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28章 金狼帐中萧皇后

“这真的就是传国玉玺?”

定襄汗庭,

李逸从苏定方手中接过那枚玉玺时,一众将领全都凑过来围观。

传国玉玺啊,这大名谁不知晓,但真正见过的又有几个呢。

魏征顾不得一路随军的疲惫,盯着玉玺目光火热,“司空,让我鉴定一下,我对传国玉玺有几分了解。”

李逸觉得传国玉玺看着挺一般,不过倒确实是金镶玉,有一角用黄金镶了。

“魏记室给掌掌眼。”

魏征小心翼翼的接过,生怕给摔着碰着了。

拿到手后左右上下的仔细打量,

“这玉玺十有八九就是传国玉玺了。”

“真的吗?”

魏征欣喜的向大家解释,“首先你看这玉用黄金镶了一角,这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蓝田玉雕成的那块传国玉玺的特征。

史载王莽篡汉,向王太后索要玉玺,被王太后用玉玺砸击,摔掉了一角,后来便用黄金镶补,这也就成了金镶玉。”

“再其次,你看这材质,确实是蓝田玉,而且这上面的印文,用的是虫鸟篆,看着像是虫子和鸟,不是一般的篆书,这八个字便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李存孝问,“这八个字啥意思?”

大家鄙夷的看着他。

魏征笑着解释,“这八个字,意思是我始皇帝受上天的任命,所以必然国运长久昌盛。”

“秦皇赢政自称始皇帝,要让大秦万世传承,可惜秦朝却二世而亡。”

李逸对这玉玺也挺好奇的,毕竟名头那么大,好像谁拿到了就一定能当皇帝一样。

三国演义里,孙坚率部进入洛阳,从井中打捞出了这方失落已久的国之重器,便私藏起来。

孙坚死后,孙策用这枚玉玺向袁术借兵,开启江东霸业。而袁术四世三公,拿到玉玺后悍然称帝。

得玉玺者得天下,可惜袁术却被群起围攻,最后兵败身死。

甚至在隋唐演义里,李密也是费尽心思的谋夺传国玉玺。

不过现实里面,

传国玉玺重要,却也没有那么重要。

王莽、袁术都得了传国玉玺称帝了,可也没能既寿永昌。

孙坚号称江东虎,可得玺即亡。

玺方四寸,上纽交五龙,缺一角,金镶。

挺不起眼的。

“你们看这,”

魏征指着玺肩,那里也有一排铭文,

“魏所受汉传国玺。”

这行字,是当年曹丕篡汉时让工匠所刻,以此彰显其正统。

“那边也还有字。”尉迟恭眼神好,指着玉玺右边道。

魏征点头,“对,这也有四个字,天命石氏。这是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石勒让人刻上去的,他得到了传国玺,添上这行字,也是想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逸看着魏征指出的那两处后人增添的铭文,还真就跟那个金镶的角一样,充满历史味道啊。

甚至有种看乾隆皇帝喜欢给书法作品上盖章题名一样的感觉。

魏征熟读史书,对于传国玺的传承了如指掌。

他告诉大家,

当年曹丕篡汉,在传国玉玺上刻下那行字,可曹魏却很快被司马家所篡。

晋朝经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后,匈奴人刘渊抓住了晋帝司马炽,并夺走了传国玉玺。

司马睿渡江,在江东称帝,可却没有了传国玉玺,被人蔑称白板天子。

传国玉玺在前赵也是几易其手,后来后赵石勒得了玉玺,刻下天命石氏,但最终后赵还是被冉闵所灭···

兜兜转转,苻坚败亡后落到姚苌之手,苻坚却说已把玉玺送到东晋。

刘裕建立刘宋时,从东晋朝夺得了传国玉玺。

在北魏太武帝时,曾在邺城的寺庙中意外发现了传国玉玺。

在陈霸先建立南朝陈后,有个和尚向他献上一块玉玺,据说是侯景的儿子曾经扔进井中的。

于是在当时,南北朝,北周北齐南陈三国,各自拥有一块玉玺,都说是传国玉玺。

后来隋朝一统天下,三块玉玺都落到杨坚手里。

当初窦建德被俘,其妻曹氏投降,就献出了一块玉玺,这块玉玺就是隋朝手中的三块传国玺中的一块。

而如今萧氏手里获得的这块,也是隋朝拥有的三块玺中的一块。

到底哪块,才是传自秦始皇的那块?

“应当是这块才是真正的秦汉传国玉玺,不仅是因为这块镶金了,而且这块上面比窦建德妻所献那块,多了天命石氏四个字。”

当年隋朝三块玉玺,

如今大唐已得其二,另一块则仍不知所踪。

李逸让魏征把这块玉玺好好保管,李逸还特意派了十名亲兵保护。

除了传国玉玺,

这次攻破汗庭,收获还有很多。

斩首千余,俘虏男女万余口,获杂畜数万,擒获颉利母亲婆施氏,又其子叠逻施等。

更是把后隋小朝廷一锅端了,

才三岁多的隋王杨政道,还有已经五十多了的萧皇后。

颉利的金狼大帐能容纳数百人,

里面相当豪华,

地上铺的波斯地毯,帐内到处装饰着黄金挂饰,相当奢靡。

外面冰天雪地,里面生起炉子既暖和,却又还没什么异味。

李逸吃着烤羊肉,煮奶茶,

见到了那位萧皇后。

野史记载,贞观初,李靖破突厥,获萧后,送还长安,李世民居然跟萧后有了一腿。

李逸一边吃着烤肉一边观察着萧后,觉得那个野史,简直野的没边了。

萧后现在都五十出头了,若是到贞观初去长安,那都得六十了。

六十岁啊,而那时李世民才三十岁。

女大三抱金砖,这女大三十送江山吗,但李世民自己打江山,哪还需要六十岁的萧后送。

此时的萧后,在定襄汗庭已经居住了快三年了。

虽然她妆扮下仍雍容华贵,很有气质,但确实是老了。眼角的鱼尾纹很明显了,甚至有了不少白头发。

皮肤也算不上好,

这塞北的风,可是很厉害的。

“喝茶,还是吃点烤肉?”李逸问。

“来壶奶茶吧。”萧后声音平静。

这是一个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的女人,出身西梁皇室,孝明帝萧岿之女。

据说就因为出生于二月,而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女子不吉,就被交给了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可萧岌夫妇收养她不到一年双双去世,越发好像证实了不吉之说。

她被转给舅舅收养,可舅舅张轲家贫,萧氏从小跟着操劳家务,直到开皇二年,隋文帝出于**考虑,于西梁国为皇次子杨广选妃,可是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皆不吉,

最后从张轲家接回萧氏,占卜为吉,选中为晋王妃。

萧氏嫁给杨广后,夫妇俩还是很恩爱的。

可经历雁门之围、江都之变,萧氏命运也变的坎坷起来,被弑君者宇文化及裹挟着北上,又在河北落入窦建德之手,

好在小姑子义成公主派人把她接到突厥,虽然塞外苦寒,但起码有了个安身立足之地。

在这也能安心抚育孙子政道。

可这安定的生活,这么快又被打破了。

小姑子义成公主去年冬死在太原晋祠,

如今唐军又攻破了定襄汗庭。

好在萧氏这几年,做过宇文化及的阶下囚,也落到过窦建德手中,再到突厥客居,

习惯了。

一壶奶茶送过去,

杨氏喝的挺优雅,

李逸吃着烤肉,没想过要得罪她。

虽是前朝皇后,

可她亲弟弟萧瑀在大唐可是宰相右仆射,兰陵萧氏天下名门,就是西梁这一支,在朝中为官者也很多。

人家跟皇族李家还是亲戚呢。

萧皇后的前女婿宇文士及,现在也是中书侍郎,封郢国公。

而李世民王府后院里,也有好几个杨氏,其中一个就是杨广之女,虽非萧后亲生的,那也是女儿,她也算李世民半个丈母娘。

李逸也没什么话可跟她聊的,

好好派人看护,别再弄出上次义成公主那档子事了,义成公主死就死了,但萧后死了,李逸回长安后,肯定会很麻烦。

那个隋王杨政道,李逸也没想过为难,更没想着杀了。

他只是杨广的孙子,杨暕的遗腹子,江都之变时还没出生,现在也仅是个三岁的孩子,啥也不懂。

“李司空打算如何处置我们?”

喝完一杯茶,见李逸并不理会她,萧后忍不住问。

李逸放下切肉的刀子,拿丝巾擦了擦嘴,端起茶喝了两口。

“请放心,我会派人将你们一路安全送回长安的。”

萧后请求道:“多谢李司空,我希望能给我们留些侍从婢女。”

“没问题。”

“能否让我侄孙嗣业带一支护卫随从?”

李逸想了想,“他可以挑五十名部下充当你们的护卫,但每人只能配一把横刀,不得配盔甲弓弩,也不得配战马。”

萧后微微皱眉,可最后还是点头谢过。

她起身告辞离去,

离开前,又问了一句。

“李司空能这么恰好的在颉利大汗不在的时候突袭汗庭,想必是早知晓了颉利大汗去向了吧?”

李逸微微一笑。

萧后见状,心中已经印证了那个猜想,“颉利还能回来吗?”

“我只能告诉你,秦王早就在东边恭候他了。”

话落,

家将宋义进来,送上一封捷报。

李逸看完,脸上也不禁露出喜色。

“最新消息,秦王在北燕州的野狐岭大败颉利可汗,俘斩三万余众,颉利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生擒活捉了。”

萧氏对李逸道:“恭喜司空,你们赢了,大获全胜。”

李逸笑道:“是我们赢了,这是一场华夏与异族之战,我们华夏赢了,北疆终于能得到安宁了。

自大业十一年雁门之战以来,这七年来,千里北疆,年年遭受突厥入寇,百万边民遭受蹂躏,

此战过后,

百姓终于可以喘息了。”

萧氏屈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李逸坐在那又道:“义成公主死前,一直呢喃着两个字,回家。

你比义成公主幸运,她在草原二十三年,最终也没能回家。而你,仅三年后,就可以回家了。“

萧后的身子一顿。

她转身,对李逸道:“谢李司空让我们得以回家。”

李逸点头,“大唐会让每一个流落塞外的游子回家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