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幕僚冷汗中,徐阶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
“你看,寻常百姓,为何造反?为何从贼?不过是为一口饱饭,为一条活路。”
“阎赴此制,却将活路变成了通天大道,变成了改换门庭,变成了封妻荫子!”
“一个最底层的泥腿子,只要敢拼命,能识字,就能分田分地,当官做老爷,让子孙读书,光宗耀祖,甚至死了家人还有人养,子女还有前程。”
“甚至一个木匠只要造的东西好,也能名利双收,这样的日子,是个人都会搏一搏!”
“这......这诱惑,谁能抵挡?”
“大明卫所兵制如今早已糜烂,军户如同奴隶,世代受苦,毫无出路,边军?喝兵血,杀良冒功,升迁无门,与黑袍军此制相比......云泥之别。”
徐阶说到此处,眼眸格外明亮。
虽然他们久在朝堂,可他们也不是当真不知道军中那些蝇营狗苟的龌龊。
只是影响不到他们,所以他们才不在意罢了。
“此制一旦推行,天下贫苦青壮,必将趋之若鹜,争相投效,黑袍军兵源将源源不绝,且皆为死士!”
他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忌惮。
“更重要的是这永业田,从何而来?抄没藩王,豪强,官吏,这不就是均田地吗?用敌人的血肉喂养自己的爪牙,打着均田地的旗号,行收买人心、打造虎狼之师之实,此乃阳谋,堂堂正正,却无懈可击!”
“还有这子女免费入学。”
徐阶声音陡然拔高,眼眸也逐渐阴沉。
“这是要断我大明士绅的根啊,让丘八的子弟也能读书,也能为吏,甚至为官,这......这简直是颠倒乾坤,是掘我千年士大夫之根基!”
他脑海中浮现出昔日那名魁梧又寒酸的学子出现在自己府邸的姿态。
如今他从最初的欣赏,化作忌惮与隐隐的怒火。
就算是清流之人,又有谁当真将自己和那些泥腿子当作平等了?
为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若让底层百姓也能读书识字,到时候他们凭什么高高在上?
荒唐!
他猛地站起身,在密室中踱步,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阎赴所图非小,此制绝非一时之计,而是为其日后席卷天下,改朝换代,打造的万世不移之基,大明若不倾举国之力,雷霆一击,待其羽翼丰满,则回天乏术矣!”
与此同时。
福建南平县,简陋的县学书斋。
海瑞一身半旧官袍,端坐案前,面前也摊开着一份辗转送来的国气点制度摘要。
烛光下,他眉头紧锁,脸色铁青。
“以国气点论赏,以勋位授田,子女入学......”
“荒谬,荒谬绝伦!”
他猛地掷笔,声音嘶哑,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
“将圣贤之道,忠孝节义,与砍头杀人之功,混为一谈,与田宅银钱,等价交换,此乃斯文扫地,礼崩乐坏......”
他想起自己寒窗苦读,十年艰辛,方得功名,为官一方,尚且两袖清风,不敢有丝毫懈怠,而那些黑袍贼寇,只需砍杀几人,识得几字,便能分田授勋,光耀门楣?这置圣贤书于何地?置天下读书人于何地?
他不在乎荣华富贵,他也的确在乎百姓。
可这般靠着战场厮杀得来的官,会管百姓吗?会处置政务吗?
黑袍军行事,也太荒唐了些!
然而愤怒过后,一股更深的寒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明悟,涌上心头。
海瑞看向身边跟随多年的老仆,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苍凉。
“你说这天下为何有那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为何有那么多铤而走险的流寇?”
老仆垂手侍立,不敢答话。
“因为不公......”
海瑞自问自答,眼中闪烁着痛苦的光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强兼并,官吏盘剥,百姓无立锥之地,无上升之阶,只能为奴为婢,任人鱼肉。”
“而这国气点......”
海瑞指着那份抄录,声音低沉。
“它打破了门第,打破了世袭,打破了那压得人喘不过气的规矩,它给了那些最底层的泥腿子,丘八,一条看得见,摸得着,只要肯拼命,肯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能让子孙不再为奴的路......”
“这就是它的力量。”
海瑞的声音带着一种洞穿世事的悲凉。
“它不讲圣贤,不讲忠义,只讲公平,只讲活路,只讲希望。”
“而这恰恰是这煌煌大明,给不了天下百姓的。”
这一刻,海瑞苦笑着。
他是愤怒,可他更明白,自己之所以愤怒,只是因为自己效忠的,比命还重要的大明,在黑袍军的新政之下,岌岌可危了。
他缓缓坐下,拿起笔,却久久无法落墨。
他知道,自己弹劾**污吏的奏章,在这样赤裸裸的、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周家别院。
周伯庸靠在暖阁,看着刚刚送来的奏报,冷笑着。
“国气点,永业田,子女入学。”
他脑中反复回响着这些词。
“阎赴,好狠,好毒,好高明!”
他仿佛看到延按府、平阳府、河南府三府之地的田野间,黑袍军的士兵,流民,百姓,在国气点和永业田的激励下,如同疯狂的工蚁,开垦荒地,播种新粮,修建水利,打造军械,整个黑袍军的控制区展开前所未有的繁华。
军营里,士兵们红着眼睛,磨刀霍霍,只等开春,便要扑向明军,用敌人的头颅换取自己的前程。
而大明呢?
朝廷在加税,严嵩在弄权,仇鸾在杀良冒功,边军在喝兵血,百姓在易子而食......这一刻,周伯庸愈发兴奋,似乎回到了昔日在海船上扬帆历练的日子。
“有此制在,黑袍军已立于不败之地,大明拿什么去剿?拿什么去争?”
他面色凄然,黑袍新制的可怕,在于它道破了这大明积弊之所在。
门第,世袭,盘剥,不公,这才是民变之源,亡国之根。
“闹吧闹吧,闹大点才好......”
风雪呼啸,席卷着整个北方大地。
黑袍军的国气点制度,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震荡着大明的朝堂、军营、乃至每一个角落,恐惧,震撼,绝望,以及一丝被点燃的、微弱的变革之火在无声地,疯狂蔓延!