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一元历程,即为天地由生成到毁灭的过程,谓之曰一成一坏,万物皆陷空无,故称之为大劫。
而此番三灾利害降临,曹空撑过成劫,住劫,坏劫,最终陷入空无,几是历经大劫。
此番陷空无,远比死亡更要透彻。
可因曹空悟出的“逆”理,以及把握的空无之意,使得他与道合真,竟短时仍拥有意识。
这是一种难言的状态,好似两仪未分时,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宗无祖,溟涬蒙鸿,空玄寂寥,盖一切言语,都不能描绘。
曹空身处其中,无形无象,只有一段逐渐被空无侵蚀同化的思维。
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需尽快从空无中出,不然就永陷沉沦。
“如今无法无神通,无体无魄,全无凭仗,我该如何出。”
曹空在“自语”,继而思,他还有什么。
忽的,一点灵明不昧的真知骤然闪耀。
“我——尚有一心。”
此念一起,曹空终知,自己的凭仗是何。
身体可以被毁灭,法力可以被消散,神通可以被废除,但是此心,此心向来不可改,不可变,不可移。
一念既起,觉天地豁然,原本消散崩塌的意识,于此刻止住。
只是,还不够明朗,还差一点契机,他不仅需止住消亡,还要由空化有,重新出世。
且又起一思,乃是昔年菩提祖师令广雍道人所赠。
“先天学,心法也,大道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皆存一心。”
曹空遂笑:“我心即道。”
此正为: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话落,万物从之而生,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
遂见天地生,虚空分,清浊判,一点微光自虚空中而现。
九灵元圣大喜而望,感一股熟悉却有些似是而非的气息。
但见无极生太极,生两仪,生阴阳五行,此为“顺。”
遂见天地气机在此刻沸腾,彼此交织。
先是勾勒出经络骨骼,继而凝聚五脏六腑,最后显化为形。
九灵元圣不复先前戚戚之相,反而眸露趣色:
“看师弟平日里道人模样久了,倒是忘了他本相乃是黑豹,别说,这猫~咳,这模样还真俊啊。”
只见曹空化作道人模样,随手采九霞为自己织一法衣,披于其身。
他面露微笑,此中艰难不足与外人道也,近乎是十死无生之局。
同时也不由得心生庆幸。
若无师父给的“历劫之法”,他绝难参悟雷灾,从而把握“顺逆之理”,若无老君的符种,他则近乎不可能撑到最后,若非菩提老祖的赠言,他更难从空无中化有而出。
遂感,无论是自身师父,亦或是三界大能,多不吝提携后辈,当真是心怀无量慈悲与胸怀。
“恭喜师弟,此番渡劫成功,便是那漫天仙佛得之,恐都要为之而惊。”
九灵元圣于此刻笑道。
曹空惊异看向九灵元圣。
心思流转间,洞明一切,定是自己渡劫,师父太乙救苦天尊心有挂念,故令九灵元圣来护道。
心中生出暖意,拱手作揖:“多谢师兄护道,不知师兄来了多久。”
九灵元圣摆摆手:“没多久,就几天功夫。”
曹空微微一笑,他此番由空化有,此中玄妙得之甚多,对气机感悟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感九灵元圣一身凡尘气,便知定是到了许久,但也不说破,只是记在心中。
九灵元圣又道:“师弟此番渡劫,不知有何所得。”
曹空沉吟:
“此番明心历劫,觉灾劫消弭,此身无垢无尘,无因无果,且甚亲天地,且悟顺逆之理,得“道”之真。”
说着,曹空又道:
“还有其余诸多玄妙,实在难付诸于口,且我此身新生,需花四十九载岁月,合天地之数,
重塑根源法性,不过待到功成之日,定远胜以往,且能透彻此中玄妙。”
九灵元圣面色露喜,笑道:“既这般了得,不如随我去面见老爷。”
曹空满心欣喜:“正有此意,此番功成,当拜谢师父。”
九灵元圣遂顿了一下,望向西海龙宫,可思忖片刻后,决定先赴青华长乐界。
······
曹空同九灵元圣,回了青华长乐界,一路上的仙童玉女,多有招呼,尽数称呼小老爷。
遂又入了东极妙严宫,宫中有七宝芳骞林,林中有一九色莲花宝座,天尊于其上高坐。
曹空便知,乃是天尊知他渡劫功成,故于此相候。
曹空即向前行弟子礼,心有无边欣喜,道:“师父,弟子如今渡劫成功,终不负师父教导。”
天尊见曹空此身甚妙,有先天之根源,和其光,同其尘,与道玄同,知徒儿未来不可限量,为其欣喜。
遂大笑道:“非我之功,乃你道心不移之故。”
曹空向前叩首:“若无遇师父,得金丹,授神通,传妙法,我尚是山中一散修,绝无今日之功。”
天尊再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徒儿莫作谦词,于为师而言,收徒于你,亦是一大快事。”
曹空重重点头。
天尊又道:
“三灾利害,分是雷灾、火灾、风灾,如今你虽渡雷灾,可仍有火灾、风灾,万不可掉以轻心,三灾似同非同,
此后的路,多灾多难,还需你自己去走,至于渡劫后的玄妙之处,待你补全天地之数后,便能得知。”
曹空听在耳中,记在心中,道:“弟子牢记。”
天尊笑道:“我观你似有欲言又止之意,徒儿莫要生分,但说无妨。”
曹空拜道:“师父,弟子昔年有一桩因果,欲要了结,不知可会为师父招来不便。”
天尊顿知曹空所言何事,他道:
“徒儿,日后行事,凡你占理,便可放手为之,无须顾虑,这三界,终究是天理最高。”
曹空心中安定,此番渡劫,有无尽的好处可得,四十九年后,定要清算金翅大鹏雕。
恰此时,九灵元圣向前道:
“老爷,洞真他渡劫之时,西海龙王敖钦来窥,我虽将其喝退,可终究是不放心,不若我下界一趟,寻一寻这龙王。”
曹空闻言,心意一动,隐约有所猜测。
又听天尊道:“元圣儿何出此言,可是有所忧虑。”
九灵元圣是个得道真灵,心思向来剔透,道:
“正是,放眼三界众生,仙与佛与神圣,皆是避劫,可唯独洞真渡劫,
故我担心,西海龙王若将此事传出,于洞真不利,毕竟人心隔肚皮,
他有旁人无,难知这无量仙佛到底是何心念,如若有嫉而恨者,暗中加害洞真,当为祸事,
故我此番,去寻西海龙王,便让他将此事吞进肚中,不使嚼舌根,言他人。”
曹空闻言,感师兄对己身之关照,庆自己能入师父门下,有师如此,有师兄如此。
天尊道:“你有此心,我身甚慰,只是此举却是不必。”
九灵元圣疑惑,曹空亦然。
只见天尊笑道:“洞真自拜我门下,修行数百载岁月,道心不移,此身行正,多有功德,乃我之唯一真传,
如今渡劫成功,何须生惧,日后无论谁人来问,尽管去说,何必作虚词,我看何人敢加害!”
九灵元圣闻言,目瞪口呆,当年他闯祸的时候,老爷可不是这样说的。
曹空闻言,心中感触无数,想说些什么,道些什么,却难付诸于口,最后重重一叩首。
随后,九灵元圣略有一点点酸意的走了,留下曹空和天尊相谈。
此番天尊为曹空多指前路,亦道诸法,师徒二人相叙半日后,曹空方拜辞天尊离去。
如今初渡雷灾,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将此间所得化作己用。
而曹空离后,天尊沉吟片刻,则唤来九灵元圣。
“老爷,何事。”
“下界寻友。”
“友在何处。”
“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