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试考场。
在一众举子抓耳挠腮的声音中,科试第二场,开始了。
焦廷把四道题目都公布,刚坐下,就看到庄毅奋笔疾书。
不是,哥们儿,这是“论、策、表、判”,你也这么快吗?
别不是在瞎写的吧!
再看其他举子,还在苦苦皱眉。
焦廷这下坐不住了,他作为主考官,有权利查看举子情况。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走进考场,貌似认真监考,从一个个举子的身边路过。
最后佯装不经意间,靠近庄毅。
为了不显得过于刻意,焦廷先故意看了庄毅前面那位举子的草稿纸,而后翻了白眼。
居然还是空白。
那位举子:?
而后在心里叫屈:学台大人,不是谁都是神童,可以一拿到题目就开始写。
焦廷没本事看出他的心声,信步走到庄毅一侧,瞄了一眼庄毅的草稿纸,当场如遭雷击。
而后弯下腰,恨不得把眼睛黏在庄毅的草稿纸上。
一张脸,更是因为激动,而涨的脸红。
那位举子瞧糊涂了。
神童写的论,真的这么好?
当然好!
焦廷从头看到尾,尤其是看到那一段落,整个人都有些颤抖。
圣人执大权于上,以天地为鸿钧,以万物为铜冶,以喜怒赏罚为屈伸呼吸,使天下之人讹讹焉而动,蒸蒸焉而化,斲华而还朴,去伪而即诚,风俗淳美,人心敦固,耻于犯法,悚于为非,礼义之化,浃肌沦髓,如治器者,坚好完固,而后可以贻之子孙,而为百世不拔之业也。
生平头一次,他知道了什么叫做‘振聋发聩’!
这一段落,宛如一道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让焦廷读完一遍,忍不住再读第二遍,还想读第三遍。
第三遍时,观感又不一样了。
因为庄毅已经往草稿上誊抄了。
他的字本就极好,誊抄在考卷上,用的是馆阁体,字体大小几乎一样,让人越看越赏心悦目。
因为是誊抄,草稿纸在左边,答卷在右边。
两相对照,左边字体潇洒飘逸,堪称上上乘的字帖;右边字体端正朴实,又是另一番观感。
焦廷看的心神激荡。
更值得称道,这等好字,还只是陪衬作用。
真正的“瑰宝”,是这篇论本身!
古人有言曰:天下之人,中材为多。故治世之本,教化为尚。教化行,引中人而升之于君子之域;教化废,推中材而纳之于小人之途。
风行六宇,蒸变万类,鼓之舞之,咸去故习,所由风俗美而人材出,以惟上所用。
故曰有教化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国有与立。善乎董子之言为不可易也。
将庄毅写的论,在心中大声朗诵。
焦廷越读越震撼。
读到最后,焦廷甚至有一种庆幸:
能写出这等文章,岂是一般的小才,哪能埋没于佃农。
我差一点就犯了大错!
幸哉!幸哉!
庄毅不知学政的想法。
他把自己写嗨了,甚至没注意到,学政就在身后站着。
第一题写完。
他开始写第二题,策。
策论的策。
问: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这句话意思是——用法令来产生威慑,法令得以贯彻时,人们就会感到恩惠。以爵位来显示地位,当加官进爵时,人们就会感到荣耀。
这道策问,反映了执政者的思想——想通过法律威严与爵位制度整肃社会秩序。
属于此时社会的顽疾。
到了中期,皇族随着时间推移,已经越来越多。
爵位自然越来越多。
皇族靠血统获得爵位,一点都不珍惜,享受着国家供养,却对国家毫无用处。
该怎么办呢?
要素太多,内容也太多,但是策问第一要求,和八股文要求是一样的,即开宗明义。
就是第一句,就要点明思想。
那么,抓住哪一点放大写?
庄毅略作思索,在草稿纸上写下第一句:
赏罚者人主之大权也。
只看这一句,焦廷就知道,庄毅有了。
太高段了!
一下就点明了整条策问的核心,人主!
在翰林院待了这么久,到头来还不如十一岁的少年觉悟高,焦廷感觉自己道心要破碎。
不敢再继续看下去,却又忍不住。
他愣是看到结尾:“吾愿后世为政者、毋枉法以市恩、毋逾限而拜爵。”
写完后,庄毅对自己的文章很满意,微微勾起唇角。
正好,桌上的墨汁快用完了。
庄毅将毛笔搁在笔架上,取出砚台和墨条,开始研墨。
顺便看第三题,表。
题目:恩赐羊酒食物谢表。
用于臣下向皇帝表达致敬、庆贺、谢恩或汇报特定事务,兼具礼仪性与功能性,是国朝**制度、君臣礼仪与文风规范的集中体现。
这段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遵循礼制要求。
比如,凡是写皇帝、圣主、谕旨、圣恩等需单抬。皇太后、先帝等要双抬。
其次是避讳制度,皇帝名杨玄素,那么单字就不避讳,连在一起的时候就要缺笔。
第三,多用四字句、对偶句,体现文雅;禁用口语,需用书面语。
第四……
庄毅一边磨墨,一边把这些规则想了一遍又一遍,再开始想写的内容。
说实话,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心里反而很紧张。
所以,研完墨,庄毅特地把砚台放在一边,闭目休息,将自己状态调整到最好。
焦廷很了解庄毅的感受,趁这个时候,去看别的举子,想继续刷脸熟。
但是……
他越看越无语,写什么玩意儿,真丢人!
到后来,鼻腔里不轻不重的发出一声冷哼。
听到哼声,那学子身体一颤:啥意思?学台大人不是向着咱湖广举子,怎么哼咱。
他下意识的把庄毅排除湖广举子之列。
此时,庄毅已经取来毛笔,沾墨,再开始写谢表,整个人心无杂念,全神贯注。
焦廷看到了,赶紧过去看,心想,要是格式出一点问题,我还能提示一下。
他走得不快,到的时候,庄毅已经写出了一部分。
焦廷一瞧,啧啧啧,看来是我多想了。
因为庄毅写的很规范,遣词造句既典雅,又对仗工整。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篇谢表是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大臣,写出来的。
随便一句:恭惟皇帝陛下,文治光华,武功赫濯,运睿虑于穆清之上,措邦家于磐石之安。
都够举子学好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