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政衙门。
“你的意思是说……庄毅的表现太好,所以第一轮,根本拿他没有办法。”
顾以渐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眼神十分深邃,看着焦廷。
把庄毅排挤出科试。
这是毛贤的吩咐,你居然大打折扣。
老弟,你怎么敢的啊!
焦廷额头上仍旧有汗痕,既后怕又惭愧的看向顾以渐,认真地道:“顾老,晚生这次真的是尽力了。”
“请顾老再给晚生一次机会。”
说罢,他竟站起来,朝着顾以渐拱手。
顾以渐再牛,那也只是一个有功名在身的大族族长,而焦廷是庶吉士,又是学政,堂堂的储相。
可是,谁让顾以渐支持南党呢。
顾以渐起身扶住他,说道:“老弟,老朽把话撂在这里,要是你把差事办砸了,别怪老夫……”
“唉呀,顾老也在?”李长乐走了进来,毫不客气的打断了顾以渐的话。
顾以渐看到她,心里一个咯噔,面上带着笑容:“这不是荥阳郡主嘛?老朽顾以渐这厢有礼。”
说着,他向李长乐施了一礼。
李长乐等他行完礼,才道:“免了,免了。顾老实在客气,我只是四处走走,没料到会在这见到顾老。”
说着,她故意问道:“没打扰到二位吧?要不,我这就走。”
“不打扰,不打扰。”顾以渐连连摆手。
李长乐也没真的要走,见状,笑道:“既如此,那我就留下来咯。”自顾自的坐下,还让丫鬟看茶。
她在,顾以渐就不好说话了。
岂止是不好说话,还要担心李长乐把他在学政衙门的事情,告诉给秦王。
再联想到,秦王和皇帝的关系,那不就……糟了。
一时间,顾以渐想了很多,冷汗在心里直冒。
焦廷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看着郡主在,赶紧让仆从们送来了丰盛的食物。
夏风徐徐。
李长乐也不客气,就拉上自己的小姐妹,丫鬟画雀一起在正堂里大快朵颐。
顾以渐没敢走,和焦廷一起看着她吃。
吃饱喝足后,顾以渐好奇地问道:“郡主,您不在京师,怎么来湖广啦?”
这话,让焦廷也看过去。
他早知道原因,现在只是做个样子。
迎着二位的目光,李长乐毫无顾忌的漱口、擦嘴。
而后,她声音坦荡:“因为我爹说,湖广很热闹,让我来湖广玩一玩。”
“顺便呢,看一看湖广的书,没想到,我还真看到了,这本四大名捕就好,是吧。”
李长乐说完后。
不仅问话的顾以渐,连焦廷,都愣住了。
这话透露出了许多的意思。
秦王不会无缘无故让自己宝贝女儿,跑来湖广玩耍,还是科试的节骨眼。
只有一种可能……不仅是秦王,还是皇上!
否则,不会专门提到四大名捕。
四大名捕那是庄毅的杰作。
总之,有些话,不用挑太明显,就已经让顾以渐和焦廷听懂。
“好了,我继续看书。”李长乐懒洋洋的伸腰,“我去后院看书了,再有事就告我,我继续看热闹。”
这话是对画雀说的。
她们走后,焦廷看向顾以渐,语气有些苦涩:“顾老,这件事恐怕难办了。”
顾以渐点点头:“是啊。现在想想,皇上那么容易松口,是有他的目的。”
焦廷笑的很勉强:“您老还是赶紧回去,耽搁时间太久,就越说不出清楚。”
顾以渐拱了拱手,灰溜溜的走了。
这边风云变幻。
庄毅那边却在品尝美食。
中午太阳大,庄毅回来后,就被汪哲拉着到外面逛逛,然后要了三笼灌汤包。
汪哲烫的呲牙裂嘴,却是大声叫好。
“这个好,人间美味啊,还是神童会吃。掌柜的,给我再来一份,我来算账。”
这胖子似乎对钱没有一丁点概念,大包大揽。
说起来,汪哲比庄毅大不了几岁,在科举的这些学子中,还算是年轻人。
和年长的人说不到一块去,而且其他读书人对胖子的暴发户气质也多有鄙视。
他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对胃口、又是神童,自然觉得亲切,在心里已经把庄毅当成好友。
“你这一顿小吃,咋吃的和午食一样丰盛?”庄毅笑道。
“我爹说过,饭要吃饱。”汪哲笑道,“说起来,我家能有今天也多亏族中出了一位大才。”
“大才?我听说过么?”庄毅问。
汪哲摇摇头,“你肯定没听过,他老人家一般都在宫里,知道他的,只有家里有大官。”
在宫里,还是只有大官知道。
莫非……
“你那位族中大才,莫非是汪……忠贤?”
“正是。”
紧接着,汪哲口沫横飞,说起了自家这位亲戚的身世,以及是怎么爬到今天的位置。
庄毅没有打断,一直听着,也弄懂了一些事。
原来汪忠贤进宫后,靠钱财打点,到贵妃李氏宫里当差,受到李贵妃赏识,把他举荐给皇帝。
皇帝正缺钳制诸党的工具和耳目,于是就让汪忠贤执掌五城兵马司。
没料到,这一招太急了,惹得诸党群起反对。
皇帝只得免了汪忠贤的差事,依附于汪忠贤的周越等,都被贬地方。
不久后,皇帝找了个理由,重新起用汪忠贤。
周越也得以官复原职,回到朝廷。
庄毅了解到这个,也明白了一点,胖子根本不用使钱,自然能过科试。
一个说,一个听,不知不觉的回到客栈。
“吃饱了,最好的日子就是再睡一觉。”汪哲往床上一躺。
庄毅先是听到说话的声音,等他翻出书本的时候,胖子已然鼾声大作了。
睡的真快呀。庄毅笑着摇摇头,然后坐在窗前,继续写策文。
掐指算来,明天是科试的第二场。
这一场,考的是实用能力,要比之前的难很多。
是以,庄毅看的是策文时选,也就是前辈写的优秀的策文。
还有大量的判词。
在没有法庭的古代,这是很重要的技能。
而且,不要以为进了翰林院,就用不着学这个。
根据前朝的惯例,凡是翰林院的,都属于在册的后备官员。
如有需要,皇帝可以差遣他们到任何地方,包括前线。
焦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毕竟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