能从内库取八万两银子了。
朱觉将票据交给吕直,又细细交待道:“你就按八万两的买吧,多买点,一起拉过去。”
这下京师卖杂货的有福了,几万两的大买卖,那可是几年都难得遇着一回。
辽东军民那也有福了,上好的棉布那是一人一匹啊,还有锅碗瓢盆,那都给全套,一文钱不要。
孙传庭本就会笼络人心,这一下他在辽东军民心里那都成真正的父母官了,辽东军民发自内心视之为父母的那种。
他还趁着建奴步卒未到,好好去乡里的田间地头巡视了一番,结果发现,田里的庄稼长势都不是很好。
这还不是因为干旱,皆因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下游水资源都充沛得很,要多少有多少,根本就用不完。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若是其他人,那是找不到原因的,起码不是行家就看不出来。
他笼络了人心之后却是一问便知。
却原来这就是因为辽东军民在消极对抗建奴!
他们大多是世世代代种地的,自然知道,地里得施肥,庄稼才能长得好。
但是,建奴拿着鞭子抽,甚至拿着刀子威胁他们,硬逼着他们没日没夜的干,每家每户几乎都要种几十上百亩地,累得他们都受不了了,还不让他们吃饱。
这粮食反正是产多少他们都吃不饱,他们就故意不给地里施肥,除了建奴知道的金汁,他们是什么都不往地里浇,甚至草木灰都不烧一点,至于绿肥什么的,那更不给种,哪怕野生的绿肥他们都要当杂草除掉。
这么搞,哪怕是肥沃的黑土地那也扛不住啊,是故,建奴控制区域的黑土地产量那是越来越低,越来越低。
原来他们自己种的时候亩产那基本都是两石半以上,建奴硬逼着他们种地之后,产量那是蹭的一下就跌到了一石多,且年年跌,不停地跌,现在亩产那都不到一石半了。
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这一片可是有三四百万亩的田地,他们上报的产量之所以只有四五百万石,那并非骗孙传庭的,这故意不施肥种出来的庄稼产量就这么多。
这个问题,孙传庭也特意上奏了一番。
他原本就想着解释一下这几百万亩地产量为何这么低。
不曾想,当今天子收到奏折之后立马就命吕直拉来了几百万斤的磷肥备用。
紧接着,不到半个月时间,徐光启竟然又带着几百艘水师快船拉来的上千万斤的鸟粪!
且徐光启还在地里细细查看了一番,又教他们追加了一番肥料,田里的庄稼竟然眼看着变得长势喜人起来了。
这一片的军民那都欢喜的不行了,皆因孙传庭说了,这些田地收获之后分他们一半的粮食当口粮啊。
原本就算是一家五口人被建奴逼得没日没夜的种出一百亩地来,分一半的话,那也就六七十石粮食,也就是够他们全家吃饱,并没有多少盈余,这一追加施肥,看庄稼的长势就知道,亩产肯定会回到两石以上啊。
这样一来,分一半那就是一百多石了,他们最少会有三四十石的余粮。
辽东军民眼看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有望,那是越来越欢喜了。
皇太极的心情却是越来越差了,皆因他东奔西跑大半年,足足跑了上万里,不但没捞着一点便宜,还把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这三四百万亩地给丢了。
他也是发了狠了,这一次,他一定要把双台子河和大辽河之间这片地给夺回来,同时重创辽东边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