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 第三百一十一章 第一次带队

();

“他临时有事儿去一趟厂里,中午会回来吃饭。昨天还在惦记您,说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过来?”

“中午打算吃什么?”邓为先带了肉过来的,一大早上割的特新鲜的肉。

“煮面条吧,我把那肉去剁了炒成哨子,咱们吃臊子面。”出门的饺子进门的面,这是他们那边的习俗。

“行,我就知道你会折腾吃的。”

小张听了话之后马上挽起袖子:“我去剁肉。”

这会儿到家里了,他也不用时时刻刻都跟着邓为先跟前了,但也必须在跟前。

所以家里边儿有点什么活儿干干是最好不过的,不然哪怕一句话不说杵在那里碍手碍脚的。

这里不比岛上随便哪里地方都大,家属院里面这房子叫别人说起来夫妻两个住起来已经很宽裕,实际上就这么巴掌大的几间屋,一个转身就能碰头,叫人真不习惯。

砰砰砰的剁肉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

邓青宁也没闲着,在那里揉了一大疙瘩面,边揉面边跟邓为先说话。

“阿姨现在还那么忙吗?”

“她一向都那样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事情都喜欢吹毛求疵,明明知道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总是不妥协。所以她那个岗位其实还算是轻松,但一天到晚把她忙的,吃饭都是匆匆忙忙的。”

他们家向主任啊,比他这个海岛上的一把手还要忙。

“从你走了之后,中午我们基本上都是吃食堂,下午回去煮顿饭,我煮的比她煮的还要多。”

邓青宁想说两个人年龄差了那么多,她爸就是该的。

老夫**,是这样。

图人家年轻,那自己就得牺牲,就得包容。

但这话说出来又不太合适,在心里转了个圈又按了回去。

“爸爸现在的手艺肯定比以前好很多。”

邓为先点头,他也觉得是这样:“晚上饭我来做,我给你跟辛铭露一手。”

邓青宁还是有点期待的。

她还记得刚刚到岛上的时候,她爸爸做的水煮肉。

块不成块,坨不成坨的,就那么丢在锅里煮,都煮熟了往外盛的时候才想起来没有放盐。

被她阿姨指教了好半天,还嘴硬说这是他发明的新方法,晚一点放盐肉不柴。

但是那顿饭她依旧吃的很香。

因为以前在家里的时候家里不常吃肉,偶尔有一点肉,那也是抠抠搜搜,她只能闻个味儿,别想沾一点。

从那一顿白水煮肉开始,她才开始像个人一样的活着。

那会儿她爸爸能把肉煮熟了,包饺子也能包的像模像样,现在自己说进步了,进步到什么程度上手就知道了。

“邓国超前上半年还给我写信呢,说他在连队那边这样那样的,叫苦连天。”

邓为先哼哼了两声:“这会儿连队的条件也比早先好哪去了,苦,像他这样的就是好日子过多了,就没吃过真正的苦。”

“但是又有很久没有来信了。”邓青宁虽然在首都,虽然没有在部队里冲锋陷阵,但有些事情她大概还是知道一点的。

还在打仗,仗还没打完,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完。

邓国超去了基层,也去了边境,不能算是最前线,也绝对不是大后方。

有信就说明是平安的。

长时间没有消息,她心里也担心着。

“嗯,这几个月应该是比较忙,等他有时间了肯定会给你写信的。”

邓为先这么一说,邓青宁不明白问题应该不大。

“邓国强就是个没良心的,从我离开家到现在 从来都没记起给我写一封信。”

她逢年过节但凡反正往家里寄包裹,弟弟妹妹的礼物都没少过。

“他那个混账东西,他比不上邓国超。”邓为先叹了口气。

无论是他还是向薇,都是不会教孩子的。

岛上大多数也都是这样,给吃,给喝,给穿,饿不死,冻不着,然后树大自然直。

但也不是每棵树都能长直,歪脖子树还是挺多的。

念不出来这没关系,大学不是人人都能考得上的。

能识字不当睁眼瞎已经强过很多人了。

但前提是不能搞那些歪门邪道的。

邓国强最会的就是这件事。

早两年的时候跟着一帮和他差不多大小的拉帮结派,抓完这个斗那个,连老师也敢整。

邓为先抽了皮带差点没给抽死。

一天到晚净不干好事,他脑子里琢磨跟别人脑子里琢磨的都不一样。

他怎么可能想的起来给自己的哥哥姐姐写信。

“我打算让他在学校里再混两年,混两年就把他送到内地去,送到乡下去,让他好好的锻炼一下。

不吃点苦,他不知道家里是暖的,不知道白面馍馍是甜的。”

要真是那脑子不够用的,他也不指望了。

都聪明的很,偏偏聪明不用到正地方。

邓国超早早的就有了自己的目标,想要下连队,想要去当兵。

听他姐姐的心上抱怨苦,给他和向薇的信里面可从来没提过苦字。

每一次收到信,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来他那得意洋洋的劲儿。

不是说被表扬了,就是说他拿了第一,这样那样,连吃顿饺子都要写在信里。

都是一样的养法,也不知道怎么差别就那么大。

“我给阿姨织了一条羊绒围巾,给英英织了个帽子。”

“你忙的跟什么似的,还一天到晚给我们弄这弄那的。”

“总有空闲的时候,我也不可能一天到晚的都在训练室待着,总得有点别的爱好。”

她的爱好真的朴实无华。

喜欢织毛线,喜欢做衣裳。

给邓为先做了一身浅灰色的衬衫,不过现在已经冷了,穿不了。

原本是想着年底的时候一起寄回去的,这会儿人来了正好,还能试一试,不合适还能改。

邓为先在那里叹气。

他觉得向薇说的绝对有道理。

不是地不对,也不是种不好,就是老邓家祖坟可能埋错了方向,阴盛阳衰了。

儿子一个一个不省心,女儿却都省心的很。

英英虽然说跟邓青宁不能比,毕竟也算是从小没受过罪,比起邓青宁真的是在福窝窝里长大的。

家里面那些事儿是从来都不碰,但读书是真的很认真,简直就跟个书呆子一样,行走怀里都抱着书。

邓为先想到她那个成绩,在儿子跟前担忧的心气就散了。

老大这也算得上是大学生了。

最小的那个,以后也能考上大学就好了。

别管上什么学校,只要成绩好,他肯定有办法让对方去上大学。

家里有两个大学生,也算是老邓家祖坟冒青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