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当权臣 第45章 海疆布武

——东南沿海·官道——

深秋的东南官道上,一支规模空前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地行进。

玄甲如林,旌旗蔽空,马蹄声、脚步声、车轮声汇成一片沉闷的轰鸣,震得道路两旁的树木簌簌发抖。

队伍中央,一面巨大的玄色龙旗迎风招展,旗面上金线绣制的五爪金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威严。

我端坐在御辇之上,身着轻便戎装,腰佩天子剑,目光沉静地扫视着沿途景象。

离开京城已有半月,沿途所见,从最初的繁华市镇,到如今的满目疮痍,越靠近东南沿海,战争的伤痕就越发触目惊心。被焚毁的村庄,荒芜的田野,流离失所的百姓,无不昭示着倭寇的残暴与东南防务的糜烂。

“报——!”

一名斥候飞马而来,在御辇前滚鞍下马,单膝跪地,

“启禀陛下!陈将军急报!前军已于三日前攻破倭寇盘踞的蛇盘岛!斩首两千余级!倭酋鬼冢一郎授首!缴获战船三十余艘!我军伤亡轻微!陈将军已控制台州、温州沿海,正加紧修复城防,肃清残寇!”

斥候洪亮的声音在队伍中回荡,立刻引发一阵压抑的欢呼。随行的文武官员面露喜色,低声议论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我接过军报,仔细阅读陈芝儿亲笔所书的战报细节。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她压抑的怒火和复仇的快意。

蛇盘岛之战,她以雷霆手段夜袭敌营,斩首倭酋,焚毁敌船,手段之狠辣,战果之辉煌,远超预期。这份捷报,如同一剂强心针,为长途跋涉的大军注入了必胜的信念。

“传旨!”我收起军报,声音沉稳有力,“嘉奖前军将士!擢拓跋宏为游击将军,赏银千两!其余有功将士,按功行赏!命陈芝儿继续肃清沿海残寇,巩固防线,等待朕的中军抵达!”

“遵旨!”斥候领命,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厉欣怡策马靠近御辇,她一身利落的骑装,风尘仆仆却精神奕奕:

“陛下,陈将军此战大捷,倭寇锋芒受挫,东南局势暂稳。但据皇家商会沿海分号密报,此次倭寇入侵规模空前,背后确有倭国大名支持。蛇盘岛虽破,但倭寇主力尚存,盘踞在更东的‘鬼怒群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我微微颔首:“朕知道。蛇盘岛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目光投向远处隐约可见的海岸线,我继续道,“欣怡,皇家商会的海船和水手,征调情况如何?”

厉欣怡自信一笑:“回陛下,商会大小海船一百二十艘,已全部集结于台州港,其中三十艘改装为战船,配备简易投石机和火油罐。水手三千余人,皆熟悉东南海情,可堪一用。另,商会账房已筹措白银五十万两,粮草二十万石,足以支撑大军三月作战。”

“好!”我赞许地点头,“商会此番贡献,朕记下了。战后,海贸特许权优先考虑皇家商会。”

厉欣怡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笑意:“谢陛下!臣必不负所托!”

正说话间,前方官道上一阵骚动。只见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正是风尘仆仆的唐若雪。她一身素色官服,发髻有些散乱,显然赶了很远的路。

“皇兄!”唐若雪在御辇前勒马,声音带着几分急切,“臣妹有要事禀报!”

我示意御辇停下:“若雪,何事如此紧急?”

唐若雪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递了上来:

“文渊阁截获倭国密信,经通译破译,倭国已得知陛下御驾亲征,其‘征夷大将军’德川义昭震怒,下令增派战船百艘,武士三千,誓要‘生擒夏帝,洗刷国耻’!倭寇主力不日将大举进犯!”

我展开密信,快速浏览。信中内容狂妄至极,扬言要“踏平台州,活捉夏帝”,字里行间充斥着对“软弱大夏”的轻蔑。然而,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信中提到的“新式战船”和“铁炮队”——倭国似乎掌握了某种改良的火器和更先进的造船技术。

“有意思。”我冷笑一声,将密信递给厉欣怡,“看来倭国是把朕当成了软柿子,想来捏一捏。”

厉欣怡看完密信,柳眉倒竖:“狂妄!区区倭国,也敢口出狂言!陛下,臣建议立刻加强沿海防御,同时派出水师精锐,主动出击,打乱倭寇部署!”

唐若雪却面露忧色:“皇兄,倭寇此番有备而来,其‘铁炮队’据传射程远超寻常火铳,新式战船也更坚固迅捷。我军水师羸弱,恐难正面抗衡。臣妹以为,当避其锋芒,固守待援,同时加紧改良我军的火器和战船。”

我沉思片刻,目光在两位重臣之间游移。厉欣怡主张主动出击,以攻代守;唐若雪则倾向于稳妥防御,技术制胜。两种策略各有优劣,关键在于如何平衡。

“传令!”我最终决断,“全军加速前进,务必三日内抵达台州!命陈芝儿加强沿海烽燧预警,但暂不出海迎敌。另,飞鸽传书回京,命工部即刻调沈墨南下!带上他改良的所有火器图纸和工匠!朕要在台州打造一支能抗衡倭寇‘铁炮队’的新军!”

“陛下圣明!”两人齐声应道。

御辇继续前行,龙旗猎猎作响。远处,海天相接处,隐约可见几缕黑烟升腾——那是陈芝儿肃清残寇的战场。

更东方的海平线下,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倭国的战船,德川义昭的野心,以及那神秘的“铁炮队”和“新式战船”,都在等待着与御驾亲征的大夏皇帝一决高下。

但我心中毫无惧意,只有熊熊燃烧的战意。蛇盘岛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较量,将在更广阔的海洋上展开。倭寇以为大夏软弱可欺,朕就用铁与血,让他们知道,犯我疆土者,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三日后·台州府城——

台州城墙上的硝烟尚未散尽,但守军的士气已然高涨。得知皇帝御驾将至,城中百姓自发清扫街道,张灯结彩,仿佛忘记了不久前的恐惧与伤痛。当玄色龙旗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城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

“天兵来了!倭寇死期到了!”

欢呼声如同浪潮,一波高过一浪。

陈芝儿一身戎装,率领台州文武官员,肃立在城门处恭迎。她身后,拓跋宏等将领昂首挺胸,眼中满是崇敬与期待。

御辇缓缓停下。我走下御辇,目光扫过陈芝儿和她身后众将。陈芝儿明显消瘦了,眼下有深深的阴影,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刀,身上散发着浓重的杀伐之气。

她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末将陈芝儿,恭迎陛下!台州已备,请陛下入城!”

我上前一步,亲手扶起她:“爱卿平身。蛇盘岛一战,打出了我大夏军威!朕心甚慰!”

陈芝儿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但很快恢复刚毅:“末将不敢居功!此战全赖将士用命,陛下天威所至!”

入城后,我立刻在临时行辕召开军议。巨大的海防舆图铺在中央,标注着敌我态势。陈芝儿详细汇报了当前局势:

“倭寇主力退守鬼怒群岛,据俘虏供述,其兵力约战船八十艘,武士及浪人五千余。其中有一支约千人的‘铁炮队’,装备火铳,射程可达两百步,远超我军火器。另有新式‘安宅船’,船体包铁,配有简易火炮,机动性强。”

她顿了顿,继续道:“但倭寇也有弱点。其一,其补给线漫长,粮草弹药依赖本土运输;其二,内部派系林立,浪人与正规武士矛盾重重;其三,不善陆战,一旦登陆,战力大减。”

我点点头,看向众将:“诸位有何破敌之策?”

拓跋宏出列抱拳:“陛下!末将以为,倭寇依仗船坚炮利,必会主动来攻。我军可诱其登陆,在岸上设伏,一举歼灭!”

另一位水师将领却忧心忡忡:“陛下,倭寇船速快,火力猛,若任其靠近海岸,恐城防百姓遭殃。末将建议派水师出击,在海上拦截。”

众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我抬手示意安静,目光落在舆图上的鬼怒群岛:

“倭寇想决战,朕偏不随他意。传朕旨意:

沿海各村镇百姓内迁三十里,实行坚壁清野;

第二,调集所有可用战船,组成三支快速舰队,由熟悉海情的渔民引路,专袭倭寇补给线;第三,命沈墨即刻组建‘神机营’,改良火器,务必在月内造出能抗衡‘铁炮’的新式火铳!”

陈芝儿眼中精光一闪:“陛下是要断其粮道,疲其兵力,待其自乱?”

“不错。”我冷笑一声,“倭寇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朕偏要拖,拖到他们粮尽援绝,拖到沈墨的新式火器列装,拖到他们士气崩溃!那时,再一举出击,犁庭扫穴!”

众将闻言,无不振奋。这一战略,避开了我军水师薄弱的短板,充分发挥了本土作战、补给充足的优势,更预留了技术反超的空间。

军议散去,我独留下陈芝儿。“芝儿,”我看着她疲惫却坚毅的面容,语气缓和下来,“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陈芝儿一怔,随即摇头:“末将不苦!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雪恨,是末将的荣耀!”

我拍拍她的肩:“去休息吧。接下来的硬仗,朕还需要你这把最锋利的刀。”

“末将…遵旨。”陈芝儿深深一揖,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松。

我走到窗前,望向东方海天交接处。那里,风暴正在酝酿。但这一次,大夏不再被动挨打,而是要以自己的方式,向侵略者发起反击!倭寇以为能轻易捏碎这颗“软柿子”,却不知,他们面对的,是一条苏醒的东方巨龙!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