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子,童子科举忙 第125章 为院子题名

院子里。

没一个人想到这个千古绝对,竟会被庄毅对出来。

都被这篇长联的内容目瞪口呆,乃至于失声。

再一细品,还真就对得工整又很有气势。

此刻。

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庄毅身上。

万柔、刘槿、阚蓉、李雪棠、林语溪、左俊生,这一帮庄毅最好的朋友们,更是满脸震惊,眼珠子瞪得滚圆。

然而。

庄毅淡然地立在那里。

仿佛一切的目光,在他那里,都化作一缕清风。

“好好好!”

林让情不自禁的鼓掌,为庄毅鼓掌,“凭此一对,足以流传后世,名扬千古。”

太精彩了!

庄毅朝老先生拱了拱手,笑道:“承蒙老先生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说着说着,他话锋一转:“既然学生已经无意中对上,不如借花献佛,把这长联就留在这院子。”

名垂千古的不止是长联,还有地点,成就一段佳话。

林让没有答应,而是看向阮子清:“老阮,你是我们之中字写最好的,你来写。”

胖富商为之咂舌。

没想到,自己一时善意,不仅换来了诞辰会这段佳话,还换来名垂千古的长联,还是阮老先生的亲笔题字。

一时间,无数道羡慕的目光投向富商。

胖富商头一回脸红,赶紧道谢,还表示要把长联刻出来,就挂在院子门口,供行人瞻仰。

“这还不够。”庄毅笑道,“不如把我们写的诗都刻出来,给后人欣赏。”

连亭内的总督李端明、巡抚罗绘锦、学政顾梦麟等人,都满脸惊讶,又心里有愧。

毫不夸张的说。

他们的诗作,只能算中等,却要跟那个长联名垂千古。

不是沾光是什么。

后人每每读来,必是赞叹连连,又羡慕神往。

这是何等的成就。

李端明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决定。

——既然庄毅这么给面子,他也要给庄毅一个天大的面子。

身为总督,有不经过内阁和六部,就直达天听的权力。

他要利用这个权力。

胖富商更是兴奋地道:“来人,送笔墨纸砚,我要亲自为阮老先生研墨。”

这么大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哪怕不会,该上也得上。

阮子清知道庄毅的心意——让以书法见长的阮子清留名青史。

于是。

他笑道:“我一个人写不完,毅哥儿,你也写一些。”

“这么多,晚辈一个人也写不完。”庄毅顺杆爬,“不如请左知府和万老爷子也来,一起写。”

“我们?”

左梦尘和万俊双双懵逼,更多的是感动。

本来没他们什么事,却硬生生给他们留名青史的机会。

毅哥儿真好,处处想着咱们。

“不如这样。”顾梦麟笑道,“把参加本次诞辰会的书生都请到亭子里,每人留诗一首,一切不限,尽情发挥。”

不愧是学政,想的这么周到。

全场沸腾!

大家真没想到,学政突然来这么一出,都惊喜又激动。

李端明点头:“学台说的甚好。来人,把那些书生通通请到这里来,已经走了的,也要请回来。”

有了总督的话语,再不好意思,总督的面子要给吧。

不一会,离开和没来及走的书生,都回来了。

同时,笔墨纸砚已备好。

“每人一首诗,自己写,写好后,由本地大商刻成石碑,放在这个院子里。”

李端明说着,看向林让,笑道:“这么好的地方,还请老先生赠一个名字。”

林让笑道:“这里你的官最大,还是你赠名吧。”

“这是诞辰会,圣人面前,没有官职高低,只有学问高低。”

“论学问。”林让扭头看向庄毅,“我败给他,理应由他来题名。”

这一主张,得到了在场无数人的支持。

“神童是胜者,由他题名合情合理,大家说对不对?”

“合理!”

“——对!”

李端明也觉得有理,便看向庄毅:“由你题名,不许拒绝。顺便写一首诗,给这个院子。”

庄毅眼看推脱不掉,便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来到桌前。

他先向李端明道谢,再向林让致谢,然后是胖富商,最后看向外面众人,笑道:

“这院子,在我看来,与省城院子相比,相差甚远。除了这一池荷塘,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胖富商正在磨墨,尴尬的笑了。

众人纷纷发笑。

都晓得先抑后扬的道理,静等神童的下一句。

庄毅继续道:“当然,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有了大家,这院子就与众不同。”

“所以,我赠给这座院子,名字是——”

说到这里,他自己先笑了。

笑完后,继续道:“浣葛山庄。”

葛是一种植物,其茎皮可制葛布,浣葛是将葛布在水中清洗。

引申一下,是指农家女子纺纱织布洗衣服,辛勤劳作,并用这种品格呵护和教导孩子,使之苦学成才。

全场发出善意哄笑。

且不提后面那首诗的内容,但看这个名字,已足够高雅。

胖富商不懂,回头看一眼他豢养的文人。

文人小声说道:“浣葛出自诗经,说是百姓勤劳务实。”

“哦。”胖富商更期待下面的诗。

无独有偶,庄毅之所以用这个名字,其实更深的用意在诗。

毕竟有这么多人在场,又有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他作为院子题名和题诗的人,不能乱来。

必须要写一首应制诗!

这不是拍马屁,而是给自己未来的名声做铺垫。

别忘了,他还要整个庄家崛起!

在众人的注视下,庄毅提起笔来,在纸上,边写边念:“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前两句一出,全场为之叫好!

杏帘,出自一首诗——红杏梢头挂酒旗。

说的是,主人家的好客。

就在大家叫好的时候,第二句也出来了: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这句的意思是,种着菱荇的湖面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

大家都点头称赞。

鹅儿成群戏水、燕子衔泥穿树等,不须费辞,已在想像之中。

第三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依旧是写景。

大家开始期待最后一句。

而最后这句,果然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