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早饭,婆媳两个人就往食品站那边跑。
不只是他们,家属院这边没有去单位的年龄大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
马上过年了,拿上钱拿上票拿上供应本,供需也得抢。
早到早有,去晚了指不定就没有了。
胡辛铭带着他爸去了百货大楼那边。
兵分几路!
明天腊月二十七,也差不多该买了。
所以人多的不行。
她们来的还算是早的了,但是食品站一般开门开的早啊!
邓青宁跟胡辛铭那会儿来的时候就已经开门了。
两个人紧着手里的肉票,割了肉,还买了一点猪下水,半个猪头,一副心肺。
心肺和猪下水好买,也不值钱,这东西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但是猪头就很受欢迎,那玩意不要票,抢手的很,要不是来的早,根本就抢不到。
至于猪板油这种东西,那更不可能了。
那都是提前预留好的,内部消化,没有一点关系的别管你来多早,买不到就是买不到。
买了一大块豆腐,一条活鱼,直接拿草绳子拎回去的。
还有几个水嫩嫩的萝卜。
过年的肉是绝对够了。
这一趟纯属是吃了饭没事干,想来看看顺便碰碰运气看看还能买到点什么。
再过来的时候食品站里面早就已经挤满了人。
薛红珍在那里念叨:“早知道该早起来,那会儿跟你们一起出门。你爸也真是的 ,明明起来了也不跟你们出去,非要躲在家里偷懒。”这下好了,这么多人怎么挤得进去? 到跟前还能买到什么?
“已经很好啦,爸昨天不是还买了鸡蛋之类的,我们有什么就买什么,买不到也没关系的。”就是图个气氛,其实家里这会儿已经不缺吃的了。
更不要说胡辛铭他们厂里面还有年底的福利。
而且,出门的时候不是说好了就是来凑个热闹?
怎么变得这么快呢?
婆媳两人在人堆里挤来挤去的,挤了两个多小时才挤出来 倒也买到一点东西,就是,不太好。
比如没有包特别好的白菜有两颗 ,还有一点胡萝卜 ,还有几节带个泥巴的藕,一把乱糟糟的葱。
忙的满头大汗的。
也不知道这一趟出来是图什么的。
不过收拾一下好像也能吃。
“你们在岛上过年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啊?”
“差不多,不过我一般都是去供销社。
快要过年的时候每天都去,主要都是买那些副食品,其余的都有供应。我爸的勤务兵会提前送过来,倒是不用我们去抢。”
说起这个,薛红珍叹了口气:“年前有没有抽时间给家里去个信啊?”按理说,他们是该找个时间去亲家那里拜访一下的。
但他们也不懂,有没有什么妨碍?
再加上确实时间也不紧凑,只能以后了再说。
“写了,胡辛铭也写了,我们两人一块寄过去的。”可惜今年忙的很,除了信之外也没有准备年礼。
“这血都垫的这么厚了,还一点停的意思都没有。”薛红珍把围巾往上拉了拉,就留了一双眼睛在外面。
首都这边这个风啊,只要刮起来就好难过。
完全不把人当人啊!
“那边山里没有没有这么大雪?”
“那边还好,偶尔能存住,大部分时间都是下小雨,淅淅沥沥的,下得烦人的很,也是冻手冻脚的 毕竟季节到了,还是很冷的。
不过好的是那边的人都喜欢烤火。
还有在家里盘炕的,早早的就用木材把炕烧暖和。床上是暖和的,屋里也挺暖和的。
要论起这个,山里面感觉比大城市里好过的多。”
邓青宁不这样认为:“但是山里面交通不方便。”只能说各有各的好,没办法十全十美。
“我觉得以后会方便的,你跟胡辛铭也没有时间到那边去,到那边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我们工作的那个地方现在建修的特别好,什么都有。
活动的俱乐部,锻炼的运动场,洗澡的澡堂子,还有托儿所,小学,一直到初中都有。
那路都是用水泥硬化过的,进出都方便的很。
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过的,说不定很快家家户户都能通上电,再过个10年8年的,各处水泥路都能铺到门口,那就方便了。
你们要是去了,一定会喜欢上那个地方的。”
“会有机会的,一定会过去看看的。”就算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以后退休了之后还有大把的时间出去走一走,转一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虽然现在不是那么方便,但是邓青宁很清楚,要不了几年又不一样了。
政策这个东西是随时在变,甚至有时候可以说天翻地覆。
虽然她上辈子也死的早。
可是她死的那会儿也二十八了,眼下吹的这股子邪风已经刮完了,都能重新上大学了。
所以以后日新月异 绝对不是梦。
婆媳两个也算是满载而归了,毕竟两手不空。
回去之后,胡辛铭他们早就回来了。
只不过家里只有胡正中一个人,正在整理东西,胡辛铭却不见人影。
“还有一个人呢?”
“去厂里面了,临时有会议要开。”已经耽误不少时间了,年前都很忙。
他们这有吃有喝有住的,没必要让孩子都陪在他们跟前。
这么多年没见了,年龄差距也这么大,工作也不同频。
说实话,除了聊聊近况,聊聊自己的工作环境,其他也没有多少话可讲的。
“你们回来的那么早,你也不知道过来帮帮我们吗?”
“我想了的,你们肯定也买不了多少东西,一大早上了才过去那还有什么呀?光看家属院里面都去了多少人就知道了,更何况别的地方人家也会去。”
他去了的话薛红珍肯定又嫌弃他,觉得他打扰了人家跟儿媳妇独处。
都过了半辈子,谁还不知道谁的性格,何必去找那个不痛快。
“青宁,有一个你的包裹,说是你爸爸给你寄过来的,胡辛铭提到你们住的那屋去了。”
“嗯?我还在跟妈说起往家里边寄信的事儿呢。”包裹就来了。
真的是经不住念叨啊。
邓青宁把东西放进了厨房之后,进屋看了一眼,出来拿了把剪刀进去拆包裹。
又是沉甸甸的一大包,全是岛上弄的那些,里面还有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是她爸给她写的。
说是两个人都挺忙,也没有她那样耐心,所以酱什么的今年是没有做的。
临时腌了一些晒了一些,想着首都这边肯定是没有的,所以就捡着多的这样那样的给寄了点过来。
东西是没有多值钱,大部分都是供应,两个人在家里估计一忙就吃食堂,也没有几个时间做,所以都晒干了腌制了。
他们既然结了婚,有了自己的住处,有时间也可以自己开开火。
离家在外,知道她肯定会想念家里那一口,所以就给寄了这些,其他的就没什么。
这沉甸甸的一大包少说也得有二十斤,这邮费怕是要天价。
里面每一样都是用纸包起来,但是味道依旧很重。
胡辛铭真的是,怎么弄在卧室里?
整个卧室里都带着一股海里的腥咸味儿。
邓青宁直接把包裹给拽了出去。
“是家里给寄过来的,是知道我们这边分到了房子,就算再忙偶尔也能煮一两顿饭,所以就给寄了一点海边的东西过来。
爸,妈,你们应该能吃的惯吧?”
“能,都能吃的惯。这下我们有口福了,亲家这么忙还记得给你寄这些东西。”
“十有八九是我阿姨记起来的,我爸爸那个人,总归是没有我阿姨心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