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庶子:靠系统诗词权倾天下 第84章 京畿购地,开辟皇庄

();

面对薛宝钗那句带着三分畏惧,七分震撼的质问,贾环只是淡淡一笑。

“姐姐说笑了。”

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仿佛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瞬间便驱散了暖阁内那股因极致震惊而带来的凝滞气息。

“我既不是人,也不是妖。”

他看着薛宝钗,那双黑沉沉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旁人无法理解的、来自另一个时空的深邃与孤独。

“我只是一个,比别人,看得稍微远了那么一点点的……生意人罢了。”

生意人。

薛宝钗在心中,咀嚼着这三个字,脸上的神情,愈发复杂。

是啊,生意人。

可天底下,又有哪个生意人,能有他这般神鬼莫测的手段,能有他这般吞天食地的气魄?

她不再多言,只是将那几张沉甸甸的银票,小心翼翼地,收入袖中。

她知道,从今往后,她与眼前这个少年的关系,将再也不同。

那不仅仅是盟友,更像是……追随者与领袖。

她,心甘情愿。

一场豪赌,为“荣国银号”赚取了泼天的利润,也奠定了其在京城金融界,无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可贾环,却并未让这笔巨额的资金,在银号的库房里,睡上一天安稳觉。

在他看来,闲置的资金,就是一堆无用的废铁。

唯有让其流动起来,投入到能产生持续价值的产业中去,才能真正地,称之为“资本”。

密室之内,贾环对着一张巨大的京畿地图,陷入了沉思。

地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京城周边,所有的村镇、田庄、河流、官道。

他的手指,缓缓地,在地图上移动。

最终,停在了京城以南,一片广袤的区域之上。

“倪二。”

他头也不抬地问道,“这片地方,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倪二连忙凑上前,看了一眼,恭敬地答道:“回东家,您说的这片,是京南大营的屯田区。因今年北方雨水也偏少,加上前阵子江南大旱的消息传来,人心惶惶,不少田庄的地主,都担心明年会颗粒无收,急着想要出手。”

“哦?”

贾环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价格如何?”

“很低!”

倪二的眼中,闪过一丝商人的精明,“比往年,至少低了三成!而且,还有不少庄子,因为还不上银号的贷款,濒临破产,若是咱们愿意接手他们的债务,那庄子,几乎等同于白送!”

“很好。”

贾环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那就……买!”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

“动用银号的资金,将这片区域,所有愿意出售的田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我,买下来!”

“东家,这……”

倪二闻言,却是大惊失色,“这……这又是为何啊?咱们刚刚才从粮食上,赚了一大笔。如今,为何又要将银子,全都投到这前途未卜的田地里去?万一明年,真的年景不好,咱们岂不是……”

“谁说,我要靠天吃饭了?”

贾环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他指着地图上那条蜿蜒的河流,声音里,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看到这条永定河了吗?我要你,在买下田庄的同时,立刻招募民夫,大兴水利!我要挖通渠道,修建水车,将这河水,引到我们每一寸的田地里去!天不下雨,地,难道还不会喝水吗?”

“这……”

倪二被贾环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给彻底镇住了。

大兴水利?

这……

这不都是官府才该干的事吗?

一个商号,竟要自己修水渠?

“不仅如此!”

贾环的思路,清晰无比,仿佛早已在心中,演练了千百遍。

“买下的田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租给佃户,我们坐等收租!那种模式,太落后,也太浪费了!”

“我要你,将所有的田地,都收归我们自己经营!”

“我们要引入新作物!那些从美洲传来的,耐旱高产的玉米、番薯,全都给我种上!”

“我们要改良耕种方法!深耕细作,合理施肥,将土地的潜力,压榨到极致!”

“我们要建立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新的农业模式!”

他看着早已目瞪口呆的倪二,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光芒。

“倪二,你想想。京城是什么地方?是全天下,权贵最多的地方!是全天下,最不缺有钱人的地方!”

“他们吃的,不是米,是体面!是身份!”

“我要建立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庄。而是一个,能为他们,提供最新鲜、最稀有、最干净的食材的,皇家农庄!”

“我们的米,要用矿泉水浇灌,要请和尚念经!我们的菜,要无毒无害,要用牛乳施肥!我们的鸡,要听着音乐长大!我们的猪,要吃着人参长膘!”

“我们的所有产品,都只通过最高端的渠道,直供那些王府、侯门、尚书府!我们的价格,要比市面上,贵十倍!甚至一百倍!”

“我要让吃我们‘安乐庄’出产的食物,成为整个京城,最顶级的、身份的象征!”

一番话,如同一道道天雷,将倪二那颗早已被贾环锻炼得足够强大的心脏,再次劈得是外焦里嫩!

他呆呆地看着贾环,只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完全不够用了。

把田庄,当成奢侈品来经营?

这……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可偏偏,他仔细一想,又觉得,此事,大有可为!

京城里的那些爷们,还真就吃这一套!

“东……东家,您……您真是天人!属下……属下这就去办!”

倪二再不敢有半分质疑,躬身领命,脚步匆匆地去了。

他知道,自己又要见证一个商业奇迹的诞生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贾环的计划,以一种雷厉风行的姿态,迅速展开。

在雄厚资本的推动下,京南大营周边,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庄园,尽数被“恒源记”收入囊中。

数千名民夫被招募而来,在专业的工匠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挖着水渠。

一座座巨大的水车,被架设在河边,日夜不息地,将清澈的河水,送往远方的田地。

而贾环,也没有闲着。

他亲自坐镇,将这片新收购的、广袤的土地,命名为――“安乐庄”。

他将这里,当成了自己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试验田。

他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一次,引入到了这片封建的土地之上。

他设立了“生产部”、“技术部”、“后勤部”、“销售部”,各司其职,权责分明。

他甚至,还搞起了“员工培训”,请来了经验最丰富的老农,为所有佃户,讲解新作物的种植技巧,和新的耕种方法。

整个“安乐庄”,呈现出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欣欣向荣的、高效运转的景象。

然而,变革,总会触动旧的利益。

就在一切都进展顺利之时,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找上了门。

“东家,不好了!”

这一日,新上任的“安乐庄”大管事,一个从薛家挖来的、精明能干的中年人,急匆匆地跑来向贾环汇报。

“咱们在收购最后一个庄子,‘赵家庄’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我们的人,去了几次,都被他们给打了出来!连官府的人出面,都不管用!”

“哦?”

贾环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倒还有这等不怕死的硬骨头?”

他站起身,掸了掸衣袖上的灰尘,脸上,露出一抹冰冷的、不带丝毫笑意的弧度。

“备车。”

他的声音,平静而淡漠。

“我倒要亲自去会会,这个所谓的‘刺头’,究竟,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