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第45章 李斯到死才知刑罚重

姜承奕这一句话当中的逻辑其实是很反常识的。

因此。

这一句话又让里里外外总共四个人。

又一次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其实若这句疯言疯语是从别的人口中说出的。

扶苏恐怕早就将那人叉出去了。

可这话是从姜承奕的口中说出来的。

他便会下意识想要思索一下是不是自己没有看懂姜承奕的深意!

这已经成为他的一项习惯了。

不过思索片刻后,还是扶苏率先开口道:

“老师,您是不是说反了?乱世更当用重典的理论,我也是知道的。”

“按理说,想要压制沸腾的民怨,就得不断提高刑罚的标准,以此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减少违法乱纪之事发生的可能性。”

“毕竟现在的法律严苛公正,百姓都难免有些别的想法。”

“前些日子,不少地方甚至还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叛乱!”

“一旦降低刑罚标准,岂不是减少了中央的管辖能力,让地方有不轨之心的人更有机会造反了吗?”

听到扶苏的质问。

其余的人都默契点了点头。

扶苏所说的话,也正是嬴政与萧何等人想要说的话。

因此萧何便并没有作声,而是静静等待着姜承奕的解释。

但是萧何其实并未抱有太多的希望。

因为在他看来。

虽然姜承奕的确是当世之大才。

但在法家学说和法律制定的方面,显然是不太擅长的。

降低刑罚标准从而规范百姓举动。

这种话怎么看都是从大方向上就错了的话!

既然这样,无论姜承奕怎么做出解释。

这句话都已经是绝对错误的话语了。

既然如此。

那姜承奕便并非他所要找的,能够推翻大秦统治的旷世奇才!

他自然也就不会留在姜承奕的身边为他做事了。

可姜承奕却是挑了挑眉。

他也意识到了。

扶苏口中的叛乱,应当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干陵县叛乱。

但在他看来。

大秦比较已经按照他的法子改制为了郡国并行制。

那么面对起这样的小叛乱,自然便是游刃有余的。

因此姜承奕也就没有过多去问,而是摇了摇头。

随后看了看诏狱四周。

扶苏一眼就看出。

他的老师这显然是又打算找一些,类似之前的丹药和糕点盒这样的“教具”来辅助讲课了。

可是姜承奕环顾一圈后。

却是点了点萧何。

显然是将萧何当成了教具,问道:

“举个例子,假如你入朝为官之后,李斯看你不顺眼,在街上把你打了一顿,你又是还手互殴。”

“等到官员来处理之时,发现你们二人彼此都给对方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

“按照《秦律》,你觉得你应当被判处什么罪?”

姜承奕的话。

让李斯精神一震。

他也没想到。

自己只是吃个瓜,居然还吃到自己身上了!

这个问题也让萧何思索了一瞬。

虽然萧何觉得,自己是一定不会碰到这种事情的。

他可是极有风度之人,向来与人为善!

更何况,就算是碰到这种事。

他也不会还手的。

可他还是很有作为一个教具的觉悟,认真回答道:

“大概率会是斩趾、黥面、劓刑等肉刑,若是伤得严重,或许也会是城旦、舂米、鬼薪这些劳役刑。”

“李斯先动手,受刑理当更重一些。”

萧何回答极为中肯。

姜承奕点了点头,悠悠问道:

“你不觉得,这样的刑罚有些太重了吗?”

所谓肉刑,便是从身上割下某一个重要的器官或是关节。

最轻也是在面上刻字,被永生打上罪人的标志。

而至于劳役刑,则是将百姓变为役夫。

那些受刑的役夫,地位比普通的民工役还要低得多。

迟早会累死在某些土木工程的大型建设当中。

大秦律法的严苛,在这类小问题上,便已经显现得淋漓尽致!

可萧何却是摇摇头。

他心中对姜承奕更加失望。

他觉得姜承奕若是还要讲一些刑罚过重不好的地方,却看不透为何刑罚要如此过重。

那他也就没有和姜承奕对话的必要了。

更何况,他觉得姜承奕举的这个例子也并不好。

他语调中有些不耐烦的冷意:

“虽有些重,可就连白黎都知道,乱世需用重典!”

“否则大街上随处可见互殴之事!届时的大秦与蛮夷又有何差?”

“犯错理应受到惩罚,姜先生难道不如此认为吗?”

扶苏看自己又变成了被看轻的“比较级”,撇了撇嘴,却也没说什么。

因为在他看来,犯罪就要受到惩罚,这的确是例法当中的应有之义。

而诏狱那的李斯却是轻轻点了点头。

萧何的想法,其实跟他想法的差别并不大。

他是极为认同萧何的想法的。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

姜承奕却是点了点头。

依然是先认同了他的说法。

“犯罪当然应该受到惩罚。”

“可二人互相打得头破血流,难道不是已经受到惩罚了吗?为何还要由官府再加刑罚?”

姜承奕的语调平淡。

但却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思考。

如果按这个道理来说。

大秦的刑罚似乎着实对于互殴这件事判罚有些重了!

而姜承奕眼见自己的话起到了作用,则是继续说道:

“乱世的确需用重典,但所谓重典,乃是指法刑法要重!而不是刑罚重!”

“街头互殴最高获劳役刑,最低也要获肉刑,不是残疾就是劳役;而杀人这是需要偿命。”

“既然如此,再有街头互殴之时,若是两人自知下手重了后,一方会不会生生将另一方打死?”

“毕竟劳役刑的尽头,不也是死吗?那为何还要先劳苦数年,再死呢?”

姜承奕的几句话下来,让刚想说话的萧何眼神又变成了一片混沌。

姜承奕说的话。

是他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但好像......

的确颇有几分道理。

姜承奕声音戏谑:

“那我再举个更直观的例子。”

“若是一伙民夫因为连天大雨,延搁了十日之期,按律当斩。”

“可他们若是拿起武器斩杀官差,起兵反秦,最多也就是个死。”

“那么......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姜承奕所言,乃是陈胜吴广所遇之事。

也是真正动摇了大秦根基的第一场农民起义!

可以说。

若是没有这样严苛的刑法,就不会有被太史公记录在《陈涉世家》当中的陈胜!

此时。

诏狱内寂静无声。

萧何和扶苏咽口水的声音接二连三。

他们当真意识到了这份所谓“重典”所带来的弊端!

诏狱的那一边。

嬴政同样面色冷淡。

李斯则是早就吓得跪在了地上。

他们比萧何清楚。

姜承奕所举出的例子,可未必都是空穴来风!

他的话不仅有道理,而且极有可能就是未来真真切切会发生的事情!

而正是因为李斯所制定的法律的缺漏,才造成了这一场起义。

那这绝对便是李斯的疏忽。

“陛下,此次回去,微臣定当将《秦律》再三修改,保证绝无纰漏!”

他颤颤巍巍道。

嬴政也没过度苛责李斯,让他起来说话。

毕竟李斯也不是姜承奕,肯定不可能将事情都想得面面俱到。

但他也没出言宽慰李斯。

姜承奕说的不错。

犯错了就应当得到惩罚。

李斯现在的担惊受怕,就是他立法有所纰漏所受到的惩罚。

而此时的李斯。

已是满头大汗。

不过萧何却已经想明白了,询问道: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要将刑罚减轻,以此来拉大每一层刑罚之间的差距。”

“也就是......”

萧何顿了顿,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词。

姜承奕看出萧何想说的意思,接过话茬:

“在潜意识里,强化犯罪代价!”

萧何眼睛一亮:

“不错!虽然降低了刑罚标准,但是反而能让人觉得犯罪后的代价升高了,这样自然比一味增强刑罚标准,更加能够抑制人们的犯罪欲望!”

“先生果真乃旷世奇才!”

萧何已是心服口服。

只有让刑罚远离普通违法。

才能让刑罚对于犯大罪者有着更强大的威慑力!

怪不得姜承奕说刑罚越轻,刑罚才能越重!

这句看起来绕绕弯弯的话,实际上才是真正集大智慧的话!

这些貌似反常识的规律,才是他之前所一直遗漏掉的,最为宝贵的规律!

而扶苏也是在一旁连连点头。

他听不懂这些话。

但他看得出来。

萧何现在已经动摇了。

只要姜承奕再加把劲。

这位大才或许就能加入到他们的造反团队当中了!

不过姜承奕倒是故作神秘,并未主动出言。

反倒是萧何想了想,问道:

“姜先生说的不错,不过......”

“这个道理我虽然懂了,但是刑罚应该如何合理降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